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时间:2022-10-09 09:56:02
导语: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家长更加注重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提升文化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更加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高中教育开始不断拓展教学宽度,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教学优化和创新对于素质教育来讲非常重要,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将传统文化的内容顺利地导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增强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除此以外,教材中还选入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感悟人生智慧和深刻哲理,而中国的诗词作品用词考究,意境优美,虽说是古人所作,时至今日也仍然值得学习。两者都能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不同的课程内容融入不同的传统文化主题,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还能在潜移默化间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以兴趣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文化的传承可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想完成传统文化的融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钻研兴趣。在教学中完全基于教材和教师讲解的学习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在趣味的学习内容引导下完成高效学习,在思考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宽度,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大多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规则,然而传统文化的融入更多需要学生的内心领悟,枯燥沉闷的学习气氛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不高,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这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能基于课堂,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不但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同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够主动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学习型人才。兴趣培养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内心需求作出深度调查,融入传统文化的趣味教学活动,开发更多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乐趣,从而丰富学习内容,促使学生进行充满活力的思考;教师还需要增强对学生课堂感受的重视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段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探索传统文化,构建符合自己思维的知识体系。
(二)合理构建现代化教学体系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说涉及整个文化领域的内容,所以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教师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路径。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内容,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古诗词到文言文,从文化到思想,多元化的课堂模式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路径,使语文课堂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文化素养的塑造需要良好的教育作为基础,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对此最好的解释,传统文化的融入更是如此,就像德育教学一样,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够完成的。在现代教学设备的助力下,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体系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思考,在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情境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打开文化的宝库,给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也能把更多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里,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促使学生拓展自身的学习宽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化教学课堂,教师可对教学架构进行优化,不断补充有效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出更多的应用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开阔的文化视野,并完成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采用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理解
创新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创新的力度,并对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和经验总结,寻找到其中的不足,高中语文教师要全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体验作为教学创新中最主要的元素。现在许多新颖的教学策略已经在高中课堂中得到了有效地应用,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科育人,高中生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交流合作、勤于思考、主动探究、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面对困难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合作教学就是一种凸出学生地位的重要教学模式,可以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不断地交流获得新鲜的思考灵感,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其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合作教学的合理利用和教学创新设计中,让学生带着自主思考意识完成阅读,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思维的延展,并得到其他伙伴的启示,完成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板书,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路径,顺利完成文章阅读。例如,语文教材中《劝学》的内容,就是从个人修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等角度进行阐述,意在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人生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着重对思想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韦编三绝”“凿壁偷光”等经典故事,拓展教学宽度,帮助学生领会更多思想内涵,使学生在优秀的思想文化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一场以梦想和成功为主题的辩论类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给予小组核心议题,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例如,“如何看待成功?”或者“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通过这类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围绕物质、梦想、道德展开辩证地分析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的观点,继而完成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目标。
(二)以文化导入现实生活,丰富学习体验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内心状态做出详细考究,这样就可以设身处地来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将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同时也能使其产生感同身受的学习感受,这样就能更好地与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情感互通。如果教学氛围缺少应变,学生会进入机械化的学习模式,并不能基于自身情绪对课文进行理解,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出一些调整,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内容或者文章背景,给学生一种沉浸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从而使其获得一些新颖的学习思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沉浸到语文课堂中,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使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墨子的《兼爱》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兼爱”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理想社会道德观,虽然趋于理想化,但仍能从中找到传统文化中对“爱”的诠释,“爱”的含义非常广泛,对生活的爱、对家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学习的爱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搜索教学素材,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将军奋勇杀敌的决心,是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他当时激励国人的豪言壮语,是他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他对祖国富饶土地的热爱,是他对祖国强大的殷切期望。不只是他们,历朝历代都有以国事为己任、临危不惧、前仆后继、关怀民生的人物,正是他们身上这种可贵的爱国精神,和他们付出的爱国行动,才使得中华民族虽然历经劫难,但永远不会倒下,这些都是爱的体现;普通的一线工人王姣敏,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用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这也是爱的体现。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无疑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相对于枯燥的阅读,生活化教学所带来的轻松感和体验感也是常规课堂无法比拟的,学生可以一边分析案例一边结合文章思考,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教师要给出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避免学生分心或者溜号。在生活化课堂的影响下,学生会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并且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或者探究任务,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度学习的空间,更好地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开阔文化视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德育元素,需要语文教师需要着重去开发,去拓展,从而实现实践拓展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注意革故鼎新,结合以往的问题和障碍去打造出全新的课程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懂得在良好的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更大的突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思维以及眼界也随之得到提升,教师应合理挖掘周边的实践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度解析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古代文化常识构建实践活动,使抽象化的文字描述变得更加具体,并将其直观地呈现到学生眼前,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体验中去,首先选择师生所在城市的一些文化馆或者历史博物馆作为目的地,利用真实的体验去激发学生内心的认同感,学生在产生兴趣后,便会主动去寻觅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并获得新的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将不同场景的文化背景、起源、风俗故事都在活动过程中向学生一一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避免盲目性,要善抓机会,循循善诱。实践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保障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习惯。通过将高中语文与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领悟传统文化,同时唤醒学生对民族文化、美丽生活的热爱,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还要担负起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教师可以根据节假日,为学生定期开展一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中国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接触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机会,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慧生.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学周刊,2021(9):156—157.
[2]杨慧.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分析[J].读与写,2021(7):75—77.
[3]马国英.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4):99—100.
作者:李娟 单位:甘肃省西和县教育局
- 上一篇:铝电解槽内衬施工与破损相关问题分析
-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融入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