食品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24 10:54:45

导语:食品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品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云课堂开展线上教学,是积极应对高校教学新变化、研究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推荐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该书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物的来源、危害、污染途径以及防控管理措施等。该书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为线上线下融合理念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有助于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目前,较为常用的线上教学方式有慕课、新媒体平台、各类通信会议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但由于线上教学仍然不具备与学生面对面讲授的直观性,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之学生自身缺乏自觉性,没有了“坐满学生的教室”这样一个学习大环境,在面对电脑屏幕时容易思想不集中,进而使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全国各高校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已成为常态化,尝试将已搭建的云课堂、线上精品课程、微课视频等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和工具与线下实体教学相融合,以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课前进行线上素材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教学班为单位,教师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建立“网上虚拟班级”。根据《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一书的内容,将授课资源分解成任务点进行课件视频的录制。每节课前教师提前将课程内容以及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文献期刊或资讯类资料在学习通上分享,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同时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思考题,学生以此预习并完成自测题即时在网络平台上提交。教师根据学生自测情况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而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可以提高听课效果。此外,教师还可设置动态码、限定签到时间等较为新颖的签到方式,可有效活跃课前气氛,增强学生进入课程学习时的存在感,且签到速度快,效率高。其次,在课中进行线下“双主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食品安全是一门涉及理、工、农、医、法、商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内容涵盖广泛,包括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分析化学、生物学、毒理学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精选并优化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将各学科和各类技术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横纵网络,培养学生食品安全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一章中提出随着食品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涌现出越来越多食品领域的新物质、新技术以及新的生产加工方式。

因此教师应发挥主体作用,在备课时与时俱进重塑课程内容,更新教学中的案例,尤其需关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将前沿科技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如何从源头上管控好进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监督进口食品农产品入关检验检疫过程;如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加工制作规范等。除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也应丰富多样,如案例式教学、辩论式学习、课堂习题抢答等。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突发性,教师应立足于当下热点,筛选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且具有典型性和思考性的真实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三章真菌毒素污染时,可以引入并设置相关问题,如山核桃仁霉菌产生的原因,以及食品生产者应如何控制霉菌污染等。通过贴近当下生活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不断地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设置多类型案例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营养健康、法律法规等的互相联系,使学生深刻明白食品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道理。食品安全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辩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辩论式”学习。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五章食品添加剂时,设置辩题“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甲方观点为“离不开”,乙方观点为“可以离开”。让学生自由选择组队,针对食品添加剂的利弊,结合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等积极发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学习课程,从多角度和同学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能帮助其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内容讲授完成后,预留一定时间,通过“学习通”等信息平台发布练习题,可以抢答形式进行,将班级分为不同学习小组,组员合作抢答,超时或答错自动传递给下一组。和传统的点名提问相比,利用网络线上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避免学生羞于回答、害怕提问的情况。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在课后实行线上自评和线下实践双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章节学习完结时,教师通过学习软件发布章节测验题,学生答题后系统自动判分,并进行数据化分析;教师也可发布前期录制好的章节知识点视频,并在视频中设置知识点弹题,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进一步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弹题测试的引入有利于学生集中思想,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此种方式,一方面学生通过测试可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动态掌握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学习状态,从而指引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教师可在“学习通”的“讨论”模块中发帖,或引导学生发帖讨论问题、交流体会,一方面可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课后实践,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后的实践相结合。例如,讲授《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七章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概念、安全性分类、使用规范和功能等相关知识,课后鼓励学生进入市场调研自己感兴趣的食品,根据食品配料表,了解该食品包含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及其所属类别。对照国标中添加剂的使用限量,进一步思考如果超范围或超量使用可能会对机体造成怎样的危害等。随后学生在课堂上对所调研食品中的添加剂安全性进行汇报。通过学生自身实践,一方面可以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他们可以基于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加工和工艺等实际生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认识到未来他们对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饮食的营养安全将承担的重任。

根据线上线下融合理念开展食品安全教学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利用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利用,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线下师生双向互动的“双主体”教学,精选优化课程内容,将食品安全领域热点问题、前沿科技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索案例式、辩论式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培养新时期食品安全领域的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段诺 吴世嘉 王周平 单位: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