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文科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24 08:56:37

导语:高校新文科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新文科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该研究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专业校企合作发展,以郑州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对象,重点分析了该专业在校企合作中采取的主要模式及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人才分类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合作成果,剖析新文科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创新校企合作的发展建议,为同类院校新文科专业校企合作发展提供相应的经验,同时为优化新时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1]。该意见为企业和教学研究机构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以此为契机,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发挥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丰富、开拓大学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新兴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更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2]。2018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新文科的概念[3],在新文科理念下,探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健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郑州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郑州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4年,现有专科、本科、专升本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方向为智慧物流。物流管理专业在探索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新理念的过程中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1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育人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4],物流管理专业自招生以来,以国家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以服务河南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多次深入企业调研,积极与校外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多形式的合作模式,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模式及具体环节管理的制度办法,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学校发展动态,修订专业培养计划,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创新校企合作思路和方法。

1.2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1)开展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模式。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5]。学生通过真实参与企业固定岗位工作并进行业务操作锻炼,能够提前熟悉企业相关业务的运作流程及业务操作要点,提前积累相关岗位工作经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求职就业奠定基础[6]。(2)开展“三进课堂”指导学生竞赛模式。通过开展物流赛事进课堂、企业案例进课堂和企业经理进课堂“三进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邀请企业方案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导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赛题,共同开展方案设计与仿真验证,提升学生的参赛兴趣和参赛水平。(3)以项目驱动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模式。物流管理专业与校企合作单位以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以具体企业项目为依托,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建科研团队,与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

1.3校企合作成果

(1)专业教师越发重视企业锻炼经历,“双师型”教师比重持续提升。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7]。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准确把握去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积累企业经验,目前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4%,且逐年提高。(2)学生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实践的意愿加强,由被动逐渐转化为主动。我校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同育人教育,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育人模式(在大一、大二以企业经理进课堂为主,大三以物流竞赛进课堂为主,大四以横向课题及校外顶岗实习为主),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系统性专业技能实践的积极性。(3)与地方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成效稳步提升。学校目前的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专业和岗位特点严格筛选合作企业,并对校企双方的合作方式及深度、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度、校企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4)分类培养初见成效,就业率逐步提升。2015-2021年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共计855人,就业率整体较稳定,基本在95%左右,特别是2019年以后,就业率逐年上升,在2021年达到97.29%,高于同类同等水平的其他高校及本校其他专业。

2郑州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高效的企业和高校合作绩效的考评机制及考评方法

校企合作的高质量开展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制定系列的制度和考评办法作为基本保障[8]。现有合作中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管理和考评办法,但是整体属于框架性规定,对具体实习实践环节的量化指标方面的考核标准仍较为缺乏,对实习效果乃至双方协同育人成效的考核评价的参考价值不高,对后续教学环节的反馈性建议作用不强,不利于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2校企双方主体利益诉求不一致,合作的稳定性不足

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高校以育人为主要出发点,企业则以盈利为最终目标。企业通过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设施,实现企业人才结构的整体优化和科学补充,对育人功能的实施关注较少,这恰恰又是高校的关注重点及工作难点[9]。在实际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由刚开始的双方积极快速推进,到合作一两年后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合作速度放慢[10]。另外,一些企业经营方针和战略的调整也会导致企业机构重组,人员流失,对原有校企合作项目暂时放缓、停止,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3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造诣的“双师”型教师不足

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梯队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支撑。在校企协同育人中,需要教师做好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把双方的需求进行较好匹配,促使双方互惠共赢[11]。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双师型”教师团队,但整体“双师型”教师的水平及与企业的接触融合仍有待提高,教师企业工作经验较少,企业工作经历时间较短,在校企合作中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仍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双方在合作洽谈及后续合作开展中对相关问题的沟通仍处于表面层次。

3郑州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

校企协同育人双方主体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校企协同育人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因此必须从物流专业人才特点与本地区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密切结合市场规律和行业发展动态,来确定如何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12]。

3.1搭建服务于本地区物流相关企业的企业实践教学模式

企业实践教学要以“校企协同育人”为主要目标开展[13],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等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在学习校内外相关综合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在企业再次进行实操性的教学活动,一般会在企业教师的带领下进行0.5-1学年的学习。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的应用,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及强化企业校企协同育人的质量控制,并通过前期相关合作企业共同编制实践教学计划。

3.2重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中的学生服务工作

企业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校企协同完成育人模式,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和服务也需形成有效的体系。一是要明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对于不同合作企业设置专人具体负责大学生的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做好企业实践教学的学生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动员工作安排制度,让教师和学生全面、清晰地认识到学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企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具有主动参与相关教育教学的意识。

3.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保障、监督和评价体系

设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以下基本条件审核:(1)地处河南省内,有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合法证照和固定的生产经营地点;(2)企事业单位必须有确定的合法经营范围和相对稳定的业务;(3)能够提供与我院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或岗位群,接受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若干名学生进行企业实践教学活动;(4)愿意与我院签订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相关协议并依法保障学生权益。为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物流专业的特点结合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校企合作全过程和专项活动进行定期与不定期考核。

4结语

本文以郑州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对象,围绕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对新时代高层次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性作用[14],但校企协同育人存在企业参与性不高、实施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探究郑州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合作实践的角度对企业和学校双方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针对性提出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议。

作者:李勤玲 单位:郑州经贸学院 南首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