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研究
时间:2022-09-19 11:22:48
导语: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班级管理的契约文化与班级管理追求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一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想精神以及班级管理的制度化演进,能够促成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可通过精神性要素和制度性要素建设来实现。精神性要素建设主要包括契约意识、契约精神和契约道德等方面的建设;制度性要素建设包括制定契约的组织、确定契约制度及设计制度流程等。
关键词:班级管理;契约文化;诚信;管理道德;师生平等;协商管理;实践流程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秩序,并使学生通过班级管理形成规则意识,使其学会应用规则约束自我和规范他人。同时,班级管理的成效也与其中的文化取向有着重要关系。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是师生分别承认各自的差异性,但是相互间能够形成共识,双方共同努力寻求和平共处、平等交往。达到以上状态的前提是在班级管理中构建起以“重叠共识”为要旨的契约文化,使师生进入自觉自在的生活样态。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当下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明显缺失,教育者在推进班级管理改革深化时,必须重视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
一、班级管理的契约文化辨析
契约是约束、证明缔约方行为的文书或承诺,是以双方当事人互相对立合致的意思表示所构成的,包括要约及承诺两个基本意思。订立契约的各方是自主自愿的,是双方之间的一种合意,是受功利目的驱使的,通过契约双方都扩大了自己的需要。契约的特征包括许诺、信赖、义务等,这些特征贯穿于整个契约过程中,同时也是契约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契约实现有一定的原则要求。契约的本质在于合作,并通过合作获得可期待的收益。契约文化是以“契约”为文化要素,以自由、平等、正义和守信的契约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性要素和制度性要素的总和。契约是契约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文化,需要强调精神性和制度性要素两个方面。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归属于管理学范畴,对于该文化的理解自然也要包括精神性和制度性要素两个问题。霍夫斯坦德在《文化结局》中把文化定义为“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按照以上定义,契约文化实质上就是人们建立在契约形式之上的包含精神性要素和制度性要素总和的共同心理程序,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则是师生双方在相互协商的班级规约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心理程序〔1〕。班级管理中契约文化的关键词包括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等,主要是指让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双方形成契约意识,倡导平等、民主、协商、互助思想等,包括契约信念、契约意识、契约道德、契约制度等基本模块。契约信念是指班级中的师生对于师生在班级中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有清晰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文化信念;契约意识是指班级中师生的平等观念、权力观念、自由意志观念、公平竞争观念、法律约束观念等;契约道德包括师生的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两个方面,主要强调个人信用的建立;契约制度是指契约文化的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当前的班级管理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教师通过一定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但从整体来看缺乏契约精神,契约文化的建构存在明显不足,班级管理较多地依赖教师“人治”,而不是按照规矩处理。因此,班级管理中契约文化的构建实质上是指让契约成为班级管理方式,让契约规则成为班级规矩,让学生在履行契约中养成自觉主动尊重班级管理规定的习惯。
二、班级管理中建构契约文化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中建构契约文化具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班级管理中的文化融合和价值观渗透,引导管理者的理性抉择。基于契约文化内涵中的要素分类,以及契约文化的管理意义,关于班级管理中契约文化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有助于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契约文化以契约精神为内核,精神性要素是契约文化的基本要素构成,建构契约文化能够使其中的精神性要素发挥重要意义,促成学生思想精神的发展。具体来讲:一方面,班级管理中构建契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市场经济是当下社会经济运作的基本模式,契约文化是渗透于市场经济发展全过程的精神文化,现代学生必须要有契约精神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班级管理是学生契约精神培养的重要路径,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能够使学生较早进入到契约环境中,能够使学生更早地体验到契约精神,使其对契约问题有所感知和了解,并在实践中理解契约的意义,从而通过契约的执行实践逐渐形成契约精神。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中构建契约文化有助于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契约与自由同义,与依附性文化不同,契约文化强调个体的意志自由和行为自控的特性。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能够使管理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立存在,并在尊重学生独立意志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决策,契约化的管理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有助于班级管理的制度化
制度是透明而公开的,制度化管理下班级管理的各种问题都是程序化、标准化的,各种管理主体可以迅速掌握自身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会更加有效,能够避免因为理解偏差或者技能偏差而出现管理失误。另外,制度化管理能够使班级管理者和学生依据共同的制度准则来处理事情,减少人情、面子等方面因素的干扰,有利于管理者保持管理初心,也能够使被管理的学生感受到公正、公平。在班级管理的所有事务都纳入制度化管理时,教师对班级的一切管理都需要依据制度来进行,使决策过程更加程序化和透明化,降低管理决策的主观性。制度规矩是契约文化的基本要素构成,契约文化的建构也是对班级管理制度规定的完善和落实,随着前者的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会更加完善,教师在管理班级事务时会更多地依据制度来进行。
(三)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成效
良好的班级管理,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形成积极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在于班级秩序的有序建构,以及班级事务的有序推进。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实际上是契约式管理,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对方差异,双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平等协商管理条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较多地关照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能够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处境,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一样的管理措施,让班级管理具有人文关怀的色彩。契约文化的建构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精神面貌,使班级管理走向制度化,前者可以让学生更加自律自制,后者能改善人治化问题。师生双方在契约文化影响下,会尽可能地关照双方的意志,并在实践中按照约定好的规则行事,这样必然会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顺利推进班级管理事务。另外,班级管理中理性的契约文化建构也决定了师生双方是在理性基础上缔结契约关系,双方对于其中文化都有比较客观理性的思考,学生会按照约定约束自我行为、加强自我管理,同时,双方在对待问题时有更多的理性,这样有助于班级问题得以更好解决。
三、班级管理中契约文化的建构要点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构建契约文化,以此来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契约文化是指关于契约的精神性要素和制度性要素的总和,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以诚信为基础,强调主体之间的理性合作。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实质上是让班级管理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需要从精神和制度两个方面来共同建设。
(一)从精神层面建构
1.夯实诚信根基,培育契约意识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师生通过协商调整班集体内人际关系的过程。人际关系处理以诚信为本,诚信是契约文化的内核。班级管理中的契约并不仅仅是确定的合同或协议,而且指各种关系处理时的诚信问题。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契约文化,首先,要夯实诚信根基,使诚实守信成为师生的一种内心确定、一种行为准则或一种生活方式,其在班级实践中必然会切实按照约定做事,从而形成对契约的履行。其次,要向学生解释诚信内涵,使其建立诚信概念。教师要向学生诠释诚信的价值意义,向其解释诚信和信任、信赖等问题的紧密关系,使其切实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自身也要为学生提供诚信实践示范,形成诚信化的管理实践,要做到言出必行,履行承诺,也要引导学生共同审视管理实践中的诚信实践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肯定诚信行为,追溯班级问题的诚信根源,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问题,并有效改善班级管理问题。2.践行管理公约,培养契约精神契约的本质是完全行使规定的权利和承担约定的义务,契约精神是契约文化的浓缩。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使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依据契约来解决问题,把执行契约作为处理实践问题的基本模式。为此,教师必须要先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切实履行和学生之间的契约,按照双方的约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里所指的履约不是形式化,也不是表面性的履约,而是完全依照契约来处理问题。具体来讲:一是要把师生约定作为问题解决的基本依据。师生共同约定的班级规定是双方经过协商而确定的思想共识,其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都已经得到双方认可,这个约定也是解决班级事务问题的基本依据,教师在解决班级问题时需要完全按照约定来处理问题,以此为依据划分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并厘清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2〕。在实践过程中,双方约定的班级公约要大于个人身份、人情关系和其他利益考虑,师生都要形成问题解决的契约思维。二是完全按照约定来进行管理。契约规定是契约主体基于实际情况规定各方面应该拥有的权利和必须要履行的义务,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契约精神的基本要求。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会因为个人面子,或者学校管理等其他因素不能完全依照约定来管理班级,从而使得约定的契约打了折扣,这同样与契约精神不合。为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切实按照约定时间、地点和规定来处理学生的各种事宜,确保自身的作为完全符合契约规定。三是在执行约定时要确保执行力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较多的话语权,因此,教师在按照约定管理班级时很容易突出自身的主导地位,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按照约定来处理班级事务,但在实际上其关于约定的履行却浮于表面,形式化问题比较严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契约体验。为此,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必须要确保约定履行到位,要保证约定的执行力度。3.追求道德自律,发展契约道德契约意识与道德自律一个属于明规则层面,一个属于约束的潜意识层面,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在一定程度上,道德是一种文化契约〔3〕。缺少道德自律的人很少能够保证自身的契约意识。个体能否履行契约和怎样履行契约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道德水平。只有通过道德自律来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保证契约的真正履行。完善契约道德是班级管理中契约文化构建的重要任务。首先,要规定道德自律的管理目标。教师需要规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使其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追求。其次,还要开展倡导道德自律的管理活动。要开展一些倡导道德自律的管理活动,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其对道德自律有更多认知和体验。另外,教师还要把道德自律作为班级管理基本原则。道德无处不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都要遵守道德。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交往实践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协调关系的具体实践,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把道德自律作为基本原则,采用恰当的管理方式,形成班级管理的道德实践,以此来表明对道德自律的重视,并对学生进行道德自律的示范。除此之外,还要把道德自律纳入管理成效评价。评价是实践的牵引棒,班级管理的目标追求和重点问题都会在评价中有所体现。教师把道德自律纳入管理成效评价,不仅表明了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通过评价的牵引作用,让学生重视该问题。
(二)从制度层面建构
1.建构师生平等参与的班级治理组织契约是契约双方或多方共同的意志体现,班级管理契约要反映师生双方共同的意愿。师生双方的意愿都能够得到重视,且能够得到有效协调,关键在于师生双方能够平等表达诉求,且能够就观点分歧进行协商,进一步促成班级管理目标实现。基于以上分析,班级契约建设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机构来调研、分析和协调相关问题,使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组织成为班级契约的制定主体,以组织的合理性为班级契约制定和磋商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契约制定需要,该组织建设要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师生平等参与,以确保师生双方在该组织中享有相同的话语权,确保双方都能够就契约规定充分表达意见。二是师生角色明确和权力界定,即基于师生基本情况确定双方各自在组织中充当的角色和能够行使的权力。三是明确治理组织制定契约的职责规定,即明确治理组织所具有的契约制定权限,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使治理组织成为班级契约制定的责任主体〔4〕。2.师生协商管理公约,打造契约制度班级管理中契约文化建构的重要问题是形成班级管理契约。契约是契约主体在平等基础上经过相互协商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契约主体必须是平等的,才能有意志自由,才能在制定契约时全面考量,理性协商制度内容。班级管理要建构契约文化,必须要让管理制度成为师生双方平等参与的契约规定,这样才符合契约的本质,才能以契约制度的规定建构班级管理契约文化的主体框架。班级制度面向所有学生,在制定规矩时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或渠道;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学生的无门槛参与。班级制度规定要让学生来遵守,无论学生成绩优劣或者是行为表现好坏,其都是班级成员,都需要参与到班级规定的协商中,教师必须让班级所有学生无障碍地参与制度协商活动中。同时,还要让所有学生都平等参与。契约的本质是契约双方自由意志的反映,师生在班规制定中的意志自由源于双方的平等地位。而在长期以来的教育管理模式影响下,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学生缺乏话语权。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就需要彰显学生的平等地位,既要让学生平等参与,也要让学生平等表达,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同时,为了彰显制度决策的合理性,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以民主方式来决策制度内容,使班级制度真正成为双方的思想共识。3.设计契约执行的实践流程班级契约规定了师生的行为规则,是对具体事宜处理方案的基本约定,是解决班级管理局部问题的实践依据。流程是指特定契约规定如何执行的程序步骤,流程和制度是契约问题的两个侧面,不可分离,也无法相互取代。流程规定不合理,会使契约难以执行或者难以达到应有的成效,契约制度的实践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契约执行流程。契约执行的实践流程主要是把契约执行的过程分解开来,针对制度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别形成实践方案,目的是解决契约执行顺序以及不同阶段的执行主体和需要解决的事宜等。为此,首先,对于契约执行的流程设计提炼契约执行过程中重点问题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流程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掘解决重点问题的核心需求,整理所有的问题信息,排列优先级,确定流程环节的大概顺序。其次,要在此基础上,按照契约执行需要,确定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规定不同环节步骤的实践任务。最后,流程环节之间要流畅地传递信息,才能使流程步骤逐步向前推移。在确定了流程顺序之后,还要就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设计合理路径。综上所述,由于班级中的师生角色划分,班级管理基本上由教师主导,学生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样的管理很难促成学生自主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加强个人行为自律,班级管理必须要构建契约文化,使班级管理成为师生双方的约定和履行诺言的过程,这是班级管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目标的必要路径。契约文化以诚信为内核,倡导平等和自由,因此,班级管理中的契约文化建构关键在于落实,以实践来孕育契约精神,以道德来规范契约践行。
参考文献:
〔1〕肖振南.班级治理:以“平等”和“对话”重构班级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24-26.
〔2〕刘素芹,陈洁洁.以生为本理念下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厘定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0,(9):59-61.
〔3〕蔡心轶.基于契约管理模式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41-43.
〔4〕刘朝莹,霍平欣,李思思等.基于“行为契约”原理的家教新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8,(6):50-51.
作者:李建辉
- 上一篇:医院内部审计新型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小规模猪场生猪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