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时间:2022-10-11 16:11:19
导语:互联网背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村互联网金融是结合传统农村金融以及互联网技术所产生的一种新形态,其优势体现在丰富农村金融产品、普惠金融等方面,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方面意义显著。但是,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互联网金融软件建设施不完善以及缺乏互联网金融服务意识等。所以,为了保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当中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就须尽快完善软件设施,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一、引言
从2016年1月15日,自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起,国家越来越重视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也开始朝着农村等偏远地区转移。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也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创新出各种丰富的金融产品,顺应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所以,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来研究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对优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价值
1.普惠金融覆盖范围更广
最近这些年,互联网基于其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特征,在众多领域的运用中获得了良好运用成效,最具突破性的就是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所发展出的互联网金融同样有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金融也在致力于向尾端客户方向拓展。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因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相对偏僻,而且居住比较分散等,所以金融服务往往难以完全覆盖到,而传统自助设备以及物理网点的金融模式,常面临着支出和盈利不符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互联网金融可以得到有效弥补,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就广度上而言,京东以及阿里巴巴这两大互联网金融巨头也在探索农村保险、支付以及贷款等相关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全方位推广,加深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开始在农村地区普及,使互联网金融的范围不断扩大;就深度层面而言,因为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空限制,所以传统金融模式之下的人力以及营业网点费用都可以被直接省掉,降低金融服务的总成本。而且互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模式的基础上精简业务流程,也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推动全球电子信息实时同步发送,开发新用户的成本极大降低,甚至几乎不存在成本。所以,互联网金融不会以贷款额度来区分客户,极大地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2.普惠金融信息更加透明
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之下,获取农户信息时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往往导致入不敷出,而且获取的信息不完整,使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非常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使获取信息更加容易,而且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缓解了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除此之外,部分交易涉及的金额虽然并不多,然而,交易的笔数非常多,金融机构也能因此获得相对可观的收益,为金融机构发展持续提供发展动力。传统金融模式之下,传递客户信息要经过很多渠道,过程中往往会导致信息失真,带来更加严重的不对称问题,甚至导致信息失实。然而互联网金融之下,金融机构从农户手中往往能够获取一手信息和资料,而且农户可以实时看到还款信息,双方之间的互动增强,信息也更加公开和透明,这对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如果需要申请贷款,农户可以登录平安普惠的客户端,平台能够对客户信息自动识别,大约三分钟就可以完成放款,额度在2000~30000。
3.普惠金融交易成本降低
互联网金融运用的是扁平式管理模式,这种形式使传统金字塔式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被打破,信息可以及时流通,传输效率显著提升。在更好服务客户的同时,信息传输的成本也会明显降低,而且因为互联网的运转速度非常快,在同一时间之内能够提供多项金融业务。传统金融体系之下,单纯通过分析农户财务情况来划分信用等级,而互联网金融是按照农户的行为习惯来划分等级,基于大数据分析来完成网络融资风险评估,单位资金成本明显降低。大多数业务均可通过网络渠道办理,客户的精力和时间大大节约,而且全天候可放款,为急需用款的农户提供保障。互联网技术也能够更精准地筛选客户,实现个性化推送,使投资有更高的成功率,而且交易成本也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因为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基于网络来实现贷款服务,无须太高的运营成本,而且会适时地为群众推出各种优惠,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比如,在对抵押贷款审核过程中,平安普惠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线上完成抵押品价值的评估,使每年大约4000元的评估成本得以节省。
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首先,缺乏标准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所建立的征信系统只能保证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中央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无法实现。而且,个人征信企业平台在我国发展非常缓慢,很难弥补互联网金融缺乏标准化征信体系的不足。其次,未健全互联网金融机制。在互联网金融准入机制方面,政府未及时进行完善,在机构准入、人员准入以及业务准入方面均未做出明确的规定。最后,急需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硬件设施。首先,因为缺少财政补贴,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无法使农户基础需求得到满足。其次,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不足,金融机构无法及时获取农户的需求和信息,不同机构之间也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
2.重视普及基础知识
首先,缺乏金融知识的专门普及机构。在普及和教育金融知识方面,政府为发挥其的引领作用,各地区政府金融办、政策性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的参与性普遍比较低,所以很多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和地区很难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无法有效提升农户风险意识以及金融消费意识。其次,缺乏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专项资金。因为地方政府在宣传和教育金融知识方面并没有划拨出相应数量的资金,当地金融机构的参与率也比较低。而且,在政府预算当中并没有针对性纳入宣传和教育的支出,不但农户宣传方面费用不足,而且,有关互联网知识的学校教育经费也非常缺乏。最后,普及金融知识的渠道单一。在互联网金融知识推广工作当中,当前宣传推广部门在传统发放知识手册这种宣传教育模式上过度依赖,没有意识到网络以及电视等媒体渠道的宣传价值。除此之外,对于有较大投资需求的客户群,并未做到一对一培训与讲解,所以很难提升群众的风险意识、认知能力以及分辨能力,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3.服务能力还需健全
首先,市场经济之下,补贴扶贫并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最主要的是使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真正使市场变成扶贫者。然而,就我国来看,财政补贴仍充当主要扶贫模式,超过八成的财政补贴都是用于农户补贴,然而,该模式无法真正解决贫困问题,金融机构也由于贫困地区坏账风险高,提供服务的意愿和动力明显不足。其次,在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程中,推出的金融产品与农村的情况不符。农村地区虽然民风淳厚、农户也有很强的还款意识等,然而,在设计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贷款仍然需要抵押物,押贷款需要非常复杂的办理手续,所以农村地区很难大范围推广。而如果抵押对象为农地经营权,贷款额度小而且一样需要复杂办理手续。
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
1.完善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
首先,对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征信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征信体系的建设可以使各金融机构间实现信息共享,查询信息更方便。该系统可以使征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在信贷平台上也可以共享信息,减少信贷成本。然而,基于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下,我国的征信系统只有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在金融机构间虽然可以保证,然而和中央银行还无法实现共享。基于此,央行也要适度放宽数据权限,增强其防御信贷风险的能力。其次,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一方面,能够在移动端先普及互联网金融,政府部门要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假如财政紧张也可以构建互联网办公室,为农户提供便利的业务办理渠道。农村金融机构也要及时构建在线缴水电费以及在线转账等自助设备,给农户提供便利。而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及时获取农户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各种金融以及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普及互联网金融基础知识
首先,专门建立普及金融知识的机构。在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方面,我国应该积极制定出政府主导、媒体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的模式。简单理解,即我成立国务院牵头、各地政府金融办、政策性银行以及农村银行共同参与的普及和宣传小组,针对经济发展落后、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及地区,加大宣传和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力度,使农户增强风险意识及金融消费意识,而且要有专门安排人员在农村地区负责宣传和教育工作。其次,应设立普及与教育金融知识专项资金。各地方政府要及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到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工作当中,而且也要针对性划拨出普及与教育专款,进一步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除此之外,针对普及和教育中产生的费用,当地政府也要及时纳入财政预算,既要保证对普通农户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还要加大对在校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
3.强化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
首先,政府要加强领导能力,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政府平台,对于贫困户贷款,政府要积极承担担保责任。农户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可以融资,如果导致贷款风险,赔偿责任由政府承担,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助力农户脱贫,而且也能使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农村,降低农户贷款的风险。然而需要注意,事先要做好试点工作,之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其次,在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程中,要针对性推出与农村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偏远及农村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民风非常纯朴,农户的诚信和还款意识非常强,在设计农村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以放宽抵押标准,或者推出无抵押贷款。现阶段,已基本实现了无抵押贷款的网络办理,所以在该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加大开发力度,在为农村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基础上使贷款额度随之降低。因为抵押类贷款的办理手续非常复杂,所以在农村很难大范围推广。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做出过尝试,将农地经营权当成贷款的抵押物,最终都因为手续太过于烦琐,而且贷款额度比较小,所以推广失败。然而,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基于大数据推出抵押贷款,不但能加快放款速度,而且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参考文献
[1]汤永杰.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国内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2021(21):85-87.
[2]费玄淑.互联网金融发展驱动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19-21.
[3]苗艳芳.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2020(34):92-93.
[4]佟莉华.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20(24):9-10.95
作者:韩镭
- 上一篇: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探讨
- 下一篇:国有建筑企业PPP项目运营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