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时间:2022-10-09 14:59:37

导语: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摘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对幼儿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不仅要引导幼儿对周边世界产生正确的基础认知,培养其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行为模式,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根据幼儿的认知思维特点与心理状态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日常课程教学与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打造安全、舒适、温暖的心理环境,避免幼儿出现心理问题,以免对幼儿日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内容出发,提出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供幼儿教育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幼儿时期是人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各幼儿园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比重。与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相比,幼儿对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尚未完善,容易在周围环境的感染下模仿不同的行为模式,产生不同的心理情感,对其日后的成长发展产生关键影响。为此,幼儿园需要合理规划和布置幼儿园的公共环境与教室环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让幼儿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与信赖感,学习合理控制与表达情绪,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幼儿因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且缺乏经验阅历而难以对自身以及世界产生较为完整、全面的认知,因此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与态度,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给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优化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其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对幼儿认知思维特征、情感心理状态、成长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合理调节情绪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心理障碍问题、解决心理异常状况的教育体系,能够让幼儿在合理的教学引导下树立自信心与责任心,培养安全感与幸福感,实现人格的健全、独立与完善,为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置不仅要符合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充分结合幼儿的认知思维特征与心理发展规律,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幼儿对自我与世界产生基础认知,使幼儿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情绪,鉴别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并学习如何调整与控制情绪,让幼儿能够保持稳定且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实践应用掌握基础的沟通表达技巧,培养互助合作意识与团结友善品质,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让幼儿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以及碰撞中对自我产生更全面的认知与更客观的评价,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边界意识。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通过积极参与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进行情绪疏导与调节,获得社会能力的提升,养成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从而成长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优秀人才。

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创建温暖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年龄较小,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不够全面,缺乏充足的经验阅历,在构建内在知识经验体系与情感行为模式特征时常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幼儿难以分辨外界环境影响的利弊,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产生心理异常问题。为此,幼儿园需要对公共环境与教室环境进行全面优化设计,为幼儿打造温暖、舒适、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幼儿的思维情绪能够在环境的熏陶与感染下得到合理疏导与调节,以维持健康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1.合理规划幼儿园公共环境幼儿园公共区域是幼儿进行饮食、睡眠、阅读以及各类游戏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共区域的整体环境会对幼儿的思维情感与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对幼儿园公共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调整,让幼儿能够安全、快乐地在公共区域中开展各项活动。在对幼儿园室内公共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用餐区使用与食物有关的色彩丰富、明快的墙绘以及卡通贴纸与标语进行装饰,合理安排出入口的路线设计与餐桌的位置尺寸,维护用餐流程的有序性,选择幼儿易抓握的与绿色健康的餐具来保障幼儿的饮食安全,利用餐具趣味性的外形设计以及丰富的色彩选择提高幼儿的食欲。在进行睡眠区的环境设计时,教师应当选择色调温暖的墙面装饰与床铺寝具,在窗帘与灯光的选择上以维持室内光线柔和为选购原则,为幼儿提供舒适的睡眠体验。在设计阅读区环境时,教师需要选择能够保护幼儿视力的室内整体色调,使阅读区桌椅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原则,让幼儿能够产生沉浸式的优质阅读体验,使幼儿能够在优质公共区域环境的引导与感染下培养出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正确的行为模式,以便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对幼儿园户外公共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学校不仅需要加强对户外活动设备质量安全的审核检验,在引入滑梯、秋千、蹦床等娱乐活动设施时也要确保其安全性,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还要强调对户外场地自然景观的美化,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让幼儿在树木、草坪、花朵、昆虫等生物构成的生态环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疏导与情感体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熏陶与感染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2.科学布置幼儿园教室环境教室是幼儿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布置班级环境时需要从室内整体色调、桌椅安排、灯光强度设计、墙绘装饰、绿植等方面为幼儿提供舒适温暖、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幼儿能够保持心情舒畅与愉悦。教师还需要让幼儿参与到教室的设计与布置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发挥创意与想象,参与到墙绘挂件等装饰性工具的制作中来,让幼儿对班级教室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教师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班级环境进行重新布置与装饰,让教室能带给幼儿新鲜感,让幼儿对每天的教学活动产生期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水平。

(二)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拓展延伸,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激发教育主体的正确认知、调动其内在驱动力来对思维情感与行为模式进行调节疏导的一类教育方法,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仅通过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难以发挥其实际效用,需要让幼儿参与到对自我情绪心理状态的认知中,才能为幼儿的自我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状态维持奠定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拓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要点,结合幼儿的认知思维与情感特征,将过于专业化与抽象化的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能够通过其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高效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为其自我情绪认知、调节与疏导提供理论支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情绪认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人的面部表情图片,让幼儿通过图片中展示的面部表情判断其情绪心理状态,从而对自身与他人的情绪产生更为明确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引导幼儿找到绘本内容与日常生活中情绪感知经验的衔接点,并以此为基础体会不同的情感变化。如“噼里啪啦系列”的立体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跟随故事主人公学习每天刷牙、按时吃饭、玩滑滑梯排队的行为习惯知识,并向幼儿提问“假设当滑滑梯排队过程中有小朋友插队到你前面你会产生什么情绪?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幼儿理解不同行为对自身情绪造成的影响,并学习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2.言传身教,加强心理情绪的调节与疏导模仿是幼儿学习技能知识、培养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幼儿会下意识地模仿周围人的语言行为并快速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经验,为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需要时刻规范自身的语言表达与举止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幼儿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中让幼儿意识到如何认识自身的情绪类型,并且学会对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与合理调节,避免负面情绪对自我目标计划造成干扰,给他人带来情感上的伤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微笑,多使用鼓励、幽默、轻松的正面性教学语言,以积极、乐观、开朗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3.互动交流,提升人际交往合作能力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来适应社会生活,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让幼儿能够借助小组合作类的实践活动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表达自己想法,在互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自我与他人产生更为深入的认知理解,探索人际交往的边界,学会尊重他人与自我的不同差异,提高自己对他人在情绪与心态上的包容度,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能够以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参与到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为其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基于小组合作实践模式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幼儿能够有效改善暴躁、执拗、胆怯、孤僻、分离焦虑等情绪问题与心理问题,从而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鼓励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意识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探索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为幼儿预留足够的活动时间,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创意及想象力,勇敢地在团队中表达自身观点与看法,组织其他伙伴展开探索实践,利用区域游戏活动场所中的各项娱乐设施以及游戏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没有教师与家长的陪同状态下发挥自主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开展各类实践探索活动,并对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进行创新。通过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组织引导,幼儿能够逐渐提升独立意识,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2.组织竞赛活动,稳定情绪心态除了自主探索实践活动之外,区域游戏活动还有其他丰富多元的类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共同设计具有一定竞技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独立挑战或小组合作进行对抗竞赛。这一游戏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的认知思维水平与人际交往合作能力,还能够让幼儿体会输与赢不同竞赛结果对自身情绪产生的影响,鼓励幼儿摆脱过度骄傲与过度焦虑等情绪,以稳定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此外,区域游戏竞赛活动还能够锻炼幼儿的心性,让幼儿养成谨慎、稳重的行事风格与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人格,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需要注意时刻观察幼儿的行为状态与情绪表现,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调节疏导,既保障幼儿有独立自主的机会锻炼对情绪心理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又能及时帮助幼儿解决超出其能力限度的心理问题,为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可靠保障。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对人日后的成长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教师需要对幼儿园的公共环境以及教室环境进行合理布置与调整优化,让幼儿能够在舒适、温暖、和谐的学校环境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引导,为幼儿拓展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幼儿对自身情绪产生正确认知并进行合理调节,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雷淑珍.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54):163—164.

[2]卢永美.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新课程,2021(16):229.

作者:阚芬芬 单位: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