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应用文文体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30 09:01:27
导语:文言文中应用文文体特征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文体是一个话语系统,有其特有的言说方式。文体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方向,打开了视野,分析文体的显著特征,从中探寻该类文体的教学方式,实现对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本文从文体角度出发,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应用文为例,针对书、铭、序、表四大文体,分析各类文体特征,寻找文体与文本的内在联系,基于文体寻找文本解读要点,力求从文体层面探寻文本解读新路径,启发教学新思想。
关键词:文言文;文体解读;应用文
文体文言文是中国经典文化的特有表现形式,它融合了文章、文化与文学多重思想内涵。2016年实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共计36篇,部编本文言文数量大幅度上升,体现了语文教育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教师文言文教学任务的增加,也意味着教育界对语文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诠释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课堂教学成效,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体是文言文应用类文本解读和教学的一大途径,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对象,但部分中学教不重视文体教学,弱化文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许多中学教师文本解读意识淡薄,忽视文言文文体知识,缺少对文言文不同文体的思考,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缺失,所以本文以文体为核心,以初中文言文应用文为例,力求探寻文体解读的突破口。
一.文体解读的价值和意义
(一)填补解读空白
文体是古文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忽视文体分析,不同文体其创作风格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学会区分不同文体的特征风格,才能弥补学生在文本解读上的缺漏,以点到面,锻炼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二)避免套作式文言教学
文言文教学需要去陌生化,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阅读隔膜,如果仅仅把文言文当作是有异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外文来教,就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1]每一篇文言文教学都大同小异,部分教师甚至过分依赖线上已有的教学资源,嫁接他人成果,缺少对文本的咀嚼。解读文章时,思维呆板,形式化严重,例如:朗读划分节奏、翻译文章内容、体悟思想情感等,套作式文言教学让经典的价值大打折扣,教学内容浮于表面,教学形式雷同,忽视文言文文体特性。教师教学把握文体特性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归类,掌握不同文本的解读技巧,避免套作式教学,彰显不同文本特点。
(三)传承文化经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入选教材的文言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中的已有内容,以此为基点进行发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文体与文言文内容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联系两者关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应用
文文体分类文体分类有助于对文本作归类分析,曹丕《典论·论文》提出四科八体:“奏议宜雅,书论议理,铭诔尚实,诗赋欲立,”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刘勰《文心雕龙》提出“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以情思的不同来划分文体,把文体分为三十三类。童庆炳教授在《文学与文体》提出,文体与创作主体的思维特征、精神追求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作者在创作文章时会根据内容、对象和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创作形式,从而使得文章的体裁和样式呈现多样态。[3]从童庆炳教授所言意在体现文体与文学关系紧密,文体会影响创作内容,所以对文言文文体进行分析至关重要。褚斌杰教授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指出文体,是指文学体裁或样式,褚斌杰教授是把文体看成是一种文学体裁。[4]从学者专家对文体分析的情况来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是慎重考虑文本作者的审美取向与情感追求,文体与作者,文体与时代的关系。文体教学不止是对文体概念的认识,更是对文本语言、风格、内涵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文体不同,标志着写作对象、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的不同。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应用文文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学者对文体的研究,可以将教材中的应用文文体分为:书、铭、序、表四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中的应用文共五篇。其中书类文本两篇,包括七年级上册的《诫子书》和八年级上册的《与朱元思书》。铭、序、表类选文各一篇,分别为七年级下册的《陋室铭》,九年级下册的《送东阳马生序》,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
三.以体观文
(一)书
1.书类文体特点《说文解字》中:“信,诚也。”本义为诚信、忠诚。后逐渐引申出信息、书信意,具有传递和交流的作用,这是书信第一个作用。第二,书信还起到宣扬思想主张的作用,文人学者可借书信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思想或学术观点,如曹丕《与吴质书》,韩愈《答李翊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个体的思想经验在书信中集萃,而后经过不断的传阅,成为实现个体主张的呐喊。第三,抒发感情,书信具有表情达意的功用,体现了其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5]2.书类文体解读关键(1)分析观点态度书信具有彰显个人思想主张的作用,《诫子书》是诸葛亮对治学修身的思考,彰显了一位智者的思想主张,诸葛亮观点态度明确,其思想核心是治学修身需宁静致远,全文以此为核心展开论述。《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于友人的书信,虽前面大量语言是对富春江美丽景致的描绘,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劝勉友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事物者,窥谷忘反。”观点态度鲜明,所以文章解读的重点不应是景物描写,而是作者为何要借景物描写来彰显个人观点态度的方法。在阅读书信类文言文时,需重点关注文中出现的理论观念,它体现了作者的态度,有利于学生抓住文本思想核心。(2)区分写作对象《诫子书》是一封家书,是古代书信的一种,这封书信不是写给妻子爱人,所以并非情意绵绵,其写作对象为诸葛亮的儿子,这就意味着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会有很大不同。封建社会奉行三纲五常,父为子纲领,父权仅次于君权,《诫子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具有教育的功能,文章行文严谨,多出采用对比论证的形式,使语言更为严谨,诸葛亮直接果断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为儿子指明前进的道路。虽态度严肃,但也正因为言之切,才能体现出一位严父的爱之深,情感内敛而深刻,达到极尽陈情的效果。书信的写作对象不同,其文章特点也就所有变化,对比《诫子书》就会发现《与朱元思书》文章语言更加轻快,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明丽清新,以骈杂交织的形式描绘富春江景致,行文不讲求严格对仗。文章目的虽为劝诫友人,但却是引友人入美景,如耳边絮语,不似说教。文章结尾表明规劝之意,言辞恳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无论是古代书信还是现代书信,明确写作对象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阅读时,明确写作对象才能更好地区分不同书信的的行文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不同书信写作要旨,避免“一体化教学”。从现代书信写作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到书信类写作要注意写作对象,不同写作对象,其称呼和正文的遣词造句,结尾方式上会有很大不同,教师自身要有区分意识,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理清要点,掌握技巧。
(二)铭
1.铭文体特点铭文是政治文化的衍生物,在礼乐制度盛行的时代,宗教祭祀、扶义征伐、册封奖赏等场合需陈列名贵器物,庄重肃穆,以示权威,在器物上刻上文字,也是为记载事迹,歌咏功德,如东汉刘熙《释名》中云:“铭,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刘勰提出:“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铭最早是指在金石器物上镌刻文字,古有铜器铭文,碑铭文之说,而后铸刻范围越来越广,有刻在名山大川的,也有刻在居室器物上的,为镌刻之意,经过发展,铭的功用和意义也开始发生变化,如具有警示作用的座右铭,后“铭”逐渐演变为一种应用文文体,用以歌颂和自勉。2.铭文体解读关键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中,一篇为《陋室铭》,另一篇为《爱莲说》,课文提示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几篇属于“铭”和“说”的几篇文言文,编者设计意图在于引领学生在寻找文言作品时,区分两类文体的不同之处。同时,课后习题第一题要求学生找出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的不同,习题的设置与文体有着紧密的联系。铭文体这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学生对古文体还缺少认识。教材编者有意让学生学习文体知识,但许多教师在解读或教学文本时,很少考虑到文体因素,没有把文体和文本本身结合起来。(1)体悟歌颂意味铭文体立意高远,具有歌功颂德的作用。《陋室铭》是刘禹锡歌咏自身美好德行之作,阅读铭类文体时,首先应该明确作者的歌咏自勉的中心为何,围绕中心展开,才能使得解读思路更加明了。(2)把握精炼言语刘勰提出铭文写作的要义在于“体贵弘润”,贾奋然指出,《文心雕龙》中“润”的一大显著特点———文辞明朗。[6]铭文最初源于政治场合,带有称述,警戒的意味,文章不能过于冗长,做到内容短小,重点突出,语辞精炼,饶有韵率。《陋室铭》全文仅81字,内涵隽永,采用对偶句式,行文对仗工整,节奏富于变化,层次鲜明,便于铭记。总的来说,在分析铭文体时,要注重结合文章语言特点加以分析,结合文体把握文章立意,不能把文体与教学内容独立开来,认识到两者的紧密联系,才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悟不同文本的思想内涵。
(三)序
1.序文体特点序这一文体具有两重特性,一是作为著作典籍的依附而存在,此时序与文章正文有紧密的联系,内容或述篇章之所作,或言内容之次第。[7]序多出现在论著之首,便于读者从整体认识作品。二是作为独立文章而存在,如宴会序、赠序。《尔雅》:“序,绪也。”作为文章开头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整本著作做简要的叙述概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序”是作为一种应用文文体而出现的,序文体包括诗序和赠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送东阳马生序》即属于赠序文,作为临别赠言,寄以祝愿。从该篇课文的预习引导来看,把序分为了书序和赠序,并对赠序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指引。2.序文体解读关键解读序文要注意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赠序文其写作对象和写作素材较为固定,所以创作者在创作素材上具有较少的自主选择控制权,[8]赠序文有多种表现手法,包括叙述、抒情、议论,《送东阳马生序》是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形式,表达平缓,以一位同乡长辈的身份娓娓道来。劝勉类赠序文内容要为人所接受,就需要考虑思想主张的表达方式,赠序文在语言风格上,有的平和雍容,含蓄婉转,有的气盛言厉,直白明了。[9]《送东阳马生序》大量现身说法,宋濂回忆自己求学种种,言语间体现出一股亲切之感打破创作主体与写作对象的隔膜。
(四)表
1.表文体特点表属于应用文文体,隶属于公文一类。《文心雕龙》中云:“表以陈情”。表是古代臣子与帝王沟通的凭借,其作用在于表达辞让、谢恩、陈请。公文体式在秦汉得以确立,以制、诏、策、戒为下行的指令性公文,称为御旨,以章、表、奏、议为上行文,表发展到东汉时期,内容更加完善,语词更加精炼,情致更加深厚,文采斐然,成为应用文的一大亮点,直言其事,诉说心曲。[9]2.表文体解读关键(1)抓住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即属于此类文体,解读文本时要注意抓住表文体的特点,表文体是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出师表》是一篇进谏之词,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北上伐魏前所作,其目的在于告诉刘禅为君之道。表属于公文中的上行文,是下级向上级纳言时运用的文体,《出师表》开古代公文一代新风。[10]天子为尊,臣子为卑,古代的等级制度严明。《出师表》全篇中,“先帝”出现了13次,“陛下”出现了7次,“臣”字出现了13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谦辞,例如“愚”“猥”“驽钝”等。全篇语言恭敬,言语表达合乎身份,没有能臣的桀骜,唯有臣下的谦卑,严守君臣之礼,尽人臣之责。(2)注意陈情方式表具有言说功能,写作者能利用表向上级表明自己的态度,纳言献策。《出师表》属于上行文,从内容上看,诸葛亮严守君臣之礼,陈情态度恭谦。陆游曾对《出师表》大为赞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价值深厚,是为进言献策之词的典范。诸葛亮进言献策不以长者自居,而是以臣子的身份向君王纳谏,尊重君主身份,表明忠心,再予以规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让上位者更易于接受,使得劝谏效果达到最佳。分析表类文言文应该把握情感脉络,分析其语言构成,言辞得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行文特点,这是教师解读文本的关键所在。[11]教学依赖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语文课要上得生动有趣,与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有很大的关联,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课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文本解读要焕发新意,需要教师勇于突破。文言文文体是创作主体基于现实考虑所作的选择,不同文体,其用途不同,在解读应用文的过程中,在明确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根据文体对不同文本进行归纳分析,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创作的核心入手,以文体为切入点,以字词句章法为延伸,化散为整,既能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文化,又能使得文本解读的内容更具条理化和系统性,使得教学内容更为深刻。
作者:程周密
-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新思路
- 下一篇:化工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