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听语言的变革与发展

时间:2022-10-11 09:51:08

导语:电影视听语言的变革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影视听语言的变革与发展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胶片到数字媒介,电影的发展既漫长,却又好似在转瞬之间。电影出现之初,只是为了记录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现象,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化成了依托视听语言传递创作者想法、构建真实或虚拟情节的载体。在拍摄时,创作者将提前确定好的剧本内容以“能看到、能听到”的故事内涵以画面形式记录在胶片上并呈现出来。然而,传统以胶片形式放映的电影存在制作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制作规模受限以及放映成效难以预估等局限,对于电影的创作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各种软件功能的提高和升级,能够有助于创作者实现传统摄影机不能完成的画面效果。对于一部数字电影来说,其视听语言的应用对于电影作品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亦是电影创作者输出自己独特观点和思想内涵的重要形式。电影创作者能否对电影视听语言进行合理高效的控制可以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新兴技术与电影创作的融合日益频繁,电影视听语言的运用逐渐偏向数字化,依托这些新兴技术,探寻更加独特且新颖的应用手法,并对其进行变革发展,进而升华电影自身的美学价值,使其更加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

一、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视听语言的生成语境

(一)影像生成:从传统场景处理到数字拟像生成

在数字媒体艺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种数字媒介的普及促进了电影视听语言的革新,使得电影视听语言的运用越来越依赖其相关的新兴技术和媒介,进而导致电影视听语言的运用愈发数字化。这种数字化进程最初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种数字媒介介入特效画面和声音处理中,以表现电影场景的感染力和感官张力,旨在推动别具一格的影像开发以及科幻电影类型的打造,通过极具个性和强烈冲击力的视听效果来激发受众的兴趣。例如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将虚拟人物与现实环境进行结合的处理方式,以及电影《深渊》中,创作者在水中构建的液态形体的不明生物等。之后,电影视听语言的数字化开始探寻如何对现实社会进行艺术再现,谋求虚拟场景与现实情境能够达到一致,进而使得受众能够沉浸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作用后的电影视听语言所构建的场景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甚至混淆了现实与虚拟场景。例如在电影《角斗士》中,创作者利用CG技术向受众呈现了气势恢宏的古罗马角斗场,以及角斗场上发生的各种故事,极|ARTANDDESIGN|NO.208大地触动了受众的感官体验。此后,电影视听语言的数字化更加重视影像的艺术表现,开始关注精神内涵的表现和价值理念的传达,最终实现电影的鉴赏价值和观念输出的同步构建。例如电影《双子杀手》中,创作者以CG技术创作的克隆人物造型及其情感抒发是新兴技术与电影艺术交汇的崭新的数字拟像。当然,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电影视听语言运用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电影视听语言,且数字化的视听语言并不适用于所有电影,更多的是作为现有视听语言的补充。换而言之,即便是纯粹的技术性特效电影,其视听语言的运用也不能完全独立,需要融合传统电影视听语言去迎合受众的观影习惯,在对传统电影画面进行革新、体现其独特性的同时,寻找二者的契合点。

(二)媒介革新:电影视听工具的“数字一体化”生成

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电影视听语言体现在电影的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和最终播映等环节,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种数字媒介,不再单纯地依托传统构图形式、光学等管控方式。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视听语言的运用需要遵循电影前期拍摄、加工制作过渡至发行放映的步骤,分析这些环节之间的联系性,明确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数字化体系。首先,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电影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变革与发展能够有效化解电影创作时出现的许多麻烦,它使得影像数据的生成和完善更加得心应手,能够在创作中时时处处进行多线程的双向的更正,且确保了电影画面和声音的传输精度和抗干扰性能。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主要从虚拟与现实环境、虚拟与现实角色、电影画面和声音瑕疵修复、特效画面和动作形态处理以及互动性能的挖掘这几个层面与电影视听语言进行了交融。其次,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电影视听语言运用步骤和制作方式亦发生了改变。其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为电影视听语言带来与传统电影完全不同的生产制作方式,数字化的处理能与实际拍摄画面融合,并依托这种软件获取高质量的影像画面以及高保真的数字音频,为数字绘景、脚本预演、数字分镜等影像创作赢取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影视特效和视听奇观的呈现愈发容易,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传统的电影视听语言制作流程。其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为电影的视听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创作空间,能够依托虚拟摄像机的拍摄、虚拟场景的搭建以及虚拟角色的创建来降低人力物力资源,并且能够拓展电影艺术表现的形式和途径。其三,数字媒体艺术视域下的电影播映的渠道更加宽广,不再局限于电影院或电视,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平板、手机等设备进行电影观看,这就为电影的视听创作提供了新的需求。例如这些设备在观看时会涉及耳机的使用,创作者就需要分析耳机双声道的功能,并以此改进声音的制作。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的融入对于受众的感官刺激更直接、更深入,例如VR电影的普及,使受众在收到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同时,还会接收到触觉刺激,且触觉体验的介入更能让受众沉浸到电影所营造的氛围中。这种多感官融合的电影体验方式受到了受众的追捧,而其视听语言的制作方式也有所改变。比如,VR电影很多时候会用到全景画面,使得观众的视觉更宽广,在无景别、零距离的移动视觉中获取数字拟像所带来的别样体验。

二、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视听语言的变革与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的镜头再构

1.主观视角拍摄中利用角色塑造拟真化主观视角的拍摄在电影视听语言运用中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起到提升受众融入感的功效,且对受众情绪的调动亦能产生积极影响。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创作者常常借助主观视角的转移来进行情感表达,营造符合电影主题内涵的环境氛围,让受众更能理解电影的中心思想。在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视听语言的应用最早体现在各种游戏设计中,借此深化受众的参与感,增强交互性,增强受众代入感和游戏体验。而这也与电影想要传达给受众的理念相契合,电影视听语言在制作时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可以起到电影角色扮演的效果,产生的感官震慑力及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能够极大地提升受众观影的兴致。此外,合理使用一些新兴技术,如三维建模、场景渲染等,能够对电影画面冲击力的营造和角色情感的呈现产生积极影响。这是由于电影时长有限,其剧情发展节奏较为紧凑,因此电影需要通过视听语言的构建在短时间内满足受众的感官体验。例如,将电影角色之间对峙时的内心的情感波动,如兴奋、伤心、幸福、焦虑、害怕、紧张等加之于主观视角,进而让受众更深刻地感知到角色的内在情感。2.升格镜头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媒介的结合增强视觉感染力进行电影拍摄时,可在视听语言的处理中善用升格镜头,并将其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数字媒介进行合理交融,配合特效的合成慢镜头,打造出极具美感且极具感染力的视觉符号。例如3D电影中,常常运用一些大角度多方位的电影镜头视角,并制作一些慢动作、慢镜头以及定格画面,通过升格镜头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形成宛若电影《黑客帝国》中类似“子弹时间”的拟真效果。在这类电影中,升格镜头塑造的慢镜或定格处理能够彰显速度与造型的美感,再结合数字技术及数字媒介,使得这种表现机制依托更加多元和全面的视角呈现出来,有时还可能导致视角畸变,通过立体三维的造型塑造,尤其是在进行特效处理时,将无拘无束且不受过多限制的设计效果融入电影视听语言中去,使得视觉感染力得到很大提升。例如短片《Help》,在其想要表现洛杉矶被外星人袭击这一段剧情时,就融入了升格镜头,当飞船慢慢逼近时,周边的各种元素都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由此来刺激受众的感官体验,进而凸显画面的主要物体。

(二)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蒙太奇壁垒的粉碎

1.通过长镜头拍摄手法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不难发现,在电影的拍摄中对于长镜头的使用较为频繁,甚至还有不少一镜到底的画面处理。长镜头的特点即为相同时空中达到动作画面与时间进程推移的一致,将故事场景的完整过程流畅地呈现出来,同时确保情感的表达和气氛的烘托不受影响,甚至更加强烈。然而在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长镜头的运用迎来了挑战,如何在拍摄过程中结合场面调度呈现更好的视听效果,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电影中镜头画面的构建可以通过调度形成长镜头中的“内部蒙太奇”效果,让画面层次更丰富,镜头语言更多元。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电视视听语言创作不再纠结于如何将电影内容及观点更准确地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对某个关键场景产生深刻印象,而是给予受众更多的主导权,让受众自主选择想要关注的焦点,看想看的元素,听想听的台词,进而产生各不相同的感受。由此可见,在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通过视听语言创作的长镜头更注重如何打造兴趣点来吸引受众,例如通过对每个元素的运动轨迹及运动曲线的设计,配合激荡的背景音乐,让受众观影时的心情随之跌宕起伏,对电影的兴趣大大提升。2.依托转场画面的革新烘托电影氛围正如上文所说,电影中长镜头的使用较多,且在设计镜头转换时,没有过多考虑视听语言的运用,转换较为生硬,单纯为了剧情的连贯而忽略了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且鲜少出现着眼叙事层面开展的转场活动。在电影拍摄中,无论画面再唯美、声音再有层次、技术再高科技、媒介再多元化,倘若未能解决转场设计,依旧会导致有始无终的结果;反之,合理地通过视听语言的运用来处理电影的转场,能够增强受众的融入感,为电影添彩。对此,电影设计者可以通过淡入淡出、叠化、跳跃剪接、圆形划像、隐形转场、声音滞后等转场方式进行创作,还可以与剪辑结合,依托匹配剪辑+声音先入、离切+跳切、交叉剪辑+匹配剪辑、匹配剪辑+交叉剪辑、加入快速衰老等形式进行创作。这样不仅能实现流畅且极富艺术性的转场效果,还能烘托电影氛围,强调想传递的观点。例如电影《绣春刀》在处理沈炼离开京城的戏份时,便是运用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进行转场,镜头跟随雪花从地面渐移到天空,通过天空的宽广来营造电影氛围。再例如《致命女人》,其在拍摄中运用了很多转场设计,将三个不同的家庭通过平行剪辑(场所、布局、情节、氛围、台词、音乐等元素)来展现其各自的分歧,并推动剧情的发展。在Simone与Karl共舞的情节中,创作者将三个家庭不同的争执场景安排到一个画面中,镜头语言的选择颇有讲究。几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的台词,仅是通过舞蹈的音乐来表现各个角色的情感起伏,各角色的动作和视角的转换均有留白处理,进而让受众得到更多的自主思考和判断的空间,代入感亦更加强烈。

(三)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数字媒介拓展电影声音的处理模式

1.实现声音空间的精确定位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声音的处理要求更加严苛,尤其是VR电影,会涉及到空间立体定位,就需要依托物理声场以及双耳信号的空间声音技术进行实现,进而极大层面上再现原声场,并通过更宽广的场景画面,让受众沉浸到电影情节中。在处理电影声音时,需要明确距离和方向是人耳定位声音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数字技术的精确计算,可以生成一些剧情所需要的虚拟声源,如到达电影惊悚情节时,特定的声音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并通过其大小、远近的设置,让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再例如动作电影中,正反两派对峙时,由于双方位置的逼近,音乐声愈发激昂,且产生由远至近的感觉,这种氛围渲染效果不输于电影院立体环绕声音设备的运用,让受众即便是在手机或平板上观看,也能体验到声音的方向感和距离感。同时,在剧情发展上,音乐方向和距离会根据剧情而发生变化,此刻的声音被赋予了特殊的叙事功能,能够使得场景的切换显得更加理所当然。随着数字声音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电影声音精准定位的用途亦更加受到重视,合理的处置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电影的感官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得人耳与声音的交融更加自然和细腻。例如曾获奥斯卡最佳音响类大奖的电影《地心引力》,就是利用特有的声音技术将太空中的各种声音模拟出来,这种声音按理说是无法被人耳所听到的,但在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就可以通过特定的算法表现出来。类似电影中陨石雨的声音,结合惊险刺激的画面及转场设置,在电影放映时狠狠击中受众内心,让其记忆深刻。2.声音处理系统化、整体化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电影声音处理,不仅要考虑技术、功效等因素,还需要明确其在电影制作中亦存在主次之分,但并非单一的声音作为次要元素服务画面。为此,电影声音的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可以对多条声音素材进行覆叠混录,进而创作出符合场景需求的声音混录创制成果——这是一个系统性很强且相互作用的系统化、整体化流程。介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的电影声音在进行观点输出时,需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场景阐释、内容传递、情绪释放、视听融合等方面,且明确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关系,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基于此,在进行混音处理后,还需要借助各种新兴技术来对声音总谱进行调整和修改,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同时,亦能实现艺术价值。这也就要求电影声音处理不能一味追求技术革新,其表达务必要与电影的基调和定位匹配,一方面能够精准定位至声道,另一方面还务必注重音画之间的和谐统一。换言之,声音处理系统化和整体化能够促使电影观点进行意象化的呈现,并传递内心情感和价值观念,这是电影在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想要获得发展和突破务必需要重视的一点。

三、结语

在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不断交融的今天,电影创作者正努力丰富数字媒体这一新型的影像表现途径,奋力冲破现实环境对影像时空的局限,寻求视听语言在数字媒体艺术视域下电影制作中的变革与发展形式,把握住这一环境赋予电影创作的极大的发挥空间,致力于将传统电影视听语言中涉及到的理论经验,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实验性地运用在各种数字化的媒介中,迸发出更多创作的的可能性,进而呈现出极具个性和新意的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思诺.新媒体时代下电影视听语言的应用传播[J].黑龙江画报,2021(11):122-124.

[2]陈琳娜.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

[3]李刚.VR技术对中国动作电影视听语言的拓新[J].声屏世界,2021(23):77-79.

[4]景天竹.时间与空间的魔术数字媒体影像的视听语言表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李晓亮.探析声音创作对电影本性的诠释——美国奥斯卡音响类获奖影片(2012-2016)概览[J].电影评介,2017(18):65-67.

作者: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