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结合策略
时间:2022-09-20 09:08:24
导语:乡土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结合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美术是初中阶段学生要重点进行学习的一门艺术类学科,通过美术作品、美术技巧来传达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繁重文化课的负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稳步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近年来美术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作为地方化的特色资源,乡土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出美术教学的多元性,跳出传统教学之外,给予学生更为深刻的学习体会,而且它取材广泛,与生活贴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起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究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乡土资源;应用策略;分析探究
乡土资源是初中美术教学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元素,它起源于民间,主要表现形式为一些民间艺术、乡土文化、地域风情,以美术形式进行加工再处理,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认知知识的路径,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同时乡土资源相较于课本上的文字化知识来说,更加具有实践性,学生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发展和进步。本文将围绕乡土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展开讨论,详述教学相关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生活
美术这门学科,与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想,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都与美术息息相关,但是在美术教学当中却很少有教师将美术与生活相联系。脱离生活的美术教学只剩下了理论化知识的讲解,不仅空洞抽象,而且缺乏趣味。乡土资源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美术与民间文化相联系,将知识带入生活场景当中,帮助教师更为生动直观地诠释各类美术知识,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二)教学路径单一
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较为固化,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意愿,这就导致了本该双向发展的知识交互,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教师根据教学安排、进度,按部就班地推进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就导致了美术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升,繁复的教学还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教师无法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得不到正确的教学反馈,就无法对教学模式进行重塑。而乡土资源的加入,能够起到整合教学资源的作用,给予教师更加多元化的途径开展知识传输,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缺乏有效实践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之上,适当的课外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还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大部分时间都拘泥于课堂当中,没有将知识与实践性活动相联系,学生的美术技巧变成了“空架子”,得不到发挥的机会,学生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无法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难以发掘美术的魅力所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乡土资源贴近生活的特性,能够成为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对教学模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1]。
二、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
相比城市中的美术教育来说,以乡土资源为核心开展的美术教学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学生能够更为亲密地接触大自然。初中美术教材当中一部分教材内含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比如在《寄情山水》这一课当中,在现代化的城市教学当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观摩到惟妙惟肖的自然景观,可能需要借助多媒体,通过信息资源来创设情景,但是如果可以利用乡土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考察实践,站在潺潺流水边聆听自然韵律,欣赏靓丽风景,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在这种氛围熏陶下教师进行主题教学,带领学生进行写生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优化学生的学习认识,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二)利用乡土艺术品提升学生审美观念
在如今现代化的城市当中,人们其实很少能够看到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比如剪纸、风筝、糖人、皮影戏、泥塑等,这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而拥有这些技能的“手艺人”,往往都活跃于乡村当中。比如现在很多农村依旧保留着过年做年画、剪窗花的习俗,这些乡土艺术资源作为乡土资源的一部分,其实是美术教学当中的宝贵素材。除了这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一些农村地区保留的老式建筑、老式物件,这些也可以被教师列为美术教学素材,以这种带有浓重地域色彩的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术和生活的关联,又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强化教学效果。
(三)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活动
美术实践活动当中关于素材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城市当中学生接触到的资源大多带有现代化气息和科技感,在学习一些与山水、自然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只能够通过零星的自然资源来激发学生灵感,但是利用乡土资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路径就会发生改变。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教学主题的变化,搜集相关美术活动的素材,或者是带领学生实地进行美术活动。宽广的取材范围其实给予了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的可能性,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学科魅力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学科的内在魅力,在乡土资源元素中,大部分的生活化内容,都通过美术的艺术加工,变成了优质且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借助此类乡土资源,来引导学生对美术技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维和手动实践,进一步体会到乡土资源之于美术的价值和意义[2]。比如说在学习《水墨交融写青山》的内容当中,这一课主要讲解了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以及形式还有发展过程,并且对材质、形式、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要求学生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能够理解“勾、皴、染、点”的特点,将山水画的艺术特质进行完美的表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能力的提升,在观察画法的时候,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够提升;讲解内涵、情感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提升;在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时,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解读能力能够提升,这样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所以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需要采取乡土化教学措施,最好是利用生活中的元素,比如小溪、山林、泉水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衍生的多媒体工具,将这些山水画中高频出现的意象,用山水画特有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尤其是对于毛笔的运用,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毛笔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价值,通过一些古现代画作的对比,来让学生进行同主题创作,进一步感受差异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名画《松岩岚翠》,教师可以在农村当中寻找相同的景致,带领学生实地写生,在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通过对比学生的优秀作品来讲解名家画作中的技巧,体会山水画中的笔墨趣味。接着由这一点向教学主题延伸,讲解出山水画的分类、表现手法,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自主创作山水画作品。在教学中,通过对相同景致的描绘,让学生感受美术手法的价值,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再对乡土资源进行观察。绘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以及优势,这对提升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艺术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更是如此,美术当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源自生活当中的细小事物。相较于在城市之中进行教学,乡土资源的优势更加明显,它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能够增加艺术创作灵感,学生在实地景观下的学习体验往往更胜一筹,这种生动的观察能够增加学生创作的真实感。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可以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提炼来提升个人的艺术加工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学的美术知识把普通的生活和具有乡土气息的素材经过技术加工,进而转化为贴近主题的相关美术作品。比如在学习《历史的画卷》相关内容的时候,这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进而爱上民间绘画作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线描来表现想要突出的作品含义、主旨、人物特点等内容。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来完成作品,教师可以筛选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民间故事作为备选的题材,比如《叶公好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故事,想要画好这些故事,学生就需要参照一些民间艺术的蓝本,同时进行一些实地考察,来观察对应的人物、事物的相关形象,比如在《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当中,学生就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去了解兔子的特点、运动规律等,同时要参考每日进行劳作的农民作为主人公形象的原型,这样才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控细节,让作品展现出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绘画能力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绘画逻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发展,对强化教学有效性,推动学生美术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利用乡土民间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民间艺术是乡土资源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当前的初中生群体,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人手配备了电子设备,在碎片化的信息和大数据的掌控下,学生很少能够看到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优质内容。但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教学地区,因为发展较为落后,一些民间艺术保存反而相对完整,这些民间艺术的存在,能够作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在民间艺术中提炼美术知识,以带有学科性的眼光对这些民间艺术进行解析,来分析其中的意义,来强化学生“寻找美”“感悟美”“发现美”的能力[3]。民间艺术因为地域的差异和文化的不同,产生了很多的类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剪纸,剪纸在我国有着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甚至在一部分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手工剪窗花的习俗,在大型的节日、小型的喜事上,人们都会根据所庆祝事宜的不同,通过具有象征性的元素来表达内心的欢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民间剪纸作品,来强化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在不同的作品中,作者通过不同的创作路径来达到相同的表现效果,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美的艺术追求,以及人民大众的巧妙思路,能够将书本上一些文字化的美术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再比如“刺绣”,我国著名的刺绣有“湘绣”“蜀绣”“粤绣”“苏绣”,但是掌握精工技巧的人很少,老百姓把这些技巧简化加工,渗透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现在农村地区有的小孩过年的时候仍旧会穿“唐装”,这种唐装上的刺绣,其实与中国古典画有着一定的联系,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山水画相关内容当中,有的知识点就与之对应,再比如农村地区人们日常使用的“手工鞋垫”“丝巾”“方帕”,上面很多刺绣都是人们手工制作而成的,模板也大多是一些山水花鸟图,这与学生学习中国山水泼墨画有着联系,通过观察这些普通的民间艺术,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对中国人审美的引导,同时能够体会到美术的使用价值。不同地域的艺术流派不同,但是其中涵盖的美术元素大同小异,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内化和外部拓展的有效结合,同时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塑造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将美术和生活联系的重要桥梁,同时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认知体会
乡土资源的丰富性,给了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教师以教学内容为重心,寻找符合教学目标的乡土资源来融入教学当中,有机地将知识内化和外部拓展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感受到美术的人文情感、社会价值、思想内涵。这样不仅能够升华美术教学的内涵,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也能够发掘出美术的内在魅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从心底接触自然》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在附近的村落或是一些公园中,接触一些乡土资源。比如学生想要画出“流水”,但是构图出现问题,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察,通过触摸小溪,观察周围的景象,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场景当中,感受大自然中的美术元素,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外出写生,去描绘民间艺人、乡村建筑等,将乡土资源穿插在实践活动当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进而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若想发挥乡土资源的价值,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扩充教学内容,将美术知识和乡土资源建立联系,找出二者的平衡点,然后在教学当中巧妙地运用乡土资源完成知识渗透,让学生能够逐渐地爱上美术,发现美术的实用价值和内在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术综合能力,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曼.乡土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策略思考[J].科学咨询,2021(20):248-249.
[2]王亚鹏.乡土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9):151-152.
[3]李栋.乡土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15):68.
作者:李芸芸 单位: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 上一篇:新时代电网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 下一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