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班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16 11:21:36
导语:五年制高职班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班干部队伍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纽带作用,而传统的“深井”式班干部组织结构使他们“各自为政”,互不关联,只听从班主任的指令行事,缺乏灵活性和内驱力。本文提出将赋能式对话沟通的方式贯穿于班干部队伍建设中,通过激发班干部成员的内驱力,提高其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班干部团队的分工与合作,积极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打造一个高度灵活、积极、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团队。
关键词:班干部;赋能;内驱力;主动性
班干部团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纽带作用,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能影响他们周边的同学,进而带动整个班级,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周围环境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班干部自身的观念和职责也不断变化,纯说教式的灌输教育已很难达到培训班干部的要求。而运用恰当的心理赋能有助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干部增强自我认知、自我接纳以及自我成长。
一、赋能和赋能式对话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对赋能的研究逐渐深入和扩展开来。赋能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人、组织和社区三个方面,个人层面的赋能即心理赋能[1]。本文语境下的赋能是指学生在班级氛围中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以及对班级管理的分析理解、对班级其余同学的影响力、明确完成目标的成功因素并付出行动和努力实现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生活的掌控感、未来的希望感和自我的效能感。赋能对话其实就是从心里赋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倾听、解读、鼓励的有效对话方式增强学生的内在能量,发掘学生的心理资本,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和勇气面对遇到的挑战。
二、赋能式对话模式
“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犹太教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教育中教师的谈话“不是孤独的思想者与他自己的独白,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思想上平等,人格上独立[2]。赋能对话不只是交谈,更多的是指民主平等的“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每次“对话”后对方会更有信心,内心更有力量。赋能对话更能促使学生干部通过内心驱动激发行为驱动,从而进一步获得较强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教师赋能学生。积极倾听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用“我句式”告诉学生你的感受用启发式提问帮助学生明确行动方向。教师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首先建立链接,先清晰描述他值得肯定的行为,看到他的闪光点,说出他在老师心目中的正面形象,肯定学生的小进步。其次,作为一个有效倾听者,在谈话中觉察对方的微表情,觉察自己有没有打断、评价或者命令学生,让对方产生不舒服的感受。只有对学生感兴趣,产生好奇心,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接纳,才有助于走进学生内心;另外,适时给予学生回应,并用开放性的提问鼓励学生表达内心想法,比如用“我句式”代替“你句式”告诉学生: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用启发式问题来代替说教和提要求,激发内驱力,让学生主动设立目标及明确行动方向。最后,提问学生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行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头脑风暴,用边赋能边支持的方式一起想出改进的办法。(二)学生自我赋能。停看选择行动。当遇到困难,情绪比较低落时,试想自己上方有个摄像头,而此时自己是观众正在观看此片段。当按下暂停键,和此时的体验在一起,并觉察和挖掘自己的内心,以及情绪背后的底层原因;接下来,看自己当下的目标,要去向哪里?从未来而来,看到自己的未来目标,构建愿景从而激发信心,试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当下这个方式,还有哪些可能性;接下来进入选择环节,看到多项可能性以后,选择一条最优的方案,选择正向解读并选择有效的行动直达目标;最后,立马行动!例如,劳动委员因为同学不配合值日,怀疑自己的领导能力,导致情绪低落。先按下暂停键,看自己初心,当时当劳动委员的初心?当下的目标又是什么?除了情绪低落还有哪些可能性,看完可能性后选择最佳方式,当下行动!
三、赋能班干部团队
要打造一个优秀的班干部新型团队,一方面,需要学生干部对自我岗位清晰,目标明确;另一方面,整个团队要有同一愿景,力往一处使。另外,需要建立班级文化氛围带动整个班级前进,最后,需要完善班干部制度来评价和检视。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借助赋能对话赋能班干部团队,不断提高成员的自我价值感、效能感,培养出新形势、新媒体与新人才,让每一个班干部成员也成为一个引领者,赋能其他同学,成为赋能体。(一)设定班级组织结构。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一定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在班干部在选定和任用中,可以采取企业的竞争机制,让班干部通过竞聘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竞聘意愿和工作决心,并采取全体学生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有意愿度、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班干部[3]。班干部的职务称谓可以借鉴企业相对应的称谓,以营造企业氛围,同时设立部门和职务,规定职责如下图所示。通过职务称呼上的改变,让学生逐渐适应企业环境,创设企业氛围,从而为学生赋能,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二)描绘共同愿景。目标是人生的方向,是大海中的指南针,是沙漠之中的北斗星,有目标存在,才不会失去未来。同样,班级也需要一个共同目标。首先,班干部需要描绘一个共同的愿景,建立共享、互信、相互合作的班干部作风,并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其次,需要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让每个班干部在明确班级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相对应的职责,使班干部把班级的总体目标与个人理想融为一体,结合平行教育,集体和个人彼此成就,通过共同认可的目标和愿景,让大家明确方向感,既满足其近期的发展需要,又为其一生的发展赋能[4]。开学初期,要求班级每个人制作愿景卡片,包括立志声明和目标等,并张贴在全班的梦想树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营造了氛围增强了班级文化性,而且以公示的方式起到了相互检视的作用。另外,发扬民主管理加强班级事务公开,让全班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构建重大决策全班参与的平等协商机制,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以推进整个班级前进。(三)建立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群体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作风、以及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是行动导向。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学生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能有效激发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建立班级文化是赋能班干部必不可少的部分,下面从两方面入手浅谈班级文化的建立。1.物质建设——硬文化。结合专业建设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布置整洁、实用、有归属感、有文化性的环境,让班集体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室的布置体现“每一面墙都要说话”,可以张贴梦想树来引导学生设立目标,或者创设班级图书角来营造书香氛围,同时在宿舍的布置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时代特征,挖掘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来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精神建设——软文化。班级精神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的内驱力和核心。比如我们班级精神文化追求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勤学致用提升认知,积极向上、自我发光有亮度;修德立身提升自我品德,点亮他人有温度;慎思明辨、笃行致远,思维敏捷有深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班级名称、班训、班风、班级口号和班歌,体现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另外,依据班集体精神需要及文化诉求,结合活动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打造有用、有趣、有料的宣传平台,加强班级文化自信。(四)完善考评制度。缺少考核与评价的班干部团队随着任职时间的加长,他们的工作热情会逐渐减,对待班级工作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所以完善的考评制度会赋能班干部,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参与班级管理[6]。在这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同样可以通过借鉴企业员工的考评制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班干部团队,以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结合信息化手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量化考评办法,对班干部进行考评,予以加分或扣分。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并利用在线会议,跨时间、跨地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快速地传递班级信息。每个月、每个学期分别进行汇总,并根据学生的分数进行星级评优。评价多元化,可以通过班干部本人、团队成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参与评价。全面的评价内容,科学的评价原则,多元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班干部团队积极的应激状态,更好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事务中去。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班干部团队培养理念和培养举措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以适应全方位的教育改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核心,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来发挥主动精神。同样,未来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也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组织管理、人际沟通、积极心态、自主学习能力等,每个班干部都是引领者、也是自我赋能体。本文将赋能式对话沟通的方式贯穿于班干部队伍建设中,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想法,同时通过有效倾听、平等对话,为班干部团队赋能,助力班干部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心理赋能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6-17.
[2]余丛.对话理论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关系建构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3]陈雪平.中职学校班集体建设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J].职业,2017(05):22.
[4]俞彬彬.心灵沟通,对话赋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2):65-66.
[5]王玉祥,刘文惠.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J].大学教育,2013.(13):77-78.
[6]惠大海.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0.
作者:王琳 顾志斌
- 上一篇: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法规课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