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编创的审美观念分析

时间:2022-10-17 09:15:55

导语:古典舞编创的审美观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典舞编创的审美观念分析

【摘要】舞蹈艺术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样式之一,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由最初的单一模式不断成长到现在的多元化模式,吸收并消化着各类新文化甚至是外来的那些舞蹈元素,使中国古典舞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同时,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也不断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的演变。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编创;审美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从戏曲舞蹈出发,我国建立了中国古典舞蹈训练体系。中国古典舞是经过很多的舞蹈工作者提炼、加工、整理、创造,并经过相当长的一段艺术实践的考核检验后才流传下来的有着一定古典风格特色和典范代表意义的舞蹈门类。我国古典舞所提炼出来的舞蹈动作,很多都受戏曲舞蹈的影响;我国的舞蹈工作者对中国古典舞的探究、整理、提炼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古典舞创立至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并且诞生了中国古典舞的一套教材,同时舞蹈艺术家也创作出大量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特色的剧目作品,形成了刚柔并济、细腻圆润、情景融合以及精、气、神和眼、身、手、法、步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美学特色。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原则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延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在汉魏“舞戏”中,在唐代和宋代的乐舞中都能见到其身影;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可以和现代舞、芭蕾舞等舞蹈种类相媲美的全新的产物。中国古典舞现在还在不断成长,但是,身韵这一体系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涵越发趋向稳定,而且其理论基础已经比较扎实,训练系统已经逐步形成。中国古典舞自创立那天起,已经从最开始简单模仿戏曲舞蹈动作,到探寻、摸索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直到今天雏形初成,成为一门日益完善而且风格独立的舞蹈艺术,中国古典舞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舞蹈评论家于平在《舞蹈形态学》中写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曾呈现为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但在这些舞蹈文化类型历时态的线性演进中,往往有着可在共时态的聚合面上被加以归纳的共同性。这种深匿于不同舞蹈文化类型之表现下的共同性,或许正是舞蹈工作者对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形态的研究中所要提示的那种文化精神。”

一、传统古典舞编创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典舞是从戏曲中整合提炼出来的,所以在中国古典舞形成之初,在其剧目的编排上总是有很浓厚的戏曲程式化动作语言与审美观念。对于变革中的舞蹈艺术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从某种层面来说,这预示着中国古典舞蹈表演艺术的全新开始。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它既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产物,又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舞蹈。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韵律”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韵,也就是精、气、神,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神面貌及审美的内涵。“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围,也就是技术技巧。“身韵”是“身心并用,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传统的中国古典舞的审美风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回的形态——所谓体如游龙、转似回波;流的过程——所谓行云流水、彩云追月;韵的内核——所谓形神兼备、绰约闲靡。”中国古典舞传统的编创中常出现戏曲的程式动作,是把舞蹈动作与戏剧动作结合起来的混合产物,它在本质上是相对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舞台动作形式,同时又具有尽可能抒发主体内在审美情感内涵的舞蹈表演的性质。在传统的中国古典舞编创当中,舞蹈动作被戏曲化,它对内能够以表现主体内在的审美情感为需要,对外又能够结合歌唱音乐的韵律,力求符合舞蹈剧目发展的需要。因此,传统中国古典舞编创中的程式化动作,与舞蹈动作和一般戏剧动作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不能简单地从舞蹈艺术的角度来要求抹去戏曲的动作痕迹,也不能以一般的戏曲动作来要求中国古典舞舞蹈艺术创作的标准。传统中国古典舞编创艺术偏向于主体内在的表现,因此,塑造一定人物活动的并且具有情节内容的舞蹈作品都偏向于诗、乐、舞的有机结合。舞蹈创造审美形象的目的之一是尽意。舞蹈主题动作的形象化,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是人体动作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夸张的模拟。早期的中国古典舞在编创上,一直坚持把舞蹈动作以最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明白编导要表达的意愿。例如,在经典舞蹈剧目《金山战鼓》中,对于主帅中箭这一动作,编导借用道具让舞者形象地表演中箭后受伤的情形。这一动作真实地反映现实。《金山战鼓》整个结构以体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和戏剧冲突为前提,技术技巧与故事情节完美融合,形成了让观众拍案叫绝的效果。该剧用历史故事作为作品的发展路线,以塑造人物的性格,描述故事情节作为舞蹈的发展,因此舞蹈动作语言形象化,动作对比强烈,人物性格鲜明。这都源于戏曲的传统结构。随着时间的累积,在传统戏曲塑造人物形象这一方面,中国古典舞编创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二、当代中国古典舞编创的审美观念

当代中国古典舞编创的风格特色显而易见,它早已不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头衔,并且它从戏至舞的蜕变已经基本完成。当代中国古典舞编创已摆脱原戏曲舞蹈中角色形象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变中求统”和“统中有变”都是艺术的美学要求。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古典舞剧目的成功因素中努力地寻求新的变法,新一代的中国古典舞编创者们把握着打破传统、根植传统、寻求自我、立足当代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向当代中国古典舞舞蹈本体迈进。其抓住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并将其与艺术改革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强调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的审美。这一时期剧目的创作无论在内涵还是题材上,都表现出创作之根本不断转向主题的深化。当代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人物感情与性格,也呈现出细腻化和多样化。剧目主题从一种传统的宏大叙事转变为对人性品质的观照。进而,在古典审美的旗帜下,发生与发展的中国古典舞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性,而且有其确立与选择的必然性,自始至终它都与所处的时代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体现了它独特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它也不断面临着时代性的抉择、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交织。我们这里所探究的“中国古典舞”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其从中国历史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传统舞蹈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性的舞蹈美学原则,又经过现代人不断发展创造,结合当代审美特征和技术特点,吸纳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因素,是一个舞蹈界的全新品种,它是中华文化孕育而生的,是当代中国舞蹈工作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诠释,是一种新的审美追求和创造精神。因此,中国古典舞具有气度宏大、刚柔融会、圆润细腻、精确严谨,讲求神、形、律、劲和谐统一的美学特色。构成舞蹈动作的基础是节奏,然而节奏是舞蹈动作在力度、速度、幅度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舞者对节奏的某种感受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舞蹈动作的节奏感,这是由舞者不同的动作组合和形体运动来呈现的。舞蹈可以在没有音乐陪伴的情况下表演,但是却不能在没有节奏的情况下成型。有节奏的运动永远都是舞蹈动作的本质。舞蹈的千变万化是由舞蹈动作的节奏创造出来的。而对舞蹈而言,节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节奏要成为舞蹈节奏,就必须经过艺术化的提炼转化。从发生学意义上来讲,舞蹈审美的听觉节奏和视觉节奏是同一性的,应该随着现在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日益转变而受到关注。现在,无论是观众还是舞蹈编导,已经不再喜欢那种音乐节奏平如流水,舞蹈动作编排没有高低起伏、没有精彩高潮的剧目了。现代音乐,单单从外形来看,是没有可复制的节拍规律的,一般的音乐是由很多种不同的节奏型拼凑而成的,同时,不同的节奏型在时间上的各式各样的差异、不和谐融汇的状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和谐状态,再与舞者的舞蹈动作相互结合,二者内部结构呈现出这种节奏型的立体交叉网,这是在情感、观念、思想、审美等飞速变化下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例如,在慢的音乐节奏里跳快板的动作,会形成一种反差。肢体运动的节奏规律不是匀速的,而是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的自由且有规律的节奏中进行的。因此,通过线中有点、点中有线、藕断丝连、行如流水的方式处理中国古典舞编创动作时的节奏,也就是强调“线”的使用。在视觉上给予观众一种反方向的冲击,让舞蹈的层次感加强,同时也给舞蹈的整个构架赋予了更多视觉冲击力和生命力。舞蹈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的活动,但它是在对客观物象的观察、认识的基础上引发的审美感受,由此产生的审美意象应该是“攀援之径绝而独至之用弘矣”,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艺术个性。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大众艺术。舞蹈动作的提炼与整合其实都是对我们周围生活剪影的艺术化,对生活动作以特别的方式呈现出来,无论其立意还是呈现出的产物都是独有的。创造审美的要求就是对客观对象与生活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使得舞蹈艺术表现既要能“词生文外”又要“状溢目前”,舞蹈艺术形式的内涵具有宽泛性以及多义性,以有限来表现无限。舞蹈动作的编排,就审美形象来说,应该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象外之意,象外之象,象外之旨。为此,舞蹈动作除了具备独创性和超越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含蓄的特点,“其事肆而隐”“虚实相生”“其言曲而中”,使得舞蹈艺术形象得以“超乎象外得其环中”。

三、结语

中国古典舞的编创观念在当代不断发生着演变,而观众对古典舞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中国古典舞从最初的戏曲程式化结构一步步演变到今天多元化的艺术形态,自然而然离不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戏曲中一步步提炼整合后的产物,戏曲舞蹈和传统舞蹈在本质上有一样的规律、一样的美学特征。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下重新创造出来的体系,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遗存。无论是传统的中国古典舞编创的审美观,还是当今中国古典舞编创审美观都受制于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主题所映射出的审美观念也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传统的编创审美观还是现在的编创审美观,反映的都是时代的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舞蹈学院,1998.

作者:康琦 单位:甘肃省歌舞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