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三大优势实践与经验

时间:2022-09-26 14:35:22

导语:乡村振兴背景三大优势实践与经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三大优势实践与经验

摘要: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战斗,是乡村建设得到全面系统提升的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地扎实推进,稳扎稳打地步步落实,方能在动态中不断实现目标。课题组实地走访调研了绵阳市下辖几个乡镇社区,凝练出了绵阳乡村振兴的“三大优势”——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产业市场,对于其他地区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课题组从乡村振兴视角阐述了党组织、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作用,分析了科技赋能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绵阳产业市场的利与弊,从而得出了一条可借鉴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关键词:乡村全面振兴;绵阳市;党建引领;科技赋能

绵阳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国家科技城,在科学技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绵阳多个县被评为乡村振兴先进县,多个乡村被评为乡村振兴先进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等,所以研究绵阳乡村振兴的经验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课题组在走访调研绵阳科技园、胜利村、石椅羌寨和上马社区后,初步凝练了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绵阳的三大优势——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产业市场。

1党的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绵阳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将党组织与农村社区治理相融合,发挥党员干部关键作用、普通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多措并举见成效。

1.1党组织与农村社区治理相融合

当前,绵阳存在基层社区、乡村经济形势复杂化,人口结构多样化,区域资源分散化等特点[2]。基于以上特点,绵阳市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党建系统性工程的进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困难局面时经常“形单影只”。以乡村振兴工程为例,该工程不仅仅是建筑类的工程建设,更是村舍改造、村路修造、村风塑造、土地规划等系列问题。以上问题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矛盾。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工作时,感受到了“双拳难敌四手”的压力,横纵向工作单位之间的联动衔接虽有效,但并未形成相应的问题处理机制及体系,这让基层问题突发时,党建工作对农村治理的引领稍显“捉襟见肘”。第二,新兴领域相继出现产生了“党建真空”现象。绵阳作为我国首个且唯一的科技城,新领域组织的大量涌现虽反映了科技城健康发展的本质,但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小社会”,基层党组织对其覆盖力度不足或覆盖不及时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小气候”,需要改进管理手段和提高引领力度以填补“空白点”。第三,资源整合及社会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这不仅涉及部门联动,还涉及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联系状态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整合效率。此外,这还涉及资源整合管理,对部分资源的过度挖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源竭蹶,部分资源却因尚未开发而无人问津,基层党组织在此整合管理中的智慧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水平。若不能集百家之长,聚四方之力妥善处理以上问题,势必会影响绵阳市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宏伟目标。以“区域化联动”为平台,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构建一套完整的资源统筹调度体系,才能使各方资源上下衔接、左右配合,最大限度凝聚城市建设正能量[2]。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福田村作为探索区域资源调度整合的排头兵,采用做优“党建+”聚“四力”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党建+民主”聚合力,让乡村堡垒强起来,通过深入一线听民声,建强组织安民心,关注需求解民忧,达到聚合力的作用;二是“党建+人才”聚活力,让乡村阵地燥起来,通过本土培育厚植发展根基,头雁回引初具发展磁场,筑巢引凤激活一池春水;三是“党建+产业”聚潜力,让村民富起来。通过改变固有观念凝聚发展动力,发挥项目效益,使群众广泛受益,创新创收机制激发增效潜能;四是“党建+治理”聚效力,让文明乡村振兴起来。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树立向上向好新风尚,建设美丽乡村新面貌。福田村党支部创新“党建+”聚“四力”,将有效资源握在手中,集群开发,合理调度,为所辖社会组织与老百姓提供多样化的基层服务,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获得了村群上下一致好评。福田村的成功实践得益于这一整套的资源统筹调度体系,也为我国建设新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1.2党员干部勇于发挥关键作用

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讲,乡村振兴不仅是一场责任战,更是一场使命战,要勇于“亮剑”,表明党员身份,以“掌舵人”的姿态带领群众积极参与,以“主人翁”的意识全心投入,打赢这场持久战。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态度决定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态度。通过摆正为人民服务的姿态,遵守入党初心,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基层工作,充分显现了党员本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此保证广大乡村适居适业,农民生活幸福富足,为共同富裕开好局,起好步。二是规模指导育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从规划到建设、从农业到产业,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重点是专业人才的指导。新农村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农业建设呼唤更高质量的要求,仅靠热情已无法同步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模化教育已迫在眉睫。从政策入手,鼓励支持青年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培育一批青年“新农人”“农创客”。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恰当利用本土人才,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土方子”虽不可靠,但通过正确渠道进行实践检验,加以党建引领,能够出奇制胜。扎根群众之中,深度挖掘基层人才,善于发现人才特长,把本土人才置于关键位置,发挥最大效用。以此为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长久之力。三是洞悉市场勤致富。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算富,村民共同富裕已成为广大农村干部的新追求。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帮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农村党员干部是否尽职的标准。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千里眼”,更要做“顺风耳”,时刻把握市场动向,洞悉产品走向,切实地为村民出谋划策,根据农村实际情形,将有意愿创业就业的人群组织起来,了解情况,并帮助其参加专业化培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我能力,从而让村民精神富足,物质富裕。

1.3普通党员起带头示范作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普通党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牢记党员使命,谨记党的宗旨。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勇于挺身而出,维护社会稳定,争做表率,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家树良好家风,工作时兢兢业业,提振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当课题组走访胜利村时,村支书讲到,在建设乡村文明、倡导大家不乱扔垃圾时,有个别党员仍然不够重视,导致了政策推进困难。与此对比的是当上马社区拆迁旧房面临大家都不愿意先拆迁的困境时,党员带头先拆自己家,最终使拆迁工程顺利进行。第二,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实践经验对于基层党员而言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的缺乏也必然影响其工作效果。对于基层党员而言,理论知识丰富,方便其将上级政策吃透、再应用于农村实践之中,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2科技赋能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绵阳素有“福乐之乡、西部硅谷”的美誉,是四川省第二大经济体和培育壮大的七大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助力。

2.1农业+电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农产品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电商化发展。目前农产品市场中,“菜贱伤农”的现象较为常见。农产品价格低,使得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农产品产量也随之降低。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销售端价格升高,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过程中,环节过多,在中间商的层层“盘剥”下,农产品收购价格仍然偏低。这不利于农民的等价交换,也对农业生产不利[5]。目前,全国鲜有省市将电商平台与农业溯源产品整合销售的成功案例。绵阳有梓潼酥饼、红酥、江油中坝酱油、北川腊肉、光友方便粉丝、木耳、核桃、平武套枣和梅线、北川茶叶等名优特产,以及木雕漆器、水磨漆器、玻璃画、黄麻地毯、竹禽等工艺品。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绵阳科技城已经在尝试利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进行24小时无人直播,通过多设备、多平台、一后台的模式,将绵阳特产推送到消费者手机中。此外,绵阳科技园还将积极打造电商平台,实现对农业互联网电商运营模式和产品溯源技术的有效整合,刺激线下体验经济发展。电商平台可根据社区居民整体需求集中采购,无需中转,可直接将农产品对接社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2农村+融媒体矩阵,助力乡村振兴热点引领

传播矩阵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其不仅实现了传播平台多元化,而且在获取新闻线索、加工和发布内容产品时也体现了集群优势。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人们接收信息的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新闻传播呈实时性、多元化趋势。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必须实现新闻的全息化传播,也就是实现即时的、多维的和立体的传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地方主流媒体应第一时间发声,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近年来,绵阳广播电台坚持创新引领,打造融媒体直播节目,将直播间搬到乡村、搬到景区、搬到企业,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例如,绵阳广播电台通过打造“绵阳市火锅美食节”“绵阳十大江湖菜”“绵阳市龙虾美食节”“米粉节”等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助力绵阳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加油吧,好司机”等活动,引导市民形成文明礼让的好习惯,助力文明城市建设;通过宣传全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分享绵阳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助力绵阳实现全面乡村振兴。2021年,绵阳广播电台创新打造“寻找绵阳最美乡镇”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斩获“全国广播十佳活动案例”奖。

2.3农民+新农机农技,助力乡村振兴生产力提升

绵阳市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将“农技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业布局从“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转变。课题组走访调研胜利村时,发现该村的支柱性产业是兰花种植。在兰花的种植管理上,胜利村采用了分类大棚,滴灌技术,全自动电脑控制,种植人员基本是本村村民。参观时,恰逢正在组织一场农田现场培训会,农技人员在大棚里直接指导种植户开展兰花种植全程机械化播种,并针对机械化播种的关键技术要点、良种选用、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控及配套农机作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现场演示。培训语言通俗易懂,种植户们听得津津有味。除了详细讲解种植知识,农技人员还“手把手”指导农机手、种植户操作机械,部分种植户现场尝试操作。下一步,胜利村将继续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3产业市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6],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义[7],而产业振兴的重要前提是产业市场,即投资市场、本土农产品市场和新兴行业市场。

3.1投资市场

民间投资是指政府和外商投资之外的所有社会上的投资,包括集体经济投资、个人投资筹资、私人企业投资、股份制投资等[8]。近年来,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日益上升,乡镇民营企业在农民致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农村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经济市场也将目光投向了广大农村,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化教育与职业化培训,将农村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国家的政策三者有机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课题组在走访调研时发现,无论是胜利村的兰花种植还是福田村的文创产品开发,都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投入资金,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3.2本土农产品市场

课题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胜利村的兰花,石椅羌寨的枇杷、李子以及福田村的蓝莓都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建设好本土农产品市场,要树立品牌意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建设意识是品牌建设成效的关键[9]。品牌建设是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价值的重要举措。因此,当地农业相关部门,有序开展了专业化的流程工作,培养了当地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建设意识,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有计划的品牌注册、品牌推广和品牌维护等行为。再经由产业化农业经营培训,扩大了当地农业生产范围,为提高生产水平、打造生产特色作出了有益贡献。在农业相关部门组织下,农户和企业员工学习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这一模式是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捆绑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本土农产品市场的转型升级对于农产品质量及品牌的培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上升空间。

3.3新兴行业市场

农业新业态作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既受到基础设施、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也存在盲目和“一窝蜂”现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10-11]。国家虽倡导将一二三产业相融合,但新技术的开发还无法与新农业同步匹配,技术、要素、市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互相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新技术便无法构成新业态,新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据调查,绵阳市正立足长虹智能制造等百余家高新科技企业,打造新业态集群,形成了农商结合的新商业模式。用新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用新技术推动农村发展,已逐渐成为绵阳市的乡村发展战略[12-13]。

4结语

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产业市场是绵阳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智慧方略。首先是党建引领,党组织带头示范,党员争做先锋,给老百姓充足的信心;其次是科技赋能,绵阳市作为科技强市,将科技应用于乡村振兴,从科技上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智慧振兴;当然,产业市场也功不可没,从投资引商到本土产品推广,再到新业态的崛起,都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颜国军 陈莹曦 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