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08 08:23:15
导语: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情况,全面推进高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更好地为学校和企业服务,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发展,文章论述了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现状,结合现状阐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实现的措施。结合教学发展来看,建议学校重点从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究如何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效果,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信息化建设
传统教学环境中各种条件对汽车专业教学形成一定限制,导致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此外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专业教学课程进展不顺,学习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方向,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背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2021年3月,新华社受权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相关要求,明确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算法、传感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纲要》还提出传统消费的提升应将汽车消费品由购买管理朝着使用管理方向转变。目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公司有四维图新、海格通信、凯龙高科、华域汽车、科大讯飞、上汽等[1]。我国已经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环境,近年来,政府政策引领,大大刺激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创新。2021年,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如表1所示。表1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时间政策/文件/活动重点内容2021.5关于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这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2021.4《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人管理指南(试行)》规定了L3、L4级自动驾驶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纲领性要求,行业准入门槛很高,企业及产品准入成本将更高2021.3《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施行方案》实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智能化。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2021.3工信部成立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加快推动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研究制定急需技术标准和准入管理要求,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打造创新产业生态,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2021.3《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到2022年底,修订智能交通信息辅助、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标准20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的标准体系;到2025年,修订智能服务和管理、车路协同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20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2021.2《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强智能化载适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2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优劣势
2.1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制造大国,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智能网联企业的发展拥有非常牢固的基础,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改革可以将制造朝着“智造”的方向转变。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发展迅速,汽车市场的需求量极大,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汽车市场仍旧占据重要地位,在互联网技术和高端芯片研发成功的背景下,在数字化和传感网络的支持下,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在工业基础不断强大、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即使当前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打入更广阔的市场[2]。
2.2劣势
虽然我国工业基础强大,但是汽车发展与国际发展不匹配。从生产配件来看,我国的部分元件、工艺都需要进口,在借鉴国外生产制造基础上,美国与德国等工业老牌国家的工业发展仍旧值得借鉴。我国缺乏大量人才作为支持,尤其是在汽车行业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由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在发展初期缺乏关注,因此,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在当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在发展过程中大多运用别人的先进技术,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处于落后阶段。我国在零部件组装和工业制造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技术创新并没有多大的成果。因此,只有重视技术创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我国的发展必将处于社会发展的低端,限制产业的发展。
3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改革关键问题与改革方法
3.1关键问题
据前文所述,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培养的教学条件,因此,在院校内建设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发展方向来适应当前的产业发展成为汽车专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师资建设情况,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缺乏是整个市场出现的问题,博士学历等高精尖人才更为匮乏。现阶段汽车市场缺乏专业人才,学校拥有的汽车专业人员数量更少,从而限制了学校汽车专业教学。其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问题,我国能参考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验极少,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大纲、课程体系设计仍旧需要认真研究,在现有基础上创新,这应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三,教材问题,现阶段智能网联书籍主要以概述为主,体系过于陈旧单一,全面性专业教材很少,教学资料不完善。其四,学校实训设备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实践课程在实践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方面是智能网联汽车实操设备和软件价格昂贵,投入的实训设备金额较多;另一方面市场上缺乏智能网联汽车学生培养所使用的实践教学设备[3]。
3.2改革方法
为解决关键问题需要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以产学深度可做模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专业建设,实现教学改革,是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改革内容、改革方向有:其一,结合高校学科设置和教师专业特色打造汽车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师资队伍的内部挖掘、培养。校内人员无法满足师资要求和新开设课程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出国进修、企业实践、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的方式,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设培养专业师资力量。其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规划和人才的培养方案应遵循产学联合需求来制定,与市场企业研讨智能网联汽车对人才方面的需求,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打造专业建设方案,探究符合地方、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开设特色课程,定位人才培养方向,联合多方制定适合地方高校学生层次的理论课程,同时推出配套实践课程。其三,智能网联汽车实践学习需要设备与场地作为支撑,产学联合是主要方向。实践课程的开设在课程联合制定基础上,与汽车企业协商分析,制定出开发满足学校实践学习所需要的条件,开发适合学生学习与竞赛设备,应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可循环利用、利用程度高、应用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设备[4]。其四,学生的实习、就业应该与企业挂钩,课程改革之前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调研、分析,找准人才定位,建立起合理的产学联合实习、就业机制,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在汽车行业内发光发热。
4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
4.1课程体系建立
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相关要求,在人才培养阶段应立足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软件能力、硬件能力。软件能力包含C语言编程、MALAB软件、嵌入系统等;硬件学习包括电路板、印制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电路设计、仪表开发设计。只有综合水平满足要求,才可以在毕业之后更好投入到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中。人才培养工作的课程开展是核心,结合核心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决定专业发展方向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性特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为信息、车辆、控制三个阶段,因此学校专业课程开设应具备“一主多从”的特色。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技能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包括的课程知识,以理论为主,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不同学科开展学习。
4.2课程开设的具体方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之前的汽车专业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质量提升效果不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师资匮乏;另一方面是教师能力有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对教师的计算机、汽车专业身综合素养各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汽车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将各种技术变成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手段,因此,专业人员数量极为匮乏[5]。和其他新型企业相比汽车行业缺乏吸引力,实际招收教师的资质各方面很难令人满意。教师队伍组成大部分是在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本专业工作,这些教师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缺乏历练、锻炼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也有汽车专业教师在经过企业的学习之后担任教师工作,但是经验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结合本身发展需求,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团队。首先,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对现有专业积极扩展来提高准入门槛,将优秀人才吸引进来,考量这部分人才的技术、教学能力、知识基础等,确保教师水平满足实际发展要求。其次,汽车智能专业课程开设应与其他专业相协调,比如将通信、自动化等专业结合,容纳到团队中,安排教师顶岗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其三,学校积极和周围企业合作,教师进入企业学习。面对教师、骨干教师等采取分层培养方式提高教师整体质量,保证教师的素养达到规定,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2.整合实训资源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汽车专业除了建立传统实训教学之外,还要额外设置技术实训、仿真实训教学。当前的高职院校,依然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实训教学工作。改革方面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以课程内容作为核心,其中如果涉及其他专业、学科,可以根据改革的师资团队力量开展对应实践,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而合理运用。其次,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与智能网联企业相联系进行研发、研究,在学校内部开展培训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时间之后,剩余时间进入研究基地、汽车企业学习锻炼,保证实训资源得以充分运用,从而提高实训质量[6]。
4.3新增专业核心课程
在新时期新增专业核心课程应从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入手,增加智能感知、互联网、规划、控制、仿真等方面内容,如编程语言学习,人工智能的实现与编程语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层的目标检测、语言分割等主要是使用Python语言编写,且大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开源平台支持Python开发,因此,汽车专业的内容集中在Python语言学习有利于汽车研发;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研究是当前的重点,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位、感知等都需要机器学习,因此,这也是课改学习的重要内容;系统知识的学习也很关键,智能网联汽车执行层面控制系统以及汽车运动学、动力学知识、控制理论,这也是汽车专业学习的核心课程。
4.4善用信息化手段
在信息化背景下激发学生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能够在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现阶段的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对信息接受能力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整合课程资源,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课堂教学,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此才可以提高汽车专业教学水平。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还要融合学生课本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会增加,教学质量会提高,课程改革效果也能得到显著的体现。
4.5拓展校企合作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学生除了要学习课堂理论知识以外,更主要的是要加强自身动手能力。学校可以开展校企联合模式,学校作为人才输出端,公司是人才接收端,两种模式形成闭环,通过合作不仅仅能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为学校输送高质量人才,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人才支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定期输送学生进行岗位实操,老师改进教学方式,有的放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装备。
5结论
专业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内的难度高、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虽然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旧存在问题,核心仍旧是专业人才的缺乏。本文结合汽车智能网联课程现状,提出通过改革课程、采取信息化手段等方式创新教学,培养先进的汽车专业人才,打破传统的汽车专业教学局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祎承,蔡英凤,王海.车辆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165-167.
[2]杨智宇,杜力,王旭东,等.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176-177.
[3]杨智宇,王旭东,裴英栋,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领域教改论文成果分析与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9(36):39-40.
[4]孙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9(12):160-161.
[5]颜建强,唐重.基于数字化制造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5):119-120.
[6]唐智川,王董玲,夏丹,等.“人工智能+设计”:设计学专业产品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新探索[J].装饰,2020(1):120-123.
作者:田禹宇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
- 上一篇:中医院肛肠科护理人力缺陷管理对策
- 下一篇:综合护理在NICU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