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时间:2022-09-21 16:02:08
导语:乡村振兴背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党的届五中全会把乡村振兴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关系到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制约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现实问题,亟须解决。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1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
目前,我国满足社会群体体育公共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定。通过研究大多集中在内涵、目标、任务、外在形式等相关理论上的文献查阅发现,我国仅有少数学者和专家对体育公共服务从基础层面进行了概念的界定,还未研究其呈现情况和发展形式。范东云认为,体现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公”字,是她的研究重点,公共部门提供大众享受的体育公共产品的过程就是体育公共服务。可见,“公”字也应该是相关群体的体育公共服务,而不是某些特定群体的特殊服务,能提供各类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
2农村体育事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2.1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改变居民生活方式
许多乡镇因地制宜,利用没有过度发达、工业污染也较少的农村自然资源,结合农村地理环境特点,以“体育旅游、休闲养生”的模式打造了可激发居民体育锻炼兴趣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改变了居民观念,发挥乡村生态宜居特色。例如,桂林大力实施的生态文化旅游战略,影响当地传统生活方式,利用漓江秀丽的风光,建设发展全国马拉松、攀岩、漂流等项目的桂林体育旅游,发展起来的体育赛事日益增多,促进体育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也为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强国民体质提供了良好条件。
2.2促进社会团体交流,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城市人口融入农村带来了新的健身方式和健康理念,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操守,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运动中释放压力,促进人的社会化,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体现体育的增强农村人口凝聚力的社会化功能,无形中带动了周边人群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社会群体通过体育活动相互交流,促进其享受身心的放松。
3.1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
缓慢,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以广大农村群众为主体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是以完善的农村基本体育设施为依托,以全民健康为核心的需要多方保障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受国情影响,受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不完善,无法完全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一直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现阶段,最突出的就是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需要。3.2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缺乏专业体育指导员作为一种组织服务体系机制,硬件设施是基本物质条件,该机制的顺利运行对体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人才供给作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支持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一些健身人士缺乏科学健身知识的指导,大量设施闲置废弃,在盲目健身的过程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媲美专业设施,但错误的动作或练习,无法发挥应有的健身功能,对身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专业体育指导员和专业健身教练的缺乏,是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3.3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受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制约,目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主体体现在长期以来农村资源分布不平衡,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足,各部门、各部门之间严重的盈利性问题。实践主体体现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体系边界划分,造成农村体育机构与不同形式的社会组织之间的界限。由此,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各行业碎片化和个性化情况等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的问题。
3.4社会文化思想制约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国,中国长期保留着农业文明的传统。由于农村地区社会文化思想制约,这种农业文明的保守元素与体育的进取精神背道而驰。作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文化瑰宝,体育文化提倡奋斗、勇敢等价值观,而信息传递缓慢,技术落后的以社会静态为主的农村地区往往不重视体育文化。农村群众长期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缺乏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形成恶性循环,形成的历史文化思想桎梏,导致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缺乏自我动力。通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打破落后的观念,任重而道远。
4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路径
4.1加强制度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深化改革,推动国家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从战略高度突出服务宗旨,根据农村体育服务现状,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依托,制定符合各地区情况的公共体育发展战略。针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地方政府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规划,建议出台促进体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写入法律法规,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政府除了要加强规划和法律制定外,还要制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调查分析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原因,将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纳入规划开发序列,制定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制度体系,谋划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将农村社会指导员培养体系纳入师范生教育序列。
4.2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西方先进社会群体运行机制,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我国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群体。
4.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当前信息技术传播缓慢,农村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知之甚少,而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体育价值认同感较差,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亟待改善。将体育公共服务与腰鼓、秧歌等农村特色体育运动和农村特色自然资源相结合,传播农村特有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充分发挥农村区域优势以及群众性健美操、广场舞等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激发农村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上表明,需要立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增加体育活动的参与人数,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4.4多领域发展农村体育产业
在体育领域,体育的包容性决定了农村体育的公共服务并不孤单。而根据农村的区域特点,农村人口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化和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要提高农村群众的意识,因地制宜,改变农村体育活力低下的常态。一是积极发展“一带一路”等一系列绿色健康休闲体育项目,从体育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漂流、攀岩等打造符合现代消费的绿色休闲体育之路。二是尊重民俗传统,科学发展农村休闲体育,完善和拓宽乡村体育产业链,在开发和充分利用乡村景观等自然资源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为乡村体育振兴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王二通 单位:成都锦城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
- 上一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康复效果
- 下一篇:心理护理干预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精品范文
5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