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治理规划在乡村振兴的作用

时间:2022-09-29 10:04:17

导语:小流域治理规划在乡村振兴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流域治理规划在乡村振兴的作用

[摘要]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规划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商州区小流域治理工作经过“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一、二期从2007年开始2017年结束长达十余年的治理后,已基本覆盖商州区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结合商州区流域治理措施及成效,提出未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我们应对现有治理成果进行保护和利用,在流域内完善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挥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独有的优势,对流域内面源污染控制、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提升。

[关键词]清洁型小流域;规划;乡村振兴;使命

1基本情况

商州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总面积2672km2,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陕南土石山区。商州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为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5℃,日照时数1900h~2100h,日照率为42%~49%。多年平均降雨量达到758mm,无霜期209天。商州区在2007年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以前水土流失面积为1538.29km2。

2水保治理现状及清洁型小流域实施的必然性

2.1小流域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目标。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央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统筹发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政策衔接。”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现碳中和愿景,全面绿色转型与结构性变革是核心,降低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是根本,碳汇和负排放措施是补充。从供应端看,我们要继续推动三个方面的结构性变革,推进相关优先行动。一是产业结构方面,核心是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具体来说,要提质增效、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推进高载能行业的绿色低碳改造和结构升级。发展碳减排导向的循环经济,创新碳排放的资源化利用。二是能源结构是所有转型当中的核心问题,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三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

2.2商州区水保治理的现状分析及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商州区小流域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上世纪末,面对历史问题导致森林覆盖度从1956年的59.2%(327.3万亩)锐减到1977年的46.7%(184.4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针对性地实施飞播造林、荒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封沟打卡、兴修农田等措施,以末端治理为主逐步过渡到过程控制,同时在制度上、政策上进行探索;第二阶段是1997年~2006年,小流域治理对水土流失的起因及过程进行综合治理控制,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进行重点流域重点项目的实施:水保国债小流域治理、林业的飞播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坡面林草及工程措施、沟道防护工程措施综合布设,同时水保执法力度和政策宣传得到进一步强化,查处一批违反《水保法》事件,使小流域治理成果得到了有力保护;第三阶段是2007年~2018年大规模治理阶段,其标志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开始推动退耕还林等大规模生态工程建设。其中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土地整治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国家实施脱贫攻坚配套措施等一大批政策措施、项目的实施完成,商州区小流域治理面积覆盖度已达到9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各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政策宣传的完善和加强,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目前已很微小,小流域治理成果保存率达70%以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和山绿、水清、环境美丽的综合效应,已基本实现“一江清水供津京”战略目标。前期的小流域治理目标已实现,现阶段的小流域治理要响应国家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产业又要坚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商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5%、农业用地(农耕地、林业用地)占总土地面积90%,农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可以覆盖到全区所有的农业用地,治理措施可以依据各项目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群众的产业发展意愿宜时宜地进行灵活配置并自我升级迭代,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走向双赢,实现国家振兴农村产业经济和低碳无污染的双向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目标。现阶段我国提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说明末端治理已经基本走到尽头,不足以大幅提升中国的资源环境绩效,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使我们需要新的综合性的目标和抓手,因此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我们实现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3清洁型小流域实施的必要性

清洁型小流域指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鉴于商州区目前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前期治理成果—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已建成并运行良好,我们会在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要素中着重于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振兴农村产业经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效应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方面的优势进行阐述。

3.1实施清洁型小流域的节能减排优势

清洁型小流域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以小流域内污染总控为原则,综合减污,科学布设流域内污水、垃圾、化肥、农药等各类污染源防治措施。应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并重,各项防治措施的布设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各项措施应与当地景观相协调,体现人水和谐和、节能减排优先。我们在规划清洁型小流域时应对项目区内的污染排放做详细调查后进行措施分类布控,实现低污染、零污染排放的同时,要兼顾项目区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可持续产业,提高经济产能,保证粮食安全,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清洁型小流域节能减排闭环治理模式见图1。图1所示的节能减排的闭环治理模式,可以看到流域内布设的养鸡场产生的废渣可通过配套的沼气池进行发电并供应于养鸡场的日常用电,还可以搭配使用光伏发电设备这样的清洁能源来解决流域内的养鸡场和大棚蔬菜的等生产活动的用电问题。生活、生产所产生的污水污染源问题经过污水集中处理厂得到最大程度降污处理的同时,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循环利用到蔬菜大棚和农作物的灌溉、废渣可循环利用作为农作物的绿肥使用,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实现污染减少/零排放,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强了循环产业链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提高绿色无污染产业(鸡蛋、苹果、玉米、蔬菜等等)的高附加值,为项目区的经济产业振兴做出优秀答卷。

3.2实施清洁型小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势

针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当地村民意愿,以及流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做出最佳的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调整过去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发展绿色产业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对产业链的完整性做出应对,提高产业的高附加值。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业配置是多元、灵活且因地制宜的,确保了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3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优势

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型小流域项目区产业规划和未来发展设计出与之匹配的清洁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提高能效与节能、进行技术创新;建设推广低碳零碳建筑,通过屋顶太阳能与光伏结合,把可再生能源韧性的城乡基础设施更好结合在一起。系统设计和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不仅仅是降低单一风光技术成本,而是要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储能、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多能互补、灵活电源改造、智慧能源/电网以及用地模式,构建项目区内新能源体系,降低系统成本。

3.4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优势

“十四五”期间,一方面要建设集约、智能、韧性、低碳、及可持续的城镇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生态空间上,增加考虑提高碳汇及可再生能源混合用地模式和相应政策。提供成本有效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已是新的趋势,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基础、融资模式、政策条件及治理结构,争取更大的协同效应。对小流域内所有的土地斑块进行登记规划,在确保项目区内群众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原有的林地、疏幼林地、草地继续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对基本农田、经济林和生产用地进行合理布控,针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合理,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当地村民意愿,以及流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做出最佳的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4引导清洁型小流域规划治理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架构

我们应积极引导全区清洁型小流域规划治理工作,在商州区全面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中作为系统的治理构建载体(平台),承载整个乡村振兴工作系统的灵魂。作为乡村振兴工作正确的系统构建的平台是动态有序的、开放的、可以不断优化的且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协调高效地完成整体目标和使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所展现的优秀的节能减排能力;产业结构调整的开放、多样、灵活和包容性;发展振兴农村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方面的优势,解决了目前我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既要实现发展绿色可持续产业,提高经济产能,保证粮食安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兼顾低污染低排放直至零污染排放问题。综合它的各种优势,应推动清洁型小流域规划治理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架构,将国家投资的效益费用比充分最大化。

5结语

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流域综合治理必然的升级模式,是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期成果的保存和提高,也是未来小流域治理模式更多元化的方向。清洁型小流域的规划实施,使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产能得到充分释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对流域内面源污染控制、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升。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目标,实现双碳达标战略作出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贡献。

作者:任新星 单位:商州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