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文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9-16 11:10:34
导语:高职院校中文教育教学改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等教育法》在我国的推行,使更多人清醒地意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其价值、意义、地位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对中文教育重视不够,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普遍缺乏。由作者张栋科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行动路径》共分为六章19节内容,该书立足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困境,聚焦于专业群建设的价值误区与逻辑偏差,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分析知识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角色定位和反思高职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困境的观察视角从“社会需求”转向“个体生涯”,进而从“职业生涯导向”价值取向、“双联动”行动逻辑和基于生涯追踪平台的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尝试建构了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体系,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该书对于高职院校的中文教学改革和探索尤为值得借鉴和参考。
当前,高职中文课程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是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高职教育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中文课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呈现出了一些不足,有些教师依然沉迷于多年之前编写的教案,殊不知,如今的教学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往,加之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引起了学生不满。中文课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蕴含着无限的乐趣。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根本不能带领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价值,也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以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不理想。其次,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积极性不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的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影响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在课上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创新性,学生对课堂中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他们对中文课程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教学质量提升无望。这些都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注意。再次,是所用教材缺乏创新。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往往按照统一的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师并未针对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扩展,这就使得陈旧的书本知识无法满足朝气蓬勃追求新事物的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似乎只是一种口号,得不到有效落实,学生记住的只是书本中的知识,创新性、自主性都没有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学习不能实现突破。最后,是课堂中的互动性不强。不管是教与学,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增强都是提质的有效方式,也能让课堂中形成更加融洽的氛围。经调查了解到,课堂中师生双方互动性不强,这对课堂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尽管教师都能做到按时进入课堂,但他们课后从来不主动与学生谈心,只是把理论知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灌输给学生,没有以互动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如何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中文课程教育教学: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教学规划。高职院校要把握住当前的发展形势,树立良好的全局观,致力于课堂质量的提升,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确定了这样的出发点之后,制定合理而完备的中文教学计划。与此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思想特征、心理诉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让课堂对学生产生无限的诱惑力与吸引力,能让他们轻松学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课程改革的要求能真正落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其次,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也在不断提速,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日渐突显,职业教育必须要承担起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与创作的空间,重视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再次,是改变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形式。尽管课外实践教学引起了足够重视,但中文课程教学却一直强调了理论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改变这种情况,以创意写作为改革着力点,尽管不以培养文学家为目的,但最起码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高职院校中文教育的开展,要服务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写作型人才培养也是一大重点。在中文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贴合,引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与学校,感受生活的精彩,在实践教学中接受磨砺,创建完善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刘丽娜
- 上一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与对策
- 下一篇:工资薪金福利涉税与社保费基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