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患者护理对策及实施效果
时间:2022-09-21 15:05:50
导语:眩晕患者护理对策及实施效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实施评价。方法以本院2019年~2021年治疗的5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法分成参照组(29例,落实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落实综合护理),对比各组护理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数据相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予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综合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升,应用价值理想。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对策;效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为是“右耳性眩晕”,为周围性前庭半规管疾病,好发人群是女性群体与中老年人群,主要症状为短暂性、突发性眩晕,极易造成运动平衡、感觉平衡失调,发生跌倒的可能性较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临床主要通过体位复位法实施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1]。研究发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反复发作,诱发该疾病的因素较多,故临床在治疗期间还应加强护理措施。本次研究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实施全面分析,同时遴选医院治疗的58例患者进行评价,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纳选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研究时段为2019年~2021年,研究分组方式为方便抽样法,组名称为参照组、研究组,各组纳入29例,疾病诊断标准参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占比是15/14;年龄区间为47-80岁,均龄(63.52±3.82)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占比是16/13;年龄区间为49-78岁,均龄(63.57±3.61)岁。以SPSS23.0软件比较组间资料,确定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于患者用药情况实施评估,根据医嘱指导合理用药,同时对于饮食进行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医嘱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主要内容为:(1)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建立护患信任感,同时密切关注情绪变化。应用HAMD、HAMA等评估分析情绪,根据结果对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完善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家庭、人际关系,掌握性格特征、喜好等,以便于更为顺利实施护理,有效调整机体心理状态。对于家属采取心理护理,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引导家属予以患者关爱、陪伴,促进患者安全感及幸福感提升,进而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教育。术前通过视频、文字、微信平台、健康讲座、口头宣教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手术流程等,告知相关注意事项。(3)体位指导。对于患者实施复位治疗,对于体位进行限制,将床头抬高至45°,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同时垫高头部保持直立位48h,也可应用颈托固定。干预期间,告知患者不可过度仰头、抬头,(4)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开展康复训练,指导眼球上下活动20次,每日1次,维持睁眼状态并将头部呈现为前屈后伸状态,每日20次。将一侧手臂伸直指导患者注视指尖,移动指尖30-40cm后返回,重复进行20次。指导患者取坐位后耸肩,共进行20次,同时左右转肩20次,保持闭眼状态,重复进行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单足站立、下坡行走、上坡行走训练,每日20次。(5)生活指导。对于患者自我保护能力进行指导,预防颈部受伤、过度疲劳、感冒等,保证充足的休息,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降低疾病复发率。避免患者长时间低头看书,保证低盐、清淡饮食,不可应用浓茶、咖啡、酒等。日常生活期间注意合理进行运动,促进免疫力增强,保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
1.3观察指标
①应用Spiter生活质量指数评价患者健康感觉、家庭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前景认知,各项目分值为2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护理满意度。NSNS(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分析护理满意度,评估内容为一般满意(55-85分)、非常满意(86分以上)、不满意(54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中,分别实施“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若比值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较参照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数据见表2。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周围性前庭半规管疾病,患者可出现短暂性或者突发性眩晕,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疾病发生机制,多认为与内听道动脉缺血、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存在关系。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法复位,具有起效简单、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疾病复发率较高,且治疗后极易发生呕吐、头晕、心悸、恶心等自主神经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3]。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综合护理为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合多种护理措施的干预模式,可同时关注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可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康复训练、体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4]。综上所述,予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综合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升,应用价值理想。
参考文献
1.郑敏,党悦嘉,张迎慧等.精准化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04):561-563.
2.尹新平,彭敏,吕雅瑞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3):3238-3239.
3.钟慧球,罗红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体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31):104-107.
4.胡小娜,林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护理方案分析[J].名医,2020,11(15):144-145.
作者:董瑶瑶 高娜
- 上一篇:STM32实验室环境安全监控系统探讨
- 下一篇:急诊科护士情绪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