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时间:2022-10-09 15:02:05
导语: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是通过对物理的探索与实验的操作来获取物理规律,并通过思维运算来解决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会给高中物理课堂带来更多的乐趣,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体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论证。
关键词:高中物理;互动;教学;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常常是将实验、探索、分析、结论等多种形式相融合,而在每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接受状况、掌握的状况进行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保证学生的物理水平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一)活跃课堂氛围
大家都很明白,尽管高中物理学注重实践,但在课堂上教学内容还是很重要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依然是“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将会影响到物理教育质量。因此,做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是高中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前面说过,高中物理课堂常常会陷入“死气沉沉”的情境,这实际上会对教学的顺畅进行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要打破高中物理课堂的桎梏,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和调整课堂气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使整个物理教室“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已有的课时按照课程的内容进行分解,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时间,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原来“45分钟”的课程分成“30+15”,也就是说,在最初的三十分钟里,依然是按课程大纲和教材内容来上课,强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就是所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了。“对话”并非简单地交谈或聊天,它提供了十五分钟的“发难”提问机会,话题就以课程的内容为中心展开。在这种开放的交流与互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彻底地从紧张和拘束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潜能,使课堂更加和谐、活跃。为此,高中物理课程就会变得更有魅力,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二)提升学生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枯燥无味、乏善可陈”的状态。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师是“十史工动”的一员,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交流和互动,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学业状况,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知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一种教育学说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教师有好感,学生一定会爱上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不过,这种好感,只局限在普通的师生关系之间。然而,该学说对高中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药引子”,而且是非常有效的。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互动理论基础
(一)合作教育学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协作教学”思想,与苏联的教育状况相联系而形成了“协作教学”。合作教育学倡导师生处于平等位置上,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交流、合作,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与评价能力,将其作为学生一种学习内部动力,从而达到积极的学习效果,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提升学生的地位,挖掘其潜力,引导其走进课堂教学,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问答、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练习,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引导者。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在新思想的影响下,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学者相继产生了“建构”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辅助者、助推者,而非传授者和灌输者。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成为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者和学习策略的分析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合作性的,而且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个体会对周围的教师、学生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并非个体的独立建构,而在于群体间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交际活动,师生互动是建构知识的重要方式。沟通可以使师生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个体的建构发展走向更加宽广的天地,是新老知识融合的引擎,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情感教育理论
罗杰斯的人文情怀教育思想是: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绪活动是一体的,要以情绪引导、疏导、营造有利于师生的情绪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以“师生”为主体,以“以人为本”的方式进行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课堂中师生的交互。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对待情绪和认识之间的联系,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健全人格,才能让课堂充满趣味、成功性、审美性和创造力。精神相通,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情绪与学习任务、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互动,师生交流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学习新的知识为目标,进行师生互动;如果设计不好,互动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单向交流”的情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探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新课堂设计模式,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师生互动就是围绕教学进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探索所学的知识。即教师通过创造情境、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讨论,相互沟通,并以交互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在学习“回旋加速器”时,教师提出问题,展开师生间的对话与沟通,使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进行学习。教师从有关回旋加速器的相关内容开始,指导学生共同探索物质的微观构造。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的方式来获得高能微粒,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加速度场的认识,并以增加电场电压的方式获得。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按照目前的技术和环境来进行思考,这样做是否行得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安排好师生间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根据课堂上的互动情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课堂互动,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情境。建立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课堂互动的先决条件。问题情境的设定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方法,力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感抗”时,教师首先将两个线路连起来,然后打开电源,对比A灯和B灯的光。结果A、B两盏灯光的光强差异很大,学生运用现有的恒定电流理论并不能对此进行解析。又如:在学习“临界角”时,教师拿着两颗闪闪发亮的金属球,将一颗金属球浸泡在一只装满了水的烧杯里,并用一盏台灯从旁边照了照,金属球依旧明亮。然后,教师又将另外一颗金属圆球放进了蜡烛的内部火焰之中,让它变成黑色,然后将黑色的金属圆球放进另一个装满了水的烧杯里,在水中熏黑的铁球变得比原先浸入的更亮。但是,学生理解不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识矛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
(三)课堂互动,引导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问题是思想活动的体现,也是一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开端。在课堂互动的教学中,互动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可以设置几个与学生认识规则相吻合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自己寻找答案。在教学中,要确保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探索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适时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启迪,适当调整讨论过程。例如,在“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中,以磨刀具、旋转雨伞等实例,让学生对事物在切线上的运动有了直观的认知。接下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根据这个示例,能否得到关于物体在曲线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方向。大多数学生觉得时机成熟,但也有几个学生不确定,因为前面的案例都是一种独特的运动轨迹,也就是圆周,如果现在就下定论,就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了。这时候,有学生问:“老师,你可以给我们做一个普通的曲线的试验吗?”教师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不慌不忙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多只小孩玩的电动小汽车和多条弯曲的导轨让学生动手来做游戏,并仔细观察其车身的方向。有学生问:“我们已经从试验上得到了关于曲线的速度的直观感受,理论角度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其中一些学生运用了先前所学到的直线运动知识,推断出了曲线的速度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普遍,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
(四)课堂互动,开展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开展课堂互动,有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分析有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物理课程主要是为了探索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物理实验课是验证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既能增强学生理解物理基本规律,又能指导学生探索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摆动中的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虽然使用的仪器不多,程序也很简便,容易掌握,但只要有教师的细心安排,就可以让整个实验变得充满悬念和吸引力。例如,将水壶举到鼻头的时候,学生会担心水桶撞到教师的鼻子。在试验中,在摆动周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将水桶靠近鼻子,引起学生的惊叹,这样的演示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示范,但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之下,却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好的互动。在完成试验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就能量是如何转换的进行探讨。学生讨论的结论是:在转换时,重力势能转变成动能,这与能量守恒定律相吻合。
(五)课堂互动,发散思维
发散式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分散式问题则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推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散式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碰撞,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从而获得新的思维。在此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再一次的梳理与反思,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题的水平,拓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就“灯泡电阻的伏安特性图线”设定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用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计算电阻和另一位学生用多用电路板测出的数值并不相同。让学生去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②将实体图串联起来,绘制成伏安特性图。又或是,在学习“动能”一节时,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自身的重量和其自身的速率的平方的二分之一。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学生举手问道:“一只鸟的动能那么低,怎么会在空中击落一架飞机呢?”此言一出,教室内顿时一片哗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无法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下去,教师只好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且对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在深入探讨之后,学生终于明白,动能与物体的“相对速度”是相关的。小鸟相对于飞机的速度是小鸟与飞机的速度和,所以相对速度极大,动能极大,会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这些开放式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使学生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出色,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星.互动彰显课堂魅力——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2):36-37.
[2]张临斌.互动模式彰显课堂魅力——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43-144.
作者:赵军
- 上一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 下一篇:数学问题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