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治理研究

时间:2022-09-29 09:32:01

导语: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治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治理研究

内容摘要乡村教育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文章通过对肇庆乡村中小学的实地调研,总结当前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及在音乐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设置注重传统音乐文化和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建议,同时建议在乡村中小学生构建虚拟的中国作品音乐欣赏资料库、以多媒体智慧平台的有效利用提升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助力帮扶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中学音乐教育;治理研究

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也是弘扬乡村现代文明、传承乡村文化的推动力。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承担的不仅是育人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乡村文化的浸润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音乐文化环境,赋予乡村振兴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本文充分借鉴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音乐教育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音乐美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着力培养提高乡村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针对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笔者进行深入的调研与经验总结,剖析乡村振兴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路径与对策,以期突破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局限性。以下是笔者对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系列问题的综合研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肇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困境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为出发点,结合我国教育政策,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为改革方向,以肇庆怀集县第二中学、冷坑中学等6所乡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中小学音乐课课程比例失衡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标准和评估标准,乡村中小学仍面临音乐课开课课时不够、课程设置比例失衡的问题。音乐教育关乎学生情感培育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虽然目前很多乡村中小学逐渐重视音乐美育,实施全方位的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但对乡村小学音乐美育的普及程度仍较低。学校无法忽视文化课的升学率,因而音乐课程安排较少,平均每班每周有两节音乐课,但实际开课率远远不足,大部分的音乐课时间都被语文、数学等主课占用。

(二)乡村中小学硬件设施、乐器设备不齐全

笔者通过对6所乡村学校的调研发现,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大多比较陈旧、简陋,教学设施配备不足。学校对于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支持不够,没有设置固定的音乐教室和排练室,缺乏五线谱电教板、音箱、投影仪、锣、鼓等音乐器材。多媒体设备较为陈旧且年久失修,无人维护。钢琴等乐器出现跑音、踏板问题。早期采购的鼓号队乐器,多数也因年久不维护而无法演奏。尤其缺乏如中阮、扬琴等民族乐器,无法组建小规模的民乐团。虽然很多学校有采购乐器,但未考虑实际演出的需求,对乐器的种类挑选较为随机。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也因为担心学生使用乐器会造成损坏、无法维护而不让学生使用。

(三)乡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笔者在乡村中小学调研中发现,乡村中小学生普遍热爱音乐,但在音乐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较低。根据笔者对音乐教学课堂的跟踪观察和对于部分中小学生的访谈,学生普遍认为目前所上的音乐课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趣。比如,上课地点只在日常班级教室,且很少看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每周的音乐教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重复性地带领学生跟唱和齐唱,而对于音乐基本理论、歌曲的创作背景、视唱练耳等基础音乐知识没有系统的正确引导。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并未将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时代旋律等元素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丧失了激情和动力,也很难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性情、塑造品格。

二、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治理研究策略

(一)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

根据肇庆学院教师在肇庆乡村中小学实地调研情况,笔者发现肇庆多所乡村中小学的音乐课未受到足够重视,音乐教师大多按照主观口传心授的教学标准开展音乐教学。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和特色的学科定位,需要增设传统音乐文化及本土音乐课程,如多彩民歌、曲艺鉴赏、肇庆民间音乐、中国民族器乐作品鉴赏,一方面使传统音乐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另一方面,重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引入一些能够反映肇庆本土风情的音乐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本土的广东八音、贵儿戏、哭嫁歌、采茶音乐、国恩寺佛教音乐等引入课堂,能够凸显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引领。以笔者调研考察的中山古镇曹二小学音乐课教学为例,该校充分利用小学大课间开展古诗词歌曲的班级传唱活动。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神韵,具有审美、育人的价值,各班前期通过校园广播充分聆听,学唱古诗词歌曲,之后利用大课间开展古诗词歌曲《江南》《悯农》等传唱比赛活动。这些作品的歌词和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内容相互对应,音乐节奏欢快活泼,各班演唱形式异彩纷呈,通过变换队形、加入丰富的肢体表演动作、融合美妙的歌声表现出诗词中的灵动画面。品诗中之韵味,抒歌中之情怀,音乐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的素养,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要具备民族音乐文化的综合性,有助于唤醒中小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各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师也可以和当地高校教师进行课题合作研究,搜集乡土音乐素材,协助高校教师开展民间采风、民间艺人访谈等活动,共同编写具有本土音乐文化元素的音乐课教材,鼓励学生对肇庆民间曲调的弹唱、改编和演奏。在中小学生中建立班级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共同体,也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感。

(二)建立“三合一”培养模式,深度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扶贫”的大力号召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对于乡村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乡村的稳定发展关系重大。高校音乐专业应依托学科优势,联合肇庆地方政府、对接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治理需求,形成乡村卓越教师广泛参与的实践联合体,重新定位乡村音乐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试验区形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对师资的培养应建立“三合一”的培养模式。所谓“三合一”培养模式是指,教师培养方案由理论、实践、教育三大类构成。理论类课程主要由音乐美学和艺术理论、艺术史以及美育理论等构成,培养未来乡村音乐教师的美学和艺术理论修养,提升他们对音乐审美和人文理解的评判能力。艺术实践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未来美育教师掌握至少一门适应音乐教学的专门技能。未来乡村音乐教师可能更需要学习即兴伴奏、即兴弹唱、合唱指挥等学校美育常用的技能。教育类课程既包括一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又包括学校音乐美育课程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应包括多次教育教学实习生试讲的安排。这些举措体现乡村中小学对新时代国家音乐美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全面提升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水平[2]。

(三)广泛运用智慧平台与智慧课堂、音乐资源数据库提升音乐教学实效

由于肇庆乡村交通不便,教育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脱节,缺乏多媒体、音响等设备。近年来,通过广东省政府以及社会、高校的资助,肇庆乡村中小学获得的教学硬件设施日益增多。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帮助下,肇庆乡村中小学已建成多个“5G未来教室”。乡村音乐教师要广泛运用智慧平台,立足手机直播云平台、雨课堂等在线课堂,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直通乡村课堂,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播放中外经典名作给学生欣赏,树立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坚定的自信心,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以乡土情怀培养、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制作提供完整的中国作品音乐欣赏虚拟资料库,便于学生课后查阅复习。虚拟的资料库除了中国钢琴、声乐、器乐作品的演奏视频,还有中国民乐、中国民歌、中国近现代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导聆等多媒体资源构成的集成化学习资料[3]。同时,倡导构建智慧课堂,开展网络音乐名家教育讲坛,举办高校音乐会在线直播、案例教学等,建立观摩、研讨、随堂听课等多种形式的范例教学,深度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

(四)改革乡村中小学传统单一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

新时代,学校应该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方式,推动乡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形成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核心素养”为主体内容的音乐教育体系,为乡村中小学“立德树人”注入新的活力[4]。笔者通过参与学生顶岗实习发现,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单一模式,学生所接受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欣赏的曲目内容非常有限。目前,乡村中小学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SPOC教学模式、OMO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等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分析课堂内容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定量的教学设计,按模块、主题、阶段设定教学内容,对每个小的音乐作品的背景资料、音乐风格、经典音乐作品范例进行分析讲解。平台的视频回放功能能够实现课程的重复呈现,教学视频都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进度精心录制,学生在网络平台利用零碎时间可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反复查找,深入理解难点,能够实现音乐课程学习的自由创新[5]。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充分使用网络优质资源,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的新样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拓展对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学习深度。

(五)建立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有序开展师资培训

新时代,肇庆乡村音乐教师要落实全员培训,建立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省培计划”为拓展、“市县培训”为主体、校本研修为基础,以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有序地分期分批开展乡村音乐教师培训项目,使乡村教师参训率达100%,切实提高乡村音乐教师教学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乡村中小学音乐学科的结构。笔者所在的地方高等院校于2012年6月与肇庆市怀集县政府签订协议,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与广宁、封开县建立了改革创新试验区和47所基地学校。试验区以怀集中小学为实体,形成多方参与共建的协同育人平台,在此平台中,高校提供音乐课程指导、师资支持、毕业生支教等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地方政府则通过专项经费支持试验区规划建设;乡村教师是平台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也将积极参与高校合作开展的校本研修、音乐课实践教学改革。2019年,笔者所在高校在怀集县实施乡村教师“领燕”项目,并首先在大岗中学、梁村中学两所学校开展,两所学校共选取14名教师作为第一批教师参与项目培训,利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根据肇庆乡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量身订做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培训方案,共组织实施校长(园长)、骨干教师、新进优秀教师3个培训项目,分期分批开展中小学各类音乐教育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乡村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推进肇庆山区学校的特色文化、美育浸润、特色学科的发展,笔者所在的音乐学院在肇庆市怀集山区建立了15家艺术特色培育学校,由音乐学院专家、教授直接指导建设、定点帮扶,全面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弹唱水平与即兴伴奏的实践能力。目前,学院正在努力探索进一步发挥高校平台优势,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将高校音乐文化的优质资源带入肇庆乡村中小学。通过大力支持建设乡村中小学的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等活动,增加师生音乐实践演出的机会,深化肇庆乡村中小学与地方高校双方的合作共建,助力肇庆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新时代,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振兴发展要协同政府、高校、社会三方面,提升肇庆乡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深入研究治理乡村音乐教育。乡村中小学要重视培育优秀人才,充分利用本土的音乐文化资源,依托乡村相关音乐教育的政策,紧密结合乡村音乐人才培养的实际,尊重乡村音乐美育的特殊规律,打造出适合广东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改革肇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乡村中小学在音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理念,更新音乐教材,加强对乡村教学点教师的培训,激发出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教学内容的设置注重传统音乐文化和乡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升乡村中学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塑造青少年学生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培养其振奋民族精神的责任感。为肇庆乡村中小学生首次构建中国作品音乐欣赏的资料库,有助于以多媒体智慧平台等方式提升乡村中小学音乐艺术教学水平,实现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在城乡基础教育管理方面,要加快推进政府责任划分改革,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对乡村教师加强精准关怀,各种补贴政策逐步向乡村教师倾斜,稳步提升教师岗位待遇,使乡村教师的幸福感不断攀升。助力帮扶肇庆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使肇庆地区中小学乡村音乐教育的结构布局合理,音乐教学内容、手段、方式有明显特色,通过教育扶贫带动乡村振兴音乐教育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章利华,王胜楠.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案例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4).

[2]杨海燕,高书国.农村教育的价值、特征与发展模式[J].教育研究,2017(6).

[3]李志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

[4]郝文武.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目标[J].南京师大学报,2021(4).

[5]李桃红,陈竹萍.新时期乡村教育背景下小学环境创设探析[J].环境工程,2021(10).

作者:吴洁 单位:肇庆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