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时间:2022-09-26 10:34:05

导语:信息化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化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运用信息化教学,实现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本文笔者主要从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原则入手,探究具体教学方法,以期为广大高中数学教育者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高中数学教师习惯于采用“封闭式”主动授课,即授课范围局限于教室之内,甚至是仅仅依靠板书进行知识授予,书本+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化,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体现出数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出来,课堂缺乏一定的感染力和活跃度。如果采用信息化教学,可以丰富授课形式,更加直观地实现知识传递,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准,以高中数学授课教材为根本,利用数据网路和集成信息,将数学知识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新教学手段,通过多维方式形象且直观地传递数学知识,将信息化、互联网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难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树立立体化、多维化数学思维。其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板书字体的书写时间,直接将验证过程、演示过程实时呈现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节省不必要的书写时间,帮助学生摆脱学习枯燥和乏味性,这是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最后,信息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并激发老师的探索精神,“教学”本身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由“教”和“学”构成,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既要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习惯,同时也应该培养老师善学、创新的精神,从这一层面来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转变教师授课思路,实现师生互动,提升授课效果。

2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2.1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信息化教学的根本,也是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当前多数院校教学设施逐渐完善,以至于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是应用了网络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就是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信息化教学必须以“探究性”为基本原则,即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设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思维深化教学技巧,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立足于书本但是还要深入探究书本之外的知识,以适当的教学方式,拓宽高中生学习视野。这一教学原则同样符合当前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2.2趣味性原则

其次,笔者认为数学信息化教学还要体现出趣味性原则,“信息”本身涵盖了多种应用元素,涉及范围较广,不仅仅包括教学PPT,还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进程和接受能力,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趣味性、多样性、立体化的演示图、动态图,创新授课方式,更新教学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辅助学生找到不一样的答案,提升其探索能力和欲望,这种教学工具的创新同时也意味着学科进步,强化知识整合力度,利用多种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重塑学生解题思维,从而给学生们灌输多角度思考的意识,让学生摆脱“做题机器”的学习困境,而是争做学习的主人,发现数学魅力和学习乐趣。

2.3启发性原则

众所周知,数学科目本身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而且这种特性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而逐年提升,学生步入高中之后,新接触了向量、导数、函数、立体几何、数列、集合等多种知识,更加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立体几何问题、导数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难以将空间几何构造勾画出来,不能将函数的动态变化,定点动点的变化过程演示出来,因此学生难以接受复杂公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始终不能解决。如果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将立体几何构造、正余弦函数等知识做成动态图,让学生能够形象化地发现教学内容的本质,从动态图示中得到启发,从而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逻辑,提升空间想象和重构能力,提升高中数学授课效率。

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3.1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理解抽象概念

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充分利用,并不是要求让信息化教学方式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位置和地位。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应该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保留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合理、适当地融入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解题寻求突破口,比如给出例题:求y=x2-2x+3这一函数区间在[g,g+1]中的最值。通过分析,该题目为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二次函数和最值问题本身难度并不高,但是需要学生强大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动态图,在屏幕上画出直线x=g,该直线平行于y轴,再画出x=g+1,之后教师直接拖动鼠标让两条直线平行移动(等距离移动),让学生更加形象且直观地看到当g变化时[g,g+1]函数值的变化范围,找到解题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2将信息化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不能让老师单一性地进行习题讲解,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这一层面来讲,情景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和“三怕心理”,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评判,或者是数学教师过于严厉,学生过度紧张,没能展示出自己的最佳答题状态或者不能及时回答出正确答案,也可能部分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差,难以消除心理障碍,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不愿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久而久之,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比如在立体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立体图形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循序渐进地提升提问难度,让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垂直问题、角度问题、平行关系等问题,让成绩较好、基础较强的学生回答直线移动问题、变换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思维,提升课堂活跃度。

3.3将信息化教学与微课相结合,突出个性化教学优势

微课是信息化教学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应用范围较广,使用几率最大的新型教学形式。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网络连接和终端,即可实现网络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利用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将基本数学概念和函数知识,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也可以构建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教学时长必须体现“微”的特点,时间大概维持在5分钟之内,微课内容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也可以以案例为导入,还可以以数学性质为导入,比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什么是单调递增函数,单调递增函数具有哪些特性,如何判断单调递增函数,单调递增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点,函数值与不等关系转化有什么关系,将其绘制相应图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单纯口述,加强学生记忆,提升其数学解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树立“同构思想”,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知识拓展,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3.4将信息化教学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做好教学反思和评价

信息化教学还应该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比如利用网络微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不够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制作成微课,巩固学生数学思维,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利用微课形式,从课前预习、课上授课、课后巩固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全面掌握,通过微课平台还可以在线上进行实战答题,教师通过答题情况,找到学生薄弱项,从而明确下节课的授课重点和主要任务,借助科技的力量,做好教学反思和评价。

4具体案例分析——以“立体图形结构特征”微课为例

为了探究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笔者以必修2《立体图形结构特征》章节为例,在这一章节中,主要展示柱形、锥形、台形、球形的结构特点,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思维发散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够等问题,如果简单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具”授课方式,学生难以深入体会立体图形结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秉持信息化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将微课教学法融入到日常授课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4.1导学预测,应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

微课教育从本质上讲,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前预习,提升学生们的发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微视频这一主要载体,开发有益资源,创设形式生动多样的课堂模式,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学,紧扣课时教学中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深思,呈现具体教学内容,对疑难问题展开多维度思考。其中,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分层分组,根据其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将其分为A组(优等生)、B组(中等生)、C组(后进生),做好课前导学设计,根据三组学生的差异性,整合设计预习目标,让学生在班级群、学习平台将微课视频资源进行下载,并利用多媒体观看微课,了解什么是多面体,结合导学任务单,让学生学习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棱柱?什么是棱锥?多面体都具有哪些特性?(C组学生);(2)棱柱的结构特征是怎样的?棱锥具有哪些特质?球与圆是什么关系?(B组);(3)举例说明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面都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物体是否是棱柱,并说明原因(A类)。通过以上导学案和问题分配,提升微课预习的针对性,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利用过程中,教师立足不同的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其“最近发展区”,提升其学习自主性,让其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测练题目,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对学生观看时长、观看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其预习情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具备一定的个性化辅导特征,学习主题突出,简短紧凑的视频教学有效反馈学生实际学情,提升预习成果。

4.2创设微课情境,深挖数学定理,解读抽象概念

在正式授课阶段,创设微课情境,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晰地发现数学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性,教师可以将“问题启发”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立足课前各层次学生预习反馈,引导其由浅入深地探索数学要点。比如利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在感受造型设计之美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心理,从视觉角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通过三维立体展示图和动态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不同视角下的立体图形二维平面变化,揭示空间几何的数学奥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顺势指引学生对多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概念进行回顾,也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通过观察和思考,请说出以上空间物体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2.通过前期预习和三维观察,请将几何体进行分类,按照锥、柱、台、球分类标准,立体图形进行划分。围绕微课和设置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分层提问法融入其中,在提问时,根据学生具体学情,为其准备难度适宜、复杂程度适当的问题,尤其要注意后进生的提问方式,可以利用导向式教学法,让其跟随教师“激光笔”或者“鼠标”的移动,动态性地回答问题,避免其上课走神溜号,提升其注意力,让其度多面体、几何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分析其具有的结构特征,带领“学困生”一起合作探究,提升其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球体的表面积推导公式中,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将球体划分成n个小球面,得出其表面积分别为:S1、S2……Sn,其体积为V1、V2、……Vn,通过教学屏幕中的动态化演示,将球心O与圆形垂直面交点和球面交点相连接,呈现出球体体积计算公式:V=1/3hiSi(i=1.2……n),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深入探究数学公式的由来,将抽象化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彰显微课教学和动态视频对学生几何思维训练的高效性。4.3拓展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延伸探究,培养求知精神在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该联结学生前后已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恰当应用微课,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拓展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总结性学习,加强合作复习,比如让学生在微课教学指导下,自行总结并整理“立体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比较表”,分析各图形侧面、侧棱、底面、截面各有什么异同点,根据自身需求,从微课视频资源中提取所需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求知精神。其次,教师也应该也引导学生对不同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进行深入研究,将柱体、椎体、棱台展示图进行折叠、裁剪、粘贴,通过“围成”和“展开”两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使得立体几何教学更加形象和丰富多彩,从而全面性地认识几何图形。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微课教学过程中,视频制作不能“喧宾夺主”,一切视频制作必须以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为核心,不能因为一味地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将视频的动态性、新颖度、吸引力作为微课制作要点,不但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还会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加大学习压力,降低探求欲。因此教师统筹利用微课教学形式,丰富微课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重塑学生解题思维和思考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和复习,最终构建高效课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信息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优势,可以将抽象、难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习惯。因此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到日常授课中,遵循探究性、趣味性、启发性原则,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与情景教学相结合、与微课相结合、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突出个性化教学优势,做好教学反思和评价。

作者:练永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