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规划与布局

时间:2022-10-12 15:13:34

导语: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规划与布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规划与布局

摘要:为提升生态园林建设的实际效果,增强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协调性,逐步完善相应的园林建设布局,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规划布局进行研究。以福州市西湖公园中园林景观建设为例,依据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需求及标准,对景观覆盖面积规划界定,进行多元生态景观结构规划分割,以此为基础,完成植被紧缩布局设计,与硬质景观归一化布局形成搭接,采用交错融合法实现园林景观布局设计,为后续园林景观规划与布局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景观规划;园林布局;生态园结构;布局研究

1前言

城市生态园林是景观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感受[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阶段城市的个性逐渐消退,各个地区的城市园林建设模式趋于一致,虽然便于日常的管理和调整,但是不再具有更强的城市特色[2]。这对于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与进步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影响[3]。除此之外,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目标,对于城市园林的建设和调整也需要以环保、绿色等因素作为引导,从多个实践角度来考虑,实现规划与布局[4]。传统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一般采用单向形式,以固定的参照物作为对比,以此为核心,布置、设定对应位置的景观植物与基础设施,完成合理规划和布局[5]。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完成预期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但是整体的布局并不灵活、生动,对于后期的维护与修改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阻碍,再加上固定的参照主体的约束,形成对应的制约因素,不利于规划和布局结构的完善[6]。因此,本次以真实的园林建设为背景,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规划与布局进行研究和分析。过程中针对园林景观建设的特性、类型及作用等因素,进行均衡划分布设,与此同时,在特定的位置增设承接过渡基础设施,增加园林整体的生动程度,构建多维的主导建设方向,为后续的二次规划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7]。

2园林景观建设概况分析

本次主要是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规划与布局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以福州市为例。福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陆地面积约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平原纵横、林网如织、湖泊棋布,自然环境十分优越[8]。福州市生态园林的规模较大,为增加生态覆盖面,最近几年期间,将城市园林的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8.5%增长到22.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增加到3㎡。为改善园林的景观建设效果,对园林中所种植的观赏植物作出了对应的调整,便于构建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福州市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较快,再加上经济、文化的推动,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情况也将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与规划布局等工作提上日程。福州市的城市园林建设模式较为特殊,是以覆盖为前提的局域设计方式,这一园林建设模式会选择一个标定的建筑物,以其为核心点,向四周发散性延伸,最终形式一个圆形轮廓的城市园林。福州市西湖公园中的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均是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突出所设计的景观的中心,以此来增加园林整体的层次感。

3景观建设规划与布局研究

3.1景观覆盖面积规划界定

在对福州市西湖公园的园林景观进行建设规划和布局之前,需要先对景观覆盖面积占比作出合理界定。通常情况下,在园林景观布置或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所用的景观材料以及植物作出规划和汇总,便于后续工作的高效执行。而园林的景观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软质景观,主要包括:花草、树木、水体、空间等,这一类设计对于园林的整体效果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另一类则是硬质景观,主要包括:墙体、建设设施、砖瓦等一类,多为人造景观,具有较强的可调整性。为确保该园林设计建设的稳定和完善,需要对各类型景观的覆盖面积界定。福州市的园林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城市文化的特征,且在园林的中心位置,设定有人工湖,人工湖侧后方的位置是一片生态湿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城市化的需求,对景观的覆盖占比进行调整或者重置。结合上述情况,可以获取基础的园林指标数值,并计算出景观的致密度,具体如公式(1)所示:G=(0.52-r)×rd(1)公式(1)中:表示景观的致密度,表示园林长轴宽度,表示园林的长轴长度,表示平均半径。根据计算,可以得出实际园林景观设计的致密度。根据致密度的变化情况,以4:6的比例重置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完成对景观覆盖面积占比的界定。

3.2多元生态景观结构规划分割

根据上述景观覆盖面积占比的界定结果进行多元生态景观结构规划分割。通常情况下,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设计之间是存在较强联系的,需要实现互相融合。为增加园林整体的生态感和自然性,采用庭院、游廊、花墙、门窗设计、拱门设计、圆洞设计等作为景观的过渡,在设计的过程中,增强景观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实现多维立体规划布局分割。设计者将福州市西湖公园的园林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植被区、活动区、水体区以及湿地区,不同的区域需要采用对应的标志性景观进行分割,将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建筑和独具特色的园林生态景观逐渐融为一体,以此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自然过渡特征。随后,针对各个区域做出定向的多元分割处理。首先是对植被覆盖区域的分割,这部分一般也是采用植物作为分割的主体。以花草将园林的景观划分为结构部分,这种形式较为简洁、高效,同时也促使景观与景观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具有较强的一体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层次感,艺术价值较高。随后,是对水体区以及湿地区的多元分割,这部分工作相对较为繁琐,复杂,由于水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自身的面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一般需要采用硬质的景观进行处理。由于福州市西湖公园的园林建筑风格整体呈现复合式样,所以采用木建筑、石建筑等分割的效果会更好一些。水体的分割规划较为多样性,且形式、规模以及位置也是不同的,自然性较强。最后是活动区分割,这部分较为多样化,一般会采用建筑、植被等分割,便于后期的维护与调整,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实际的生态景观分割效果。

3.3植被紧缩布局设计

根据规划分割后的多元生态景观结构,结合实际的园林景观建设需求,设计植被紧缩规划模式。所谓植被紧缩法,主要指的是在有限的园林空间范围之内,实现植被种植的最大化。本次以福州市西湖公园的园林边坡阶梯植被为例分析,在标定的范围之内,尽量选择枝繁叶茂的树木进行栽种,确保树冠紧凑,这样也便于后期的修建维护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软质景观的生长速度,增强适应能力,降低病虫害交叉延伸的概率。与此同时,针对福州市园林的重构需求及标准,调整相应的规划指标参数,具体如下表1所示:根据表1,可以完成对福州市西湖公园的园林景观建设规划指标参数的设定。过程中为突出生态园林景观的主题,还可以在景观中进行植物种类的合理搭配,将园林的硬质景观建筑和植物融为一体,促使整个生态园林的景观更为形象、生动且协调。

3.4硬质景观归一化布局搭接

在完成对植被紧缩布局的设计之后,接下来,需要根据园林植被景观的设计标准,进行硬质景观的排布设定。针对硬质景观的设计,需要遵循生态性和统一性两项原则。由于福州市园林受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建筑特色,所以相对的硬质景观也需要与特色建筑的形式保持一致。明确园林各个区域景观的布局主题、标准以及方案等,先完成生物景观的植入之后,根据剩余园林面积,开发空间资源。可以将硬质的景观集中构建,形成聚集空间,给整个园林营造一种多维的层次感和空间围合效果。通过附近的植物与建筑的呼应来调节园林的空间光影范围,逐步形成竖向交错、冠下重叠等景观设计效果。以此为基础,针对自由活动场地,也要与空间交错布规划指标基础标准调整差值致密度%8912.35扩展周长(m)40.355.25植被延伸比1.360.62表1福州市园林景观建设规划指标参数设定表设保持一致,建筑线条的衬托,再加上植物穿插覆盖、点缀,形成浑然天成、独具一格的一致空间区划,再加上园林景观中生态空间的布设与延伸,例如:生态湿地、生态湖泊等,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起到过滤空气、固沙防风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硬质园林景观的归一化布局搭接,增强福州市西湖公园的园林景观的设计稳定性与可靠性。

3.5交错融合实现园林景观布局设计

在完成对硬质景观归一化布局的搭接之后,接下来,需要采用交错融合的景观设计形式,完成福州市西湖公园的园林布局的设计。通常情况下,园林设计的融合与景观、水体、人均存在极大的关联。可以在园中寻找一个核心的比照节点,以点带线的方式,对周围的景观作出调整和修建,与此同时,在标定的范围之内,根据设计者的主观意愿,结合福州市当地文化的特征,进行夜色景观的双向融合。但是这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交错融合并不受园林范围或者规模的限制,但是也需要对融合的覆盖面积加以控制,确保整体园林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完成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交错融合。另外,园林景观的交错融合也体现在庭院、道路设计工作之上,对于园林的过渡位置的设计,必须贯穿于整个园林的景观,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艺术性,凸显出园林的层次美,实现多方向的协调设计,进一步彰显地区景观设计特色。

4结论

综上所述,便是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规划与布局的研究与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成为主要的处理工作。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园林规划和布局模式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根据生态的循环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规划方案。不仅如此,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文因素、交通出行因素、生活空间等的考虑,最大程度上提升对应的规划、布局效果,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环境为引导目标,结合城市生态的建设观点,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博伦.基于园林设计的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3):74-76.

[2]施德法,张军.大地景观化,城乡园林化———加快浙江大花园建设[J].浙江园林,2021(03):11-15.

[3]潘宇鑫,孙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路径探析———基于湖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社会实践分析[J].山西农经,2021(22):131-133.

[4]刘传影.城市园林景观安全设计与原生态环境利用策略———评《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安全格局规划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09):196.

[5]李彦民.城市建设的环保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3):112-113.

[6]肖飞.初探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及其意境[J].河南建材,2020(03):143-144.

[7]荣丙禄.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J].现代园艺,2020(04):89-90.

[8]林佳.地域性因素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42(01):91.

作者:蔡丽华 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