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2-10-10 17:00:44
导语:护理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对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价现况分析,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采用文献评阅法、专家咨询法,初步建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指标体系,筛选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根据护理岗位设置及专业发展特点定义各个指标要素,根据工作实绩平衡所占指标权重。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称晋级;评价指标
卫生专业人员技术职称划分是对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的认可[1]。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调动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2]。2021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迎来了历史性的重要变革。我院落实国家卫生人员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并根据医院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医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1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晋级评价存在的问题
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未能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不同学科的评价标准。其主要表现在:(1)医院承担各项医疗活动,涵盖医、护、药、技等多专业学科,各学科岗位设置及专科特点不同,对人才培养需求也有所差异,评价体系单一,未进行有效学科划分,使得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未能科学客观有效进行评价,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2)护理专业职称评价指标单一,护理专业职称晋级评价指标缺乏对品德能力、工作量及专业能力的评价,评价指标倾向于业绩成果,例如论文、课题等,导致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职称晋升面临科研等压力,不利于临床一线队伍的稳定,缺乏激励护士致力于临床一线的驱动力,限制了护士职业发展。(3)评价指标过于宏观,未进行科学、系统细化及权重,在评聘中未能进行全面评价,降低了可信度及操作性。
2护理专业高级职称晋级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2.1指标筛选
采用文献评阅法、专家咨询法筛选有效、可行指标。以人员基本条件、资历、工作量、专业能力、代表作、同行评议等为依据,根据医院岗位设置及专业发展特点定义各个指标要素。通过文献检索、紧密结合医院发展及工作情况确定相关推荐指标,进行专家小组讨论及函询,甄选评价指标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科学性、可测量的核心指标,并根据工作实绩平衡所占指标权重。
2.2权重确定
根据护理岗位性质确定指标权重。设置权重原则:符合国家职称改革导向,以德为先;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坚持以用为本;与医院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战略关联度强的指标,权重大。依据工作量、专业能力、代表作、同行评议4个维度分别量化打分,每个维度占总权重的40%、40%、10%、10%。
2.3一票否决制
一票否决制可对量化考核进行有力的补充,即在量化考核中将多个因素细化分解,在设置分值时,虽某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但其他方面评分尚可,因此总分并不会过低,此时可视情况予以一票否决[3]。若在晋升当年有违反医务人员“九不准”行为,学术不端、重大医疗事故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等问题,年终考核予以一票否决。
3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3.1评价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分为工作量、工作能力、专业能力、代表作。每个维度占总权重的40%、40%、10%、10%。
3.2工作量评级二级指标、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工作量共5项,包含平均年工作周数、平均年护理记录条数、平均年夜班或节假日值班次数、平均年危重症护理例数或比例、平均年接诊量占比或年负责患者数量。每项为50分,具备两条即满足晋升标准,可得100分。结合我院各科室护士工作实践标准,确定量化指标并逐项细化确定权重。3.2.1副高级职称评价工作量指标为担任主管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40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48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根据科室情况,能按医院要求平均每年承担夜班工作不少于24个或节假日值白班不少于24个;承担本科室或本专业专业特级或一级患者救治及护理达到一定例数,平均每年占科室危重患者护理总数20%以上;平均每年接诊量占科室或诊区量30%以上或临床责任护士平均每年负责患者数量160人次。3.2.2正高级职称评价工作量指标为担任副主任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35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24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根据科室情况,能按医院要求平均每年承担夜班工作不少于12个或节假日值白班不少于24个;承担本科室或本专业特级或一级患者救治及护理达到一定例数,平均每年占科室危重患者护理总数10%以上;平均每年接诊量占科室或诊区量20%以上或临床责任护士平均每年负责患者数量140人次。
3.3专业能力评价二级指标、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专业能力分为技术能力(40分)、质量安全(30分)、年度考核(10分)、继续教育(20分)4项。3.3.1技术能力技术操作考核(15分)、理论考核(10分)、管理能力(10分)、专科技术(5分)。技术操作考核及理论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管理能力根据主持工作岗位性质赋予不同权重分值,专科技术根据所获取国家级及省级专科证书赋予不同权重分值。3.3.2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方面包括护理质量(20分)和护理安全(10分)。护理质量评价上交代表性疑难病例讨论案例或护理会诊案例1份,通过考核专家组进行评价。护理安全评价是在任职期间,近5年无差错、事故发生,每发生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3.3.3年度考核担任现职称期间医院年终考核为合格及以上。根据医院年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合格不扣分,优秀加1分。3.3.4继续教育包含护理继续教育学分(15分)及申报继续教育项目(5分)。护理继续教育学分要求平均每年按要求完成相应学分,合格不扣分,少1学分减1分,减完为止。申报继续教育项目每一项1分,上线为5分。
3.4代表作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代表作包含护理案例(20分)、技术专利(10分)、论文等成果(省级、国家级)(10分)、科普作品(省级、国家级)(10分)、技术标准或规范和指南(省级、国家级)(15分)、人才培养(20分)、其他标志性工作业绩(15分)。按照代表作的不同级别赋予不同分值。
3.5同行评议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晋级人员通过现场汇报,考核专家组通过晋级人员从事岗位工作量、工作能力和实际贡献、在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表现、代表作及标志性业绩等进行同行专家评议。
4讨论与建议
4.1发挥国家政策导向,构建护理专业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突出专业技术能力与水平,树立人才评价的新导向。加大其考核权重,对临床一线人员的职业发展起到稳定及激励作用,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4.2细化量化考评指标,具有实操性及可信度
通过科学方法确定核心指标,细化指标评分方法及权重,使评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具有实际操作性及可信度,为医院职称晋级考评提供依据。
4.3将护士职称晋升核心指标与临床实践结合
细化工作量及工作能力评价指标,并作为晋升主要条件,充分调动一线护士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对稳定一线队伍具有积极作用,护士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深耕发展,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
4.4建议
医院职称评聘改革是系统工程,涉及人事、信息、经管、医务等部门,通过深入沟通、协调,科学客观提取有效指标,降低主观指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获取途径,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形成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服务于临床。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护理核心评价指标,加强科学、系统的护理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依南.改革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办法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34):150-151.
[2]王忱.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2):73-74.
[3]高洁,李彤,刘媛,等.建立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量化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65-66.
[4]陈小芳,许安庆.J医院护理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6):767-770.
作者:杨红艳 赵长久 刘佳 王晓春
- 上一篇:森林火灾风险特征及预防体系探讨
-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森林病虫害的应用
精品范文
10护理护患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