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21 18:11:08

导语: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特色林果产业是临夏州七大特色产业之一,在促农增收、产业富民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甘肃临夏

近年来,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围绕“牛、羊、菜、果、薯、药、菌”七大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农业产业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临夏特色产业,以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不高的现状,全州及时召开农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各级政府部门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按照“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菌则菌、宜药则药”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农户、合作社及企业参与培育的方式,给予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逐步形成了具有临夏州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特色林果产业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临夏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相关会议提出要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并对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将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作为“牛、羊、菜、果、薯、药、菌”七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纳入特色种植“百亿级产业”。各县(市)和各级林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各自优势,启动产业3年倍增行动,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及行业部门精心谋划和强力推进,经济林果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政府宣传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服务支撑、地理标志认证、拓宽市场加工销售方法和渠道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真正实现“一亩林果十亩粮”的发展效益,使临夏特色林果产品“响”起来、“香”起来,用甘甜香艳的林果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为进一步分析研判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专门成立调研组,采用实地走访、分析调查、问卷提问、座谈交流、搜集数据等方式对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优势及发展现状

1.1优势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2000m,最高处4636m,最低处1563m,州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原温和,高寒阴湿区、干旱山区和川塬区大体各占1/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6.0~9.8℃,无霜期132~219d,年平均降雨量363.3~610.1mm,年日照时数1987~2269h,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经济林产业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长期以来,人们有种植经济林果的传统,发展特色林果业优势突出。临夏州属于国家“三区三州”重点帮扶区域,精准扶贫、东西协作、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有力地支撑了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

1.2发展现状

2019年临夏州经济林种植面积为4733.33hm2(花椒产量6516t、核桃产量1118t、啤特果产量为74363t)。2020年临夏州经济林种植面积7600hm2(花椒产量8031t、核桃产量1239t、啤特果产量为79621t)。截至2020年底,全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12.96万hm2(啤特果3.29万hm2、花椒5.50万hm2、其他4.17万hm2),其中挂果面积5.67万hm2,果品年产量12.07万t,年产值达12.52亿元,特色林果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果”“致富果”,初步形成以花椒、啤特果、核桃、苹果、红枣、杏桃为重点,区域明显、特色鲜明的六大特色林果产业。以花椒、大河家蛋皮核桃、唐汪大接杏、啤特果为主的优质经济林业,形成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区以花椒、核桃产业为主,西南部二阴山区以啤特果产业为主,川塬河谷区以大接杏、苹果、红枣、油桃、枸杞产业为主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高效优质的三大优质经济林产业带,为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1花椒产业。以刘家峡库区周边临夏县、东乡县、积石山县、永靖县为重点,涉及57个乡(镇)、267个行政村、5.3万户群众,种植面积5.50万hm2,挂果面积3.91万hm2,年产量1.6万t,年产值9.59亿元。临夏莲花牌、炳灵牌花椒以色、香、味俱佳闻名,获得多个奖项,知名度越来越高,市价稳中有升[1]。1.2.2啤特果产业。从栽植范围来看,啤特果栽植区域涉及全州8个县(市),主要在临夏州的和政县、临夏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县、积石山县及临洮县、渭源县、通渭县、定西市等地区栽植。和政县、临夏县、广河县、东乡县、积石山县为集中栽植区,甘南州夏河县和青海省西宁市均已引种成功,以和政县、临夏县、东乡县、广河县、积石山县为重点,涉及23个乡(镇)、135个行政村、4.2万户群众,种植面积达3.29万hm2,挂果面积1.25万hm2,年产量7.96万t,年产值1.23亿元。1.2.3核桃产业。以积石山县、永靖县、临夏县为重点,涉及46个乡(镇)、250个行政村、1.6万户群众,种植面积2.30万hm2,挂果面积3633.3hm2,年产量1200t,年产值3700万元。1.2.4苹果产业。以永靖县为重点,涉及3个乡(镇)、17个村,种植面积2580hm2,挂果面积1020hm2,年产量1.08万t,年产值3600万元。1.2.5红枣产业。以永靖为重点,涉及5个乡(镇)、26个行政村、5000户群众,种植面积800hm2,挂果面积666.67hm2,年产量600t,年产值186万元。1.2.6杏桃产业。以东乡县、临夏县、永靖县为重点的大接杏、油桃等,涉及5个乡(镇)、9个行政村,种植面积为8933.3hm2,挂果面积3846.7hm2,年产量1.09万t,年产值8086万元。此外,以树莓、大樱桃等为代表的多种新型特色林果种植已逐步推广,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2成效

2.1特色林果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

目前,全州初步形成了临夏大红袍、八八啤特果、大河家蛋皮核桃、永靖红枣、唐汪大接杏、南塬油桃等“特中特”“好中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

2.2特色林果加工业初具规模,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特色林果种植的基础上,果品加工、冷链配送、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同时逐步形成集观光休闲、旅游度假、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观光园,带动乡村旅游“火”起来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2.3产业体系构建趋于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以特色种植为基础,林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配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雏形已经初现。

2.4服务保障不断健全,惠农政策多元化

临夏州形成了“到户产业奖补资金+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群众自筹”的多元投资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在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科技、农机、农业保险等各类要素方面有新突破。

2.5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规模化、区域化、梯田化种植特色林果,绿化美化了大片荒山荒坡,减少了撂荒耕地,有效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3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种植模式较传统

部分乡镇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如何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考不深入,在加快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上思路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多。受传统农业思想观念束缚和技术资金的限制,人们将特色林果业视为“副业”,对新技术、新品种接受程度不高,仍倾向于种植传统农作物,对改变种植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3.2优质经济林果投资少,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相关部门对经济林果产业建设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严重制约全州特色经济林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

3.3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发展进度缓慢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州适宜发展优质经济林的面积近16.33万hm2,但全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为12.96万hm2,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速度依然缓慢,规模不大。

3.4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管理粗放

虽然临夏州林果产业基地面积较大,但是除个别地方、少数农户外,绝大部分地方农户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果园管理粗放[2],低温冻害发生面积大,单位面积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加工增值效益不明显。

3.5龙头企业带动不足,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偏弱

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以分散经营为主,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特色林果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且发展缓慢,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质量差、营销能力弱、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全州仅有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团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产品消化能力不足,订单农业等新模式推进缓慢,农户与合作社、企业间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的能力弱,“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影响特色林果产业的长远发展。

3.6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不足

特色林果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品种选育、果园管理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目前,全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已达12.96万hm2,但技术人员只有321人,远远不能满足全州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需求。另外,特色林果种植农户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匮乏的问题,导致品种更新不及时、果园管理粗放,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

3.7品牌培育滞后,市场开发程度较低

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较猛,但品牌培育、市场开发等力度不大,产业链条较短,以鲜果、干果等初级产品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经济优势。目前,全州仅有“刘家峡红枣”“和政啤特果”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河家蛋皮核桃”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8农业保险投保理赔不精准

农业保险是对特色林果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重要措施。目前,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面积较大,但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不科学、保险内容和标准不够细化、农民参保意识落后。这些严重影响了特色林果产业的稳步发展。

4对策

4.1加强宣传引导,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的束缚

一是政府引导群众,广泛宣传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良好效益。二是建立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利用示范带动作用,让群众看到特色林果产业的前景,逐步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三是组织农户、特色林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加工企业代表等到国内外林果产业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开阔眼界,促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

4.2加大资金投入,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基地

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快经济林果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州特色经济林果基地健康快速发展。

4.3走产业培育路子,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充分发挥临夏州资源优势,发展培育壮大啤特果、花椒、蛋皮核桃、大接杏等四大主导产业,不断扩大红枣、苹果、油桃、枸杞等特色经济林产业规模,在中北部刘家峡库区沿岸4个县重点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在太子山沿线二阴山区重点发展啤特果产业,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川塬灌区加快培育苹果、大接杏、红枣、油桃、枸杞等潜力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3]。

4.4提高特色林果产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地方群众标准化生产意识,加强果园管理,改变重栽轻管的局面,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产品质量。

4.5加强龙头企业带动,提高经营主体带动能力

一是大力扶持特色林果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壮大实力。二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临夏州特色林果影响力。三是构建农户与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体,发展订单农业等新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的能力。

4.6大力培育特色林果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农村、林草、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的职能,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保障。二是及时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引进适宜临夏地区的新技术、新品种,加以总结推广应用。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人才引进、遴选等方式,壮大人才队伍,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开发生产质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技术新产品,特别是按照区域优势,抓住龙头,实行分类指导,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4]。

4.7重视品牌培育,擦亮临夏特色林果金字招牌

坚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政府、合作社、企业、产业协会带动,突出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特色林果产业链条,加大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培育,加快“甘味品牌”和“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拓展营销市场。

4.8完善农业保险投保理赔相关制度

不断建立健全特色林果保险相关法律制度,促进政府财政补贴制度科学化,进一步细化保险内容和标准,提高广大群众投保意识,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确保特色林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特色林果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5参考文献

[1]蔡广珍,王东平,孙磊.临夏州建成百万亩花椒生态经济林基地的优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3):129-130.

[2]王宁一,何建云.浅谈临夏州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林业,2018(1):30-32.

[3]刘伟,武斌.临夏州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甘肃林业,2020(2):33-34.

[4]赵志雄,冯廷敏,水生裕.临夏州经济林建设实践及思考[J].林业科技管理,1999(4):55-56.

作者:马晓燕 韩文明 马原 周国栋 蒲鑫 冯坤蓉 唐作武 马义春 张彬彬 单位: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