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29 10:01:30

导语:本科院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科院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风险往往难以掌控。在金融市场遭遇困境或有危机发生时,有效管理风险往往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社会对金融风险专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更为凸显。文章首先对新时代《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其次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详细阐释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成果,最后基于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新课程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数据金融;金融风险;课程建设

金融的本质是资源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跨期跨区域配置,不确定性即风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就曾在金融学巨著《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中提到,风险管理极端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金融风险不断加剧,风险预警监控任务日趋艰巨。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融风险管理成为可能,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管理的核心就是需要培养众多具备高水平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机构,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金融专业核心课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基础理论与实务兼具,以阐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突出应用性。具体内容包括金融风险概述、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度量、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通过《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掌握金融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运用金融管理风险模型对金融风险进行测度,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金融风险管理方案。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作为西安欧亚学院校级重点课程,经过三年的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改革成果总结如下。1.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在原有《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大纲》和《金融风险管理实训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改革。经过课程组的深入讨论,再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按照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金融风险类型的划分,把课程内容归纳为五个模块:金融风险概述、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度量、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通过重构梳理既符合行业对金融风险的认知与管理逻辑,又解决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繁杂的问题,采取“有所讲、有所留白”的做法,借助网络与《金融风险管理》共享资源课程,凡是涉及主体内容体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要讲透和做扎实,对涉及统计学、金融计量等方面知识的,通过与专业教师的沟通进行相关内容的删减,《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内容重构如表1所示。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第一,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形成“教学内容+经典案例+思考练习+实验操作”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金融学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开在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在上完《多元统计分析》《商业银行经营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根据金融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着重突出“金融+行业”“金融+数据”的办学特色,做到教学内容定位清晰、理论与国际职业证书及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通过学习识记风险管理主要理论,分析行业和企业的经典案例,并通过练习和实验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度量和预警,然后结合所学提出解决风险的对策和方案。《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实验操作均是以金融风险管理的经典理论与模型为基础的,使用Excel、Python等行业主流数据软件完成实验模型构建与实验教学,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实用性,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形成可视化学习成果。课程经典案例库的构建是将国内外风险管理领域真实案例进行整合,通过案例的学习与研讨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思考练习部分是采用在线测试和讨论帖的形式进行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二,在课堂设计中秉承OBE理念,采用“提出问题+风险识别+风险度量+解决问题”教学思路,构建逻辑清晰的金融风险问题分析框架。《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依托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模型对金融机构及企业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与管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基于目标导向原则,采用项目制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每个小组选择筛选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问题,进行风险诱因和风险类型分析,利用财务数据及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风险管理方案。授课中不仅强调理论模型的讲授,还增加了理论模型的应用性启发和辩证性探讨,让理论模型的实践更具现实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风险管理的逻辑。3.基于Tronclass系统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制度作为课程目标实现的激励和控制机制尤为重要,课程团队在设计考核方式时既要注重平时考评又要注重期末综合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检测。所有考核内容全部依托Tronclass系统实现。课程的平时性考评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程测试、行研分享及课程实验,并从这四个维度保证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在线章节测试检验学生对《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随机提问、线上线下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活学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通过行研分享,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情况,关注追踪风险动态,为风险的度量和管理积累素材;通过小组课程实验,培养学生基于真实业务环境下解决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达到团队合作、激发思维、训练专业表达的目的;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以客观题与综合应用题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的理解与应用。4.进行课程双语改革的探索金融风险管理、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理论被称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金融风险管理相关概念、理论等很多都为译文,甚至有些模型和公式还保留着原来的英文表达。课程团队经过讨论和调研,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采用部分双语教学法,即专业术语、公式、理论、模型、图表及数据处理软件等为英文,而其他采用中英文混合授课方式,在考试中也加入部分的英文试题,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便于学生从国际视角系统地看待风险,又便于学生结合现状有效融入FRM考试信息,实现课程与行业资格要求的无缝对接。5.借助网络平台和大数据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建设《金融风险管理》课程项目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以学校Tronclass系统网络平台为载体,不断更新和优化网络课程内容,课程整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上传的网络资源有课程视频、MOOC资源、教案、大纲、考核方案、测试题、课件、文献资料、案例、实验、作业、课程动态等,并拟建设成规模成熟、资源丰富、满足学生自学需求、为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全面支持和帮助的资源库。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国标必修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情景教学与虚拟仿真度需进一步提升《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依托金融机构真实业务环境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开发大量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还原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目前课程团队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果,积累了一定量的案例库,但实验案例需要随着时间不断更新,同时虚拟仿真项目处于申请阶段,仿真项目的开发与仿真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课题组教师进一步深入金融风险管理一线,不断积累金融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后续更高的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缺乏与课程匹配的专业实验教学软件《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注重实践操作,但是目前还未能引进与实验课程相匹配的实验教学软件。《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主要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度量和管理,在风险度量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财务、经济数据,进行金融风险测度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很多的实验项目需要借助专业的实验软件完成,同时需要Python、R语言、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和Wind等金融数据库的支持,没有专业软件的实验课程的金融风险测度量化是很难实现的,学生也无法理解和验证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前沿成果,降低课程的应用性和体验感,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3.课程团队中具有风险管理实务经验及持证的教师不足应用型大学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技巧培养为己任,而不仅仅是助其顺利毕业。因此,《金融风险管理》课程需要大量的具有实务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努力打造双师课堂,助力课程应用类目标的落地。目前,课程团队中绝大部分教师依然缺乏风险管理领域的实务经验,而且获得FRM资格证书的教师较少,主要原因是金融风险管理核心性技术岗位均设置在金融机构或者企业总部,通常会涉及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核心机密数据,这使得教师挂职很难达成。4.难度适中的应用型教材和实训教材短缺已公开出版的《金融风险管理》教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理论居多的以《巴塞尔协议3》为框架的教材,偏重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多但案例不足;一类是以数学工具为核心的风险模型类教材,数理内容较多。缺乏一本具有丰富案例,并能将案例与学理背景相结合且又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现状的教材。5.校企合作项目有待进一步深入推进在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成员积极与行业接触,引入行业资金进行校企共建实验室;同时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压力测试和风险解决方案;积极探索与企业深入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开发。但当前的校企合作项目尚处于摸索阶段,受疫情影响,企业与高校合作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而且课程团队的能力及精力有限,合作模式及协调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完善。

《金融风险管理》“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展望

按照“金课”建设指标要求,科学、有效地持续推进《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1.融入课程思政,引入FRM信息,进行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融合、共享、创新为理念,结合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与创新。一是理论性。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程进行全面介绍和梳理,提升学生理论水平,为他们今后的高阶学习和实践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是前沿性。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阅读经典文献、设计行研分享等,促使学生形成时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的氛围和学习习惯,结合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学术前沿和实践的最新进展,紧跟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三是实用性。通过课程改革和设计,借鉴FRM课程内容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了新的《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大纲》,并自编了相应的实验教学指导手册,把资格证考试信息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起来。以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必需、好用为标准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和部分内容的双语教学,使学生所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接轨,不断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力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2.引入虚拟仿真项目开展实验教学,优化校内实践教学体系《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较强的课程,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通过与国泰安、同花顺、Wind等大型软件公司的合作,虚拟仿真模拟真实风险管理场景,搭建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学生以风险管理的流程为逻辑主轴,从识别风险、监测风险到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强化,构建以“虚拟仿真项目+实验平台+学科竞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3.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积极与企业、金融机构等进行沟通交流,挖掘校企双方的契合点和利益对接点,开展校企共建实验室、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横向课题、技术创新服务、培训交流、挂职锻炼等项目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金融机构交易过程的有效对接,提升校企双赢的达成度,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产、学、研良性互动发展。通过校企共享优势资源共建实验室、合作授课,共同完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方案,助力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起育人、就业、发展、资源等多方资源相融合的信息合作交流平台。4.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教师德育能力,加强师资建设《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团队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是课程建设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一是采用团队备课、授课打造理论扎实、德育能力较强的校内师资团队,基于课程团队的朋辈学习进行课程内容及设计的打磨和创新,每一模块在授课前需从课程内容解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问题引导等进行较为完整的统一备课研讨,以确保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二是多走出去,利用进修和学历提升的机会,与国内外行业和学术专家等沟通交流,拓宽团队师资视野,明确国内外教学前沿和教学方向,交流分享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经验,坚持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理念,保证金融风险管理教学的思想性和先进性。三是多引进来,引进行业导师和学术导师,打造一支业务实力强与行业资源丰富的专家团队,指导青年教师制订职业规划,参与课程团队建设,搭建行业师资交流平台,构建学缘结构合理、年龄梯队科学的师资队伍。5.加快实验教材建设,继续完善共享课程资源库在已有自主开发的实验教学案例基础上,继续结合学理基础,以金融行业主流应用软件为依托,与专业高校和金融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富有特色的金融风险管理实验指导教材的编著。根据课程需要和行业需求,结合FRM考试大纲要求,不断积累和完善适合《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目标要求的动态习题库和试题库,构建多形式的、随机化的综合网络测试环境和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的无障碍共享。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与改革,一定要根据行业变化和企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匹配度。《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应以“金课”为目标,以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要求为准绳,不断创新与实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金课”建设,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斌斌,黄小勇,付剑茹.《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五位一体化”“金课”建设进路探究[J].金融教育研究,2021(5):76-80.

[2]郭战琴.“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基于“两性一度”标准[J].教育教学论坛,2021(5):96-99.

[3]吴立保.论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以知识范式转换为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6):65-71.

[4]周远.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55-156.

[5]李鹏.“课程思政”在《风险管理》课程实施路径[J].智库时代,2019(8):129+131

作者:丛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