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验
时间:2022-10-02 10:22:34
导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通过采取封育管理、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在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优化水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增添了强大后劲,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天祝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保护;经验做法;治理成效;天祝藏族自治县
1概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地区东部、祁连山北麓,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势西部高东南低,海拔2040~4874m,是黄河、石羊河流域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水土保持重要预防保护区,全县总面积7149km2,南北长158.4km,东西宽142.6km,以享誉华夏的乌鞘岭(含冷龙岭)为界,以南是黄河支流大通河、金强河的源头区,以北是内陆河石羊河的源头区。其中,黄河流域3759.53km2,占总面积的52.6%,内流河流域3389.47km2,占总面积的47.4%。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属祁连山-黑河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2339.24km2,占流域面积的32.7%。天祝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2.91亿m3,其中黄河流域5.48亿m3,内陆河流域7.43亿m3,是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天祝县境内黄河处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带,主要分布在天祝县境内南部,祁连山系东北麓,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程1935~4874m,相对高差2939m,流域内山大沟深,梁卯起伏,沟壑纵横,坡陡谷低,地形破碎。由3条大的水系(大通河水系、庄浪河河水系、松山水系)53条小流域组成,县域内黄河流域总面积3759.5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45.62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35.8%。石羊河流域分布在天祝县境内北端,北与凉州区、古浪县接壤,西与张掖市肃南县和青海省的门源县为邻,北起冷龙岭,南与乌鞘岭为界。海拔高度2126~4874m,属河西走廊南部高寒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由6条河流(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57条小流域组成,领域内山间盆地、谷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黄土台地交错,南部祁连山区,群峰耸立,整个区域为水源涵养区,是干旱荒漠地区的“绿色水库”,是石羊河下游的“生命线”。县域内石羊河流域面积3389.47km2,水土流失面积993.62km2,占石羊河流域面积的29.3%。
2治理成效
多年来,天祝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开展了一些规模性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牧等工程。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实施的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坡面封禁、岸坡治理、沟道防护”的“生物+工程”水保措施,对部分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效益显著
截至目前,通过封禁、造林、坡面治理、沟道防护等措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4km2,营造水土保持林3800hm2,草地补种115.68hm2,封育治理434.1km2,河道水环境治理72.3km,建成生态护岸196km,修建生态灌溉调蓄水池5座,铺设生态灌溉管道368.75km,生态谷坊226座。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内林草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7.82%提高到69%;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36.18%提高到72%以上;年增加蓄水能力199.01万m3,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79.34万t,有效调节了区域小气候,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水分和热量状况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为整个祁连山生态文明建设和永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促进了当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2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社会效益显著
随着种草、封禁治理,植被覆盖显著提高,项目区内林草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7.82%提高到69%,坡面汇流明显减缓,切实降低了山洪灾害发生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岸滩地得到绿化,产生景观效果,生态用水设施的建设,涵养了新植林木,并改善了400hm2高原夏菜灌溉条件,为当地发展高原夏菜产业提供了水利保障;生物、工程护岸的建设,提高了沟道防洪标准,保障了沟道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及农田安全;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项目区和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2.3群众收入得到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显著随着水保林的种植,营造水保林3800hm2,栽植乔木878.54万株,成活率按85%计,预计从第六年开始成材扣除成本后则年可产出净效益202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06元。随着项目持续进行,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群众收入得到有效提高,在项目的拉动下,助推脱贫攻坚战略,经济效益显著。
3经验做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抓部署、加强顶层设计,攻难关、精心组织实施,强监管、保证工程质量,重管护、加强后期管理”为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在坚持“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山水兼治、系统治理”规划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征求采纳各方意见,将流域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水保林建设、天然牧草封育保护、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有效结合起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确定建设任务并纳入武威市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3.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具体责任
在项目管理上,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小组即“三个一”要求,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项目法人、质量监督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包抓领导及项目负责人,组织骨干力量组成专门机构具体抓落实,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2科学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设计
为了实现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建设实现“全面规划、统筹布局、山川兼治、综合开发”的目标,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各项具体目标。二是组织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拟实施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科学合理布局,优先选择建设条件好、群众支持的区域,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方案。三是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采取适应项目区的治理措施,结合工程与生物措施,以工程措施调蓄为主,节水灌溉措施相辅,远、近期效益并重,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营造水土保持林、天然牧草封育保护相结合。四是认真采纳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工程规划方案可行、群众满意。
3.3结合当地条件,借鉴先进技术
近年来,在总结天然河岸的净化作用和人工河堤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借鉴当今自然河岸整治的最新理念,与天祝县沟道发育特点相结合,采取植生袋加格宾笼和石笼护垫相结合的生物护岸新技术,治理沟道32.35km,完成石笼护垫161座。生物护岸和河道护垫的结合运用,不仅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且美化了河道水系环境。通过在岸坡上种植植被,可以起到固土护岸及植被根系网络固结土壤的作用,提高坡面表层的抗剪能力及对渗透水压力的抵抗能力、增强迎水坡面的抗蚀性、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利用植物地上部分形成软覆盖,减少坡面裸露面积,增强抵御降雨溅蚀能力。植生袋加格宾笼和石笼护垫相结合的生物护岸新技术主要特点:一是施工效率高,运输方便,铺设简便,质量能够保证;二是草种成活率高,施工工序简单,无需再次喷洒草种,避免草种浪费;三是草种分布均匀,避免后期草坪浓密不均,草种植带不易撕破,根系抗拉强度高;四是草种选择灵活,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的草种;五是后期功效显著,草种长出后,玻璃纤维土工格栅作为一层加固层,即使冬季草枯后仍能够起到护坡功效;六是治理投资少,经计算仅为工程护坡的11%~22%,治理效果显著。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施工效率高,草种的成活率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决定了植生袋加格宾笼和石笼护垫相结合的生物护岸技术在沟道治理及种草绿化方面不可替代的地位。
3.4精心组织实施,强化施工管控
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专业施工队伍,签订承包施工合同,严格实施合同管理制度。二是开工前设计单位对设计相关参数进行设计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设计理念,对工程特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法、措施、安全等方面有较详细的理解,便于施工单位科学地组织施工,同时降低技术、质量问题发生的风险。三是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期间,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会同监理驻守工地现场,全程对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监管控制,各工程区由专人负责,严格按设计及技术规范指导施工,确保一次施工一次达标。四是在施工中采取机械化作业与大规模人工会战相结合,合理调配施工力量,保证工程建设标准高,质量好,进度快。五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资金报账制管理,保证项目建设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部门的相关规定,为项目建设资金安全、人员安全、项目安全保驾护航。
3.5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后期管理
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移交运行管护单位安排专人管护,为优化水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增添强劲动力,为祁连山生态文明建设和永续发展做出贡献。
4结语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对全县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刘亨忠 崔金花 单位:天祝藏族自治县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中心 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水利管理处
- 上一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 下一篇: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