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对策
时间:2022-09-27 14:51:47
导语: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在当今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而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制度优化,已经势在必行。积极提升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价值,才能促进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优化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下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国有企业本身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对简单,因此国有企业也需要带好头、稳步发展,积极提升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先进性。为了提升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促进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优化部署,积极提升整体的管理制度规范性、科学性,积极构建现代化、时代化的企业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存在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国有企业中,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必要性,并对怎样构建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化;制度建设;重要性
一、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和功能
1.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分析国有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现代化、协同化的工作部署,其基本特征为,信息化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并将很多基础的、重复性的工作集合到电脑上,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用户通过优良的软件技术、简洁的操作界面,让企业员工的工作更加灵活,解放了劳动力。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决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本质上并不是单纯做一个系统这样简单,而是通过管理系统,将整体或部分的企业管理内容实现线上管理,这样一来,就只是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变化了,却不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换言之,信息化管理并没有让企业管理内容的本质发生变化,却能将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升级,管理信息化能实现优化,让企业员工能通过输入基本信息、调动信息、处理信息完成一部分工作内容。企业信息化管理并非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建立在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之下,形成的一种协同化发展的工作过程。2.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本质上是通过先进的管理思想为支持,规范日常管理,将整体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到企业管理中,标准化流程有助于日常监管。在这一过程中,IT技术是基础,因为一切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都是来源于技术,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是本质,企业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上,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方面要优化企业的管理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那么一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都是无效的。
(二)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文化的现实工作要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就是塑造全体员工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本质上企业文化就是支撑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是用文化和思想将企业员工协同在一起,是一个不成文却又强有力的管理规则,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和领导的个人影响力有关,而管理信息化是一种通过系统规范和约束,有效系统结合企业员工的行为,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普遍化发展。但是,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实现企业的优质化发展的系统规划,而企业文化就是引领国有企业员工积极进步发展的思想引导。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文化的实际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人的管理之上的,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企业文化是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积极向上的,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的,也是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的,那么企业文化应当怎样表现?就需要管理信息化作为支撑。管理信息化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根基,尽管企业文化在整体的企业管理中是虚无的,但是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工作,能提升整体的企业管理价值,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二、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本质上是将国有企业的生产过程、人员管理、交易处理、现金流向、客户交互等业务流程逐渐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在各种信息系统网络管理数据之上,产生新的信息资源,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数据,这样一来,能为各级人员提供对各种动态业务中所有信息的洞察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能实现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提升国有企业本身的资源合理配置水平,能够使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地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所带来的管理压力,从而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国有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建设和深度数据挖掘。国有企业整合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共享信息和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支撑国有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快速反应的目的,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PMI战略计划,PMI近年在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先通过自我洞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阶段性目标,“总体规划、局部先行”。国有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其基本开展手段为:实行扁平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从企业的营销拓客入手,也就是优先建立企业的“数字化营销”,这样就能做到客户为导向的一体化管理。这就要求对国有企业管理进行重组和改革,使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目标。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国有企业的业务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业务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模式,内部建立起足够的数字化转型信心,再渐进式地进行企业数字化全面转型。国有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可以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的所有数据,建立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的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三)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的可能途径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常规信息化管理内容是OA系统(办公管理)、HR(人力资源)系统、FM(财务管理)系统等等,还有一些是ERP,供应链管理等系统,主要还是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营销渠道进行广告投放和宣传,然后建立数字资产,精准定位企业的目标客户,最终实现企业“盈利”的快速增长,国有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寻优化信息化制度建设的路径,并与智能化工具相结合,提升整体的信息化生产力,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寻找突破点,通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等等,提升其智能化水平,例如在实际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信息获取的问题,如果能建立一个有序的信息流通渠道,就能让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更加有序。
三、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仅限于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这些企业的资本实力较强,但是目前这一格局已经扭转。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前进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大型、中小型、小微企业都有信息化管理的诉求,也或多或少用上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内容。例如,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回到传统的会计方法会降低管理效率,这样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价值。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原有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利益格局和运营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升级,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流程重组。管理信息系统取代了中层管理组织的大量职能,降低了中层管理的作用,组织形式通过横向、平等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国有企业各部门的行为,使信息沟通更加顺畅,降低了各级监督和协调的成本,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紧迫性也显现出来。
(二)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源,是企业建设和进步创新的根基,而一个企业的自身发展方向,就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之上,并通过凝练和加工得到的,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中国社会化发展水平之上,通过企业文化的协同配合,提升整体的管理价值,换言之,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发展起到支持和引导作用,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构架搭建,就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之上,企业文化起到指引方向的价值。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为什么大企业更关注企业文化的构建的原因。针对国有企业的发展,管理层看重的方面不在于生存危机,而是文化建设,因为不良的风气会积累不良的企业文化,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风气导向,本质上企业信息化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就在于此。但是对信息系统的缺乏了解以及排斥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这也限制了信息化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缺陷
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本身更具优势,管理信息化将成为未来传统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现代和新兴信息时代带来的各种冲击和挑战,既是传统管理信息化的生存压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变革之路曲折起伏,但全面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实现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还是民营企业,甚至其他组织,都呈现出越来越重视管理信息化实施的趋势。许多企业已经将管理信息化全面应用和实施到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中。然而,大多数国有企业、公共部门和其他组织都处于尝试和探索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整体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四)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忽略了相关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在很多国企管理信息化模式虽然已经构建,但是和国有企业文化的联系性不密切,管理者基于个人经验做出决策,忽略了相关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实施信息化改革外,还应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彻底改革国有企业旧的管理模式,但国有企业的实际信息化管理过程更多地局限于改革,而非优化。国有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只是沉浸在信息化建设中,忽视了员工的素质和国有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他们只是简单地介绍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它。这些问题将导致实际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巨大风险,影响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进程。2.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不同项目、不同业务的国有企业,其本身面临着管理信息化水平开设不一的问题,也存在在同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化发展情况的问题,比如,在一些传统部门,就不容易利用管理信息化,尤其是技术管理,更多是人工管理模式,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会部门等,其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3.管理信息化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更新迭代跟不上,形式重于实质导致背离系统建设的初衷。从目前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上分析,在国有企业中信息化的开展效益是不同的,在一些信息系统应用频率较高的部门,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效益就比较高,但是在一些传统的工作领域,本身没有较大的信息化管理价值,采用信息化管理难免会有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将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发挥出来,只是建好了信息化建设网络,却没有利用好网络资源,或者是配套的系统保障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到整体的信息化发挥。
四、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制度
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如资金、人力等,并且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发挥效果,所以信息化建设必须得到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合理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调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国有企业正常运行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并在有针对性的情况下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应当与其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为了保障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性,应当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角度上做好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由最熟悉此项工作的人员确定管理制度,并协调好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保障整体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制度,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建立奖惩制度,必要时强制推行。积极促进整体管理工作的协同有序进行,保障整体的管理信息化架构始终符合管理规范,提升整体的系统运营效率。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宣传渠道,将国有企业和企业员工紧紧结合在一起,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应当是上下协同一心的,最重要的是凝聚发展力量,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尊重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鼓舞企业员工的士气,振奋员工精神,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价值实现结合在一起,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清晰明确的管理制度,优化整体的工作决策,积极健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一个协同有效的管理组织是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在内的技术班子、管理班子在内的组织小组,负责做好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发展建设建议、提升整体的资源分配管理价值,其中,专家小组主要负责的是技术问题的裁定,管理小组主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提出发展中的建议,这样才能实现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的分工严明性。建立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明确负责人,并实现所有问题处理闭环,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突出数据的安全性,才能保障整体工作的有序进展。尤其是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管理信息化面临更大的影响因素和威胁因素,因此做好数据库的安全管理、设置数据库权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结语
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怎样利用好这一趋势,一方面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在管理方面下苦功。整体而言,国有企业在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上占据优势,还需要优化整体的企业管理架构、提升新时代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才能促进中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发展,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
作者:邹晗
- 上一篇:自然资源政务一面网建设研究
- 下一篇:文化推广传播与公共文化服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