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记叙文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时间:2022-10-09 11:22:24
导语:小学高年级记叙文阅读能力提高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记叙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事件梳理、叙事手法分析、思想情感体会等方面入手,展开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在事件梳理方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采用宏观视角,对文本的主体事件进行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微观视角,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对事件细节进行具体认识;在叙事手法分析方面,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分析叙事顺序;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情境表演,体会叙事方法;在思想情感体会方面,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境进行感受;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体会。本文就以《将相和》为例,具体谈一谈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记叙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是一种重要的文本类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尤其在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记叙文的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复杂,叙事方法更为多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让学生从事件、叙事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略读与精读结合、思维导图制作、情境表演、细节分析、生活体验等方法,全面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事件的认识能力
(一)整体浏览,认识事件主体内容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记叙文篇幅较长,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阅读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思路,不能够对文本内容形成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浏览的意识,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总结事件的主要内容,构建记叙文阅读的宏观框架,初步提高对文本的认识能力。例如,在阅读《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浏览文本,对事件的主体内容进行具体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每个段落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可以寻找出关键的语句吗?”学生能够逐段落阅读文本,进行归纳分析。例如,在阅读第1到6自然段时,学生能够勾画出“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等文段,认识到本段介绍了秦王想要得到和氏璧的想法;在阅读第7到9自然段时,学生能够勾画出“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等文段,认识到这些段落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保护和氏璧不落入秦王之手的过程;在阅读第10到13自然段时,学生能够勾画出“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等文段,能够认识到这些段落主要讲述了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维护赵国尊严的故事。同样,在阅读剩下的段落时,学生能够勾画出相应的文段,认识到这些段落主要记叙了廉颇对蔺相如的不满,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段落的哪些内容很相似呢?我们可以对它们来分类吗?”学生能够认识到第1到6段主要介绍了完璧归赵的背景,第7到9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因此,可以将1到9自然段归为一部分。同样,学生能够认识到其他的文段分别记叙了渑池之会、廉颇对蔺相如不满、廉颇向蔺相如道歉的故事,因此,可以将这些段落分别归为一部分。由此,学生能够对蔺相如的主要故事进行总体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浏览的方式认识事件的主体内容,构建宏观的记叙文阅读框架。
(二)细致总结,具体认识事件细节
记叙文能够对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描述。学生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了解,才能够提高记叙文阅读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细致总结的意识,让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对事件进行详细的梳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总结文本内容,了解事件的细节。在阅读完壁归赵这一部分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出使秦国?在到达秦国后遇到了怎样的事情?他是怎样处理这些事情的呢?”学生能够以这些问题为指引,认识到这一部分故事的主要人物为蔺相如、赵王和秦王,并能够表述出“秦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池得到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在到达秦国后发现秦王不够真诚,于是决心撞坏和氏璧,秦王最终放弃了约定,蔺相如也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等具体情节。在阅读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让秦王击缶呢?”学生能够勾画出赵王为秦王击鼓的文段,了解事情的缘由。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秦王最后为什么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呢?”学生能够阅读相关文段,认识到蔺相如以死相逼,让秦王感到恐惧。同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对其他的内容细节进行提取。例如,学生能够归纳负荆请罪的故事。首先,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段落认识到蔺相如为赵国建立功勋,受到了廉颇的嫉妒,从而总结出负荆请罪的起因;接着能够根据蔺相如的话语认识到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总是能够宽容廉颇,而廉颇体会到了蔺相如的宽宏大度,背着荆条前来拜见蔺相如,从而认识到负荆请罪的经过。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进行细节性的总结,有效提高记叙文阅读的具体性,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提高学生对叙事手法的认识能力
(一)制作思维导图,分析叙事顺序
记叙文的叙事手法是多样的。很多的事件既有明线也有暗线。学生需要从这些角度进行思考,才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事件的不同线索进行梳理,学习多样的叙事方法。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具体分析叙事顺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蔺相如的视角分析事件顺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是怎样提高在赵国的地位的呢?与蔺相如有关的事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学生可以细致阅读文本,从而发现蔺相如首先在出使秦国时,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受到了赵王的重用。接着在渑池之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进一步提高了在赵国的地位。最后,学生能够认识到蔺相如受到了廉颇的不满,但总是宽容地对待廉颇,和廉颇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学生可以将这些事件归纳在思维导图中,从而将文本的叙事顺序确定为建立功勋、受到嫉妒、宽容对待、和睦相处等过程。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廉颇的视角分析事件顺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能够发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些事件让廉颇对蔺相如产生了嫉妒,而蔺相如的宽容大度让廉颇感到羞愧,之后廉颇负荆请罪获得了蔺相如的原谅。由此,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中将事件的顺序梳理为廉颇嫉妒蔺相如、廉颇对蔺相如产生愧疚、廉颇获得蔺相如的原谅等过程。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种叙事方式。学生能够发现通过第一种叙事方式能够对蔺相如进行全面的了解,而通过第二种叙事方式能够对廉颇形成全面的了解。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对记叙文的叙事顺序形成多角度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组织情境表演,体会事件顺序
高年级阶段的很多记叙文内容十分丰富,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往往不能整理出清晰的思路,难以形成深刻的阅读印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事件中的人物、创设事件的环境、表演事件的过程,以此对事件顺序形成具体认识。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情境表演活动,具体体会事件顺序。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宏观的问题,培养学生情境表演的意识。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蔺相如的这些故事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完整的表述出来吗?”学生能够发现课文的内容十分丰富,不能够全面进行表达。接着,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可以表演每个故事吗?这样看能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呢?”学生能够选择相应的情节展开表演,对于完璧归赵这一部分故事,两名学生首先可以分别扮演赵王和蔺相如。扮演赵王的学生可以表现出忧愁的神态,体现出赵王对于是否要和秦国进行交换的犹豫心理。扮演蔺相如的学生可以表演向赵王提出建议,请求出使秦国的动作和话语。由此,学生能够对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进行明确认识。接着,一名学生可以扮演秦王,表现出骄傲自大的神态,体现秦王想要违背约定,得到和氏璧。一名学生可以扮演蔺相如,表演想要损毁和氏璧的情境,表现蔺相如和秦王针锋相对的过程。最后,一名学生可以扮演蔺相如,一名学生可以扮演蔺相如的随从,表演出蔺相如吩咐下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过程。由此,学生能够对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认识。同样,对于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故事,一名学生先是可以扮演赵王,表演赵王为秦王击鼓的情节;接着,一名学生可以扮演秦王,表演秦王为赵王击缶的情节。由此,学生能够对渑池之会的过程形成具体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事件的来龙去脉,体会记叙文叙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提高学生对文本思想情感的感悟能力
(一)在视频观赏中获得深刻感悟
记叙文的思想情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不同的事件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所有的事件在组合后会表达共同的主题。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内容,借助具体的画面,从整体与细节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事件,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赏与廉颇和蔺相如有关的影视剧视频,获得深刻感悟。在观赏完璧归赵这一部分视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秦王,蔺相如是怎样的神态?他说话的语气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视频内容能够认识到秦王的地位虽然高高在上,但蔺相如始终不卑不亢,能够勇敢和秦王斗争。从而体会到蔺相如具有自信英勇的品质。接着,学生可以观赏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视频,能够认识到蔺相如对和氏璧进行了完好的保存,体会到蔺相如具有细心细致的特点。在观赏负荆请罪这一部分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观察廉颇和蔺相如的神态特点。学生从视频中能够认识到廉颇十分的羞愧,而蔺相如十分的平和。从而能够以对比的方式认识到廉颇具有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蔺相如具有宽宏大度的品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具体的视频画面,对记叙文的思想情感获得生动的理解,提高阅读深度。
(二)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深刻感悟
记叙文中的很多事件与日常生活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学生能够以这些事件为镜子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做出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体会记叙文的思想情感,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人物有蔺相如一样的品质呢?我们在什么时候有过廉颇一样的错误心理呢?”学生能够以这些问题为思路,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感悟。一些学生能够回想自己和同学发生矛盾的过程,体会同学所具有的宽容大度的品质。一些学生能够回想自己对他人存在不满,与他人发生争吵的生活经历,从而借鉴廉颇的做法,向他人承认错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蔺相如平易近人,宽容豁达的品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将记叙文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发挥记叙文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事件的认识、叙事手法的分析、思想情感的感悟等方面入手,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具体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流程和方法,提高记叙文的阅读深度。
参考文献:
[1]王胜男.小学记叙文文本解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温燕清.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疑难问题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8(8):136.
[3]贾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有效参与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4]许玮虹.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72+109.
作者:付百玲 管延萍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 上一篇:辅助稳桩平台单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