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

时间:2022-10-09 09:33:42

导语:生活教育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活教育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其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价值获得了广泛证实。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有必要加强对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用于指导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会发现其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但又同时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即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若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生活教育,会让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不但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本文主要从小学高年段数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了践行生活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生活教育;教学实效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且学习的内容越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越多的障碍,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待数学学科的态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均不高。要想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加强对数学和学生特点的分析,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衔接点,“生活”就是这个重要的衔接点。一方面,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持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相较于数学知识,学生对日常生活更为熟悉,更感兴趣。为此,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数学问题、实践任务等,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化气息。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笔者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主要对这一教育理论指导下小学高年段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分析探讨。

一、营造生活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诸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质量有直接关系。若课堂氛围比较严肃、沉闷,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学生在课堂上会显得十分拘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运行速度会明显受到影响,同时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若教师注意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一方面能够与学生轻松和谐地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能给学生留出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进行班级环境的布置,例如,每周让学生出一期关于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等方面内容的黑板报,这可以让班级中的数学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相对放松,从而更乐于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情感,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获得较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很多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几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不了解相关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今后能够熟练使用这些公式开展相关数学问题的计算,但是他们的数学思维、知识探究能力会受到明显限制,不利于后续的数学学习以及个人成长。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避免直接讲授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真正参与到探究学习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全程参与知识的推导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会通过画、剪、拼、摆等多种不同形式,让探究问题获得解决,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交流、讨论、操作之中,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创设生活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对思维水平的要求比较高,若学生的思维能力滞后于相关知识对思维的要求,必然会导致学生遇到思维瓶颈,难以在学习中实现更大突破,对很多知识不能透彻理解。随着没有学懂的知识积攒得越来越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吃力,进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这与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契合,可以降低思维坡度,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吸收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通过总结,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主要可以采用如下几种生活情境:第一,直观化生活情境,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具等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物,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视觉感官的刺激下和生活经验的引导下,产生较强的学习新知的兴趣,并能够更加轻松地消化吸收新知识。第二,问题化生活情境,主要是围绕生活中的事物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学习之中。第三,游戏化生活情境,即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特点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学习、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在教学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因此,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这部分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或动画,进行如下生活情境的创设:“画面中两名学生在玩篮球,一名学生说:‘我投篮3中2’,另一名学生说:‘我投篮5中4’。计算这两名同学的命中率分别为多少?比较一下两人命中率的高低。”这里教师要特别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命中率”,即投篮命中数占总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高年级学生中有很多喜欢篮球运动的,这样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是让学生通过与同桌讨论等方式,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将结果数据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很快就可以找到解题思路。这时教师点名学生说出计算结果,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再让班级学生与这名学生的过程、结果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存在不同。若其他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可以及时提出来。在这样的情境教学法之下,学生很快知道在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中应当如何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在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时可以直接将百分号前面的数作为分子,100作为分母,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约分等处理,尽量将其转化为最简分数。相较于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不但能够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为后续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三、拓展生活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高年段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引入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将其作为数学教材的必要补充。这样既能够弥补教材内容有限、单调、抽象等不足,又有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当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事物中通过努力探究获取知识时,当他们利用数学知识使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有效解决时,都会产生极大的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大动力,能够让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更加顺利、有效地落实。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相较于同分母分数的运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学习难度明显增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听课,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运算练习,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学生比较关心的生活化素材。例如家庭开支问题,这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每个月合理进行支出规划是比较有必要的。教师便可以将这一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中,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一个家庭在每个月的收入中,拿出固定的比例作为当月的生活支出,其中有1/5作为饮食支出,有1/4用于其他生活支出,那么这个家庭每个月的生活支出占总收入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熟悉的是生活化素材,应用题的出题形式,因此,很多学生能够快速列出算式,即1/5+1/4=____;学生陌生的是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超出了学生既有的知识范围。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看看能否利用既有的学习经验和已学知识使这样的问题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以及探究学习时间,让学生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有的小组通过讨论后,认为可以将两个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即进行两个数的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算理进行运算,也有的小组通过画图的方法去寻找解题思路。有了这样的过程,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算理的分析、总结,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而是要在通分处理后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之后再开展相应的运算。

四、组织开展数学实践,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掌握了各种概念、公式、算理等内容,而不知道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那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能灵活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处理,甚至完全没有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情况显然是教学的失败。要想让学生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能够通过数学思维进行生活问题的思考,能够使用数学知识为生活提供便利,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去巩固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技能,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统计知识基础。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实践任务的布置,让他们进行生活事物的调查,可以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按照各个身高段学生的人数进行统计,像是141—150cm、151—160cm、161—170cm等;也可以调查班级学生最爱吃的一种早餐,之后对喜欢各种早餐的学生数进行统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展社会调查,获取相关统计数据。在课堂上,这些数据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直接围绕学生的调查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分类统计有更好地认识。学生有了这样完成实践任务的经验,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十分顺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再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几何概念,让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一个长方形(或是正方形),从而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好地理解、记忆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高效地吸收课堂所学的知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将生活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模式、生活起点有较好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元素,让课堂的生活化气息浓郁。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实践,这不但能够让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随着生活化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获得提高,这能够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较好的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天.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119—120.

[2]周飞.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教育理念结合的方法之思[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19—120.

[3]廉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读写算,2020(3):142.

[4]刘兴华.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8):76—78.

作者:白海锋 单位:庆阳市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