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现代散文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10-09 11:00:38
导语:高中语文与现代散文教学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进入高中后,学生开始系统接触现代散文。现代散文形式自由、意境深邃、情感真实、语言优美,往往能带给人情感的抚慰和心灵的启迪。但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特点、结构缺乏了解,阅读体验不够深刻,在解答现代散文阅读类考题时难以把握重点。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现代散文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实践
情感是散文的核心,要想读懂散文,就要透过语言壁垒,直达散文的情感核心。在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清所读作品属于哪种类型,更要在梳理作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读懂现代散文,才能在阅读中获得精神提升。
一、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现状浅析
(一)以教师讲授为主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方法,获得体验,增进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是关键。但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调查来看,当下的现代散文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少学生表示,若教师“讲”得有趣,则学习兴趣浓一些,若教师语言干瘪无味,引导不得法,则会对课堂失去兴趣。而这也正是很多学生在解读散文类作品时难以从自身角度生成体验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还需优化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到散文解读的过程中来。
(二)学生较为被动
散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与哲思。如果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参与,就很难获得对文本的切身体验,散文阅读效率自然难以提升。但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尚浅,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作品,很多时候会出现理解偏差。其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在课堂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多引导学生交流,再给予补充或点拨,就能扭转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局面,使其主动参与到深度阅读的过程中,从而获得阅读体验,提升理解水平。
(三)轻视文本分析
文本解读需要可靠的分析方法。无论是孙绍振先生倡导的细读法,还是王荣生先生提倡的体式分析法,都讲究用有效的方法来深度解读文本。现代散文也不例外,要想读懂,就必须依赖有效的、系统的文本解析技巧,但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时,往往缺乏技法引导,学生很难通过具体的解读方法去分析文本。这样,他们所获得的往往只是一个模糊笼统的印象,而无法在阅读过程中凭借方法提升理解能力。
二、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课堂实录简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语文现代散文的教学现状,笔者亲身参与了多堂现代散文常态课和公开课活动,下面先结合某教师执教的《故都的秋》来进行简要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介绍关于秋天的诗句,引入课题。
(二)设问启发,整体感知师
结合课文的题目,你认为中心语是哪一个词?(秋)师:该文的写作重点是什么?(学生一时没有人回答,教师代替回答:故都的秋)师: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清、静、悲凉)
(三)初步感知“秋味”师
作者在第3到第11自然段重点描摹了“秋味”,这是本文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作者是借助哪些景物来呈现“秋味”的?(接着呈现句子,让学生找出景物,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讲解。如最让作者思念的北国景物有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等。)
(四)深入体会“秋味”
围绕“清、静、悲凉”的特点,先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景物,教师再结合文本进行讲解。如通过秋蝉、秋雨、秋枣来表现故都的秋之“悲凉”,然后解释秋蝉在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再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突出秋蝉的啼唱和嘶叫,由悲凉而引出愁思。
(五)总结拓展,呈现中心思想
结合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突出作者透过该文所表达的故都情结和家国之思。结合这一课堂案例不难看出,在整个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在进行讲授,而学生则是被动听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也通过情境、问题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实际效果欠佳。结合课堂表现来看,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一些想要回答问题的学生却被教师婉拒了。课后沟通时,该教师也明确表示,其主观上也希望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但一讲起来就停不下来。的确,这可能正是大多数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课堂的基本现状。不少教师都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了自己讲授,担心放手后难以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其实不然,进入高中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灵活借助问题、活动让学生去自主解读文本,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那么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三、提高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观的情境创设可刺激学生的感官,令其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为探究整个作品奠定基础。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如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等作品时,教师可选择和文本中景物相符的图片,通过“看一看”“猜一猜”等活动来引入。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可通过呈现“三一八”惨案的影视资料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为解读作品的主题奠定基础。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借助问题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感知。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引入课题后,教师可设问“该文所写的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由此让学生深入文本去寻找故都的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再继续追问“作者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由此让学生层层深入,展开探究活动。又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可紧紧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追问“为什么”,让学生去作品中寻找答案,从而推动阅读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抓住线索,整体阅读
不少教师在散文教学中都习惯逐段讲解,其实,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以《荷塘月色》为例,若抛开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来读该文,所感受到的无非是作者对荷塘与月色的描摹,这样也就难以理解作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心绪变化,无法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所生的不满。鉴于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线索,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以《囚绿记》为例,“我”一开始“恋绿”,写绿之宝贵,认为它如生命和希望,能给人带来安慰和快乐,正是因为喜欢,才会“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才会“囚绿”。当把绿囚禁起来后,看到“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作者才会于心不忍,于是“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也就是“释绿”。离开北平后,作者开始了怀念,也才有了“念绿”。如此抓住整条线索深入解读,就能体会作者透过文本所要抒发的情感及思想。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要加强解读技法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行文线索,然后抓住线索从整体上初读作品,进而把握作品的结构层次。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的行踪是本文的行文线索,为此,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紧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追问“作者有什么举动”,然后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文本弄清作者的行踪,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为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同时,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让学生再次阅读,对作者心绪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从而弄清文章的明线和暗线。如此一来,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读课文,找句子,理线索,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紧扣重点,合作探究
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文中的重点,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在交流分享和质疑活动中解决难点问题。以《小狗包弟》为例,该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及原因。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一点去读课文,在弄清事件的过程后,再围绕不同的事件交流作者的情感变化。如引子中“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很显然是伤感的,“我”在与包弟的亲密接触中,是“欢快”的,而当不知道如何安排包弟时,“我”又是“忧虑”的。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与交流分享中,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更加深刻。在教学中,对于教学重点,教师不宜直接讲授,而应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如《囚绿记》中对“绿”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师可先以“作者为什么爱绿”引导学生找出“绿”的象征意义,即“绿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然后追问“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写绿的”,由此引导学生由常春藤的坚贞不屈体会中华儿女的抗战精神,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对“绿”所注入的感情。
(四)品味语言,把握特色
现代散文的语言优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认识作者的艺术风格。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呈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等句子,结合此前的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凝练”的语言风格。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拓展阅读,选择类似的作品供学生阅读,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作者艺术风格的认识。在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唯有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在阅读中获得切身感悟,现代散文的教学才会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罗康锡.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18(16).
[2]茅宇.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1(12).
[3]王慧.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
[4]周杰.高中抒情类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张绍舟 单位:丰都第二中学校
- 上一篇: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 下一篇: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