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2-09-15 08:38:45

导语:肉牛养殖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肉牛养殖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内牛肉市场迎来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但肉牛产业中还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育种水平不够高、牛肉生产加工企业不够强、牛肉产量增速不能满足国内牛肉需求等问题。本文在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分析国内肉牛养殖业现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为构建现代化肉牛产业,保障国内牛肉供给提出了扩大政策宣传、加强政府监管、提高牛肉加工生产企业业务能力、构建政府监管下的企业带动个体养殖户的新型生产结构等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牛肉生产;肉牛养殖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居民肉类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同时对肉类产品的品质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进国内畜牧业升级并保障国内重要肉类农产品供给能力,国家鼓励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业,并鼓励各地方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与畜牧业发展现状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在政府的扶持下,国内肉类消费结构转变,牛肉消费量迅速增加,国内肉牛养殖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国内肉牛养殖业发展背景

(一)国内牛肉消费量增长迅速

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居民对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肉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以牛肉为代表的高蛋白低脂肪红肉消费在家庭和外餐消费中迅速增加。虽然牛肉消费环境相对复杂,难以收集具体的消费信息,但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居民牛肉购买量增加、餐饮业持续繁荣和进口牛肉量增加迅速等数据中可以得到印证。根据一般规律,居民收入增长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并改变饮食习惯,饮食中主粮占比会逐渐降低,肉类占比相对增加,特别是以牛肉为代表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元素全面的肉类食品。牛肉消费主要分为家庭消费和外餐消费。近年来家庭消费除了从实体店购买牛肉外,通过网络购买半加工牛肉进行烹饪的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外餐消费的迅速增加成为近年来拉动牛肉消费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2022牛排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牛肉消费量为884万吨,环比增速达11%。牛肉消费中,高端牛肉增长量尤为明显,虽价格高于普通牛肉2.7倍,但消费量已连续6年呈现上升趋势。

(二)牛肉消费缺口不断扩大

近十年来国内牛肉产量增速略显缓慢(见图1),在2003-2011年间,在保障自给的同时,牛肉实现了少量出口。但在2012年后,国内牛肉消费需求扩大,净进口量迅速攀升,从2012年的4.9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212.7万吨。

二、国内肉牛养殖产业的现状

国内肉牛养殖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大,结构较为合理。肉牛养殖体系大体可分为四部分:饲料生产、肉牛养殖、屠宰运输和加工销售。

(一)饲料饲草业迅速发展

根据肉牛的生长规模,需要同时使用饲料和饲草进行喂养。面对国内肉牛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反刍饲料和饲草均出现了需求缺口,这也促进了饲料饲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现代养殖业以舍饲为主,因此饲料工业是支撑现代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饲料生产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能够反映养殖业的发展程度,改良饲料品质和增加产能可以为养殖业增产稳产提供保障。近年来,国内反刍动物饲料加工业发展较快,饲料种类日渐丰富,产量迅速增加。新增反刍饲料生产企业数量也屡创新高,并产生了一批龙头企业。反刍饲料产量常年占饲料总产量的4.4%左右。2017年后,反刍饲料产量和占比都有所增加,到2020年产量达到1318.8万吨,占总产量的5.22%。同时,大型饲料公司对研发环节和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较低,反刍饲料产品质量相差大、数据化程度较低依然是反刍饲料生产销售中的短板。“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现代饲草产业发展,饲草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表现出“产量增、质量优、模式多、作用大、效益好”五个特点。2020年,饲草产量达到7160万吨,全株青储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50公斤,并且良好率达到90%以上。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以粮草轮作和豆禾混播为代表的种植模式得到有效推广。要实现国家制定的国内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达到85%的目标,补齐饲料粮生产不足的短板,需要优质饲草总产量达到1.2亿吨,目前还存在近5000万吨的产能缺口。

(二)肉牛养殖的分布与规模

我国有悠久的养牛历史,但均以役使用牛养殖为主。现代肉牛产业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发展较快,在20世纪90年代后快速发展起来,形成东北、中原、西南和西北四大优势产区,优势产区牛肉总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80%以上。国内肉牛养殖中小规模养殖场和大规模养殖场并存并重。家庭养殖和小养殖场的小规模散养模式虽然在逐年减少,但目前仍是国内最主要的肉牛饲养方式,每年出栏量占总量的60%以上。年出栏量在100-499头之间和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数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肉牛出栏总量增长的动力。2020年国内存栏最多的20个规模畜牧集团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46.6万头,占我国年底牛总存栏量的0.5%。肉牛行业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缺少大型和全国性牧业集团。在牛存栏量方面:从20世纪末到2014年期间,由于农耕用牛的减少,我国期末牛存栏量在持续降低,从1995年历史最高点存栏1.32亿头降低到2013年最低点的0.89亿头。2013年后国内牛肉消费增加调动了养殖户的增产热情,但受到疫病影响和能繁母牛数量的限制,存栏量在震荡中增加缓慢。同时牛肉进口量的迅速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养殖利润的增长,限制了肉牛养殖业的扩张。2018年后受到国内牛肉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和非洲猪瘟的影响,牛肉需求更加突出,肉牛养殖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各地政府也适时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在融资贷款、土地划批和行政流程等方面实行便利。牛肉养殖加工企业的持续利好受到广泛关注,相关企业新增注册数量持续增加。如2020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58.4%,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到了73308家。国内年底牛存栏量也因此较2017年增加523.3万头达到了9562万头。在牛肉产量方面:在1996年至2007由于农用机械的不断推广减少了役使用牛的需求,役用牛和肉牛的同时出栏推高了牛肉产量,牛肉产量从1996年355.7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626.2万吨。2008年到2016年间,肉牛年出栏量没有明显提高,牛肉产量在小范围内波动,年产量保持在613万吨至629万吨之间。2017年至今,规模化养殖场占比的增加,稳定提高了肉牛的出栏率与出栏量,加快了优质肉牛品种的推广,改善了饲养环境,升级了饲养管理技术。肉牛养殖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了肉牛育肥时间降低,出栏酮体重提高的进步,其中育肥技术较高的育肥场,杂交牛胴体重可达到374kg/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肉牛养殖业的升级实现了牛肉的增产稳产,牛肉产量从2016年的616.9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672.5万吨。

(三)屠宰加工企业的现状

肉牛屠宰加工业经历了从初期的个体加工屠宰为主到现在的大型专业屠宰场和中小型屠宰场并重的局面,经过技术引进和创新发展,目前国内拥有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其中规模化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世界先进加工能力,有较为固定的肉牛来源,能够在产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中小规模屠宰场虽然屠宰设施较为简单且缺少稳定的肉牛来源,但因为场户数量远超大型屠宰场而提供了国内市场上大部分的冷鲜牛肉。近年来,由于能繁母牛存栏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和肉牛出栏量增长缓慢造成了市场上牛源紧张,同时屠宰加工业却因为产能提升迅速而形成了产能过剩,实际开工率不足设计能力的一半,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四)大型农牧企业经营中的困难

大型农牧企业作为养殖业中规模大、技术高、带动力强的行业代表,经营范围一般涉及肉牛养殖到最终销售的全部环节,资金需求大,管理复杂,同时企业自身发展好坏关系到能否快速实现肉牛养殖产业的升级。和国内其他产业的龙头企业相比较,肉牛产业的大型农牧企业利润率略高但整体经济实力更弱。中小型农牧企业发展过程中常面临疫病风险、利润较低和资金紧张等问题。龙头企业也常在经营管理、资金运营和风险防控等方面遇到困难。牛肉产销巨头内蒙古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出现的外资争夺公司控制权导致公司高层动荡和河南伊赛集团由于资金链紧张进而申请破产就是国内畜牧企业发展中遭遇困难的案例。综上而言,多而不大,大而不强的国内农牧企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五)新冠疫情对国内牛肉消费与贸易的影响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增加了世界各国牛肉生产与贸易的难度。由于国内高效有力的防疫工作及时控制住疫情风险的蔓延,牛肉消费仅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外餐牛肉消费受到较大影响,防疫常态化管理后牛肉外餐消费就恢复了正常。在牛肉贸易方面,国家常根据防疫需要而暂停与违反防疫规定或检疫不达标产品对应的出口国或出口企业间的贸易。2020年5月,澳大利亚4家牛肉出口商因违反双方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的检验检疫要求被我国暂停进口,这四家肉类加工厂占澳洲对华牛肉出口额的35%以上。2021年9月,巴西的两家牛肉出口商因包装上经常检验出新冠病毒残留被我国暂停进口。澳洲和巴西同为国内进口牛肉的主要来源国,牛肉进口贸易受阻给了国产牛肉扩大销售的机会。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呷哺呷哺就曾表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减少购买进口牛肉,增加国产牛肉的购买量。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后,牛肉的进口贸易和国内牛肉消费得到全面恢复,不仅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三、中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机会与对策建议

牛肉生产加工业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涉及部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养殖户的通力合作和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养殖加工业的提质升级。要实现现代化牛肉生产加工链的协同发展,就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政府制定顶层规划并对产业发展进行监管,充分发挥畜牧企业的带动整合作用,激发中小养殖场户的生产热情,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的不同形成各具特点的地方养殖业,将政策优势、技术优势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终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创新升级。

(一)加强政府政策的宣传与落实

政府根据国内养殖业发展现状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肉牛养殖业发展。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国内牛羊肉自给率要保持在85%左右,鼓励各省市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牛羊养殖业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积极发展牛羊产业。江西、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均制定了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从政策、组织、技术、金融保险多方面提供保障,并对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和产业大县实行激励。发展肉牛养殖业应充分了解并利用国家政策,在品种改良、增加规模化养殖场户、提高能繁母牛存栏占比,增强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入手,解决长期以来限制肉牛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各地政府应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畜牧业发展环境,坚定养殖场户增产稳产的信心,让其了解可以利用的政策,抓住产业发展窗口期,培养一批现代养殖企业。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对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和肉牛生产加工企业加强监管审查,预防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保障与企业合作的中小养殖场户利益不受到侵害,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加快饲草业和饲料业发展

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饲草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达到9800万吨,牛羊饲草需求保障率达到80%以上。各地方政府应根据要求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饲草生产模式,扶持饲草生产企业,充分挖掘饲草生产潜力,引导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种养结合。同时,要努力挖掘优良牧草新品种,中国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表示我国目前在18亿亩土地外,至少拥有2亿亩可以用于生产饲用谷子的土地,通过种植这种在北方旱地亩产达400-600公斤的杂交谷子可以缓解我国目前饲草不足的问题。饲料加工企业应响应政府号召,加紧研发更加高效低价的反刍饲料,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料保障。

(三)加强农牧企业建设

农牧企业在产业协作中起着联系上游养殖业和终端消费者的作用,是分配产业链利润,稳定产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应提高业务能力,扩宽业务领域,加强企业管理能力,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军者。肉牛养殖企业和科研机构应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努力实现本地育种,培养一批适合南方生长、良种率高的肉牛新品种。企业应改善养殖结构,增加能繁母牛和良种肉牛的占比,建立一批架子牛繁殖基地,为各地中小养殖场提供架子牛购买渠道,降低南方从中部和北方购买架子牛育肥的费用。积极构建政府监管下以企业为中心,服务和引领中小养殖场户的生产组织结构,实现企业为中小养殖场户提供技术与渠道服务,形成区域内架子牛供给、肉牛收购、疫病防治为一体的肉牛养殖产业,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企业应提高管理能力,发挥自身综合实力的优势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合理设计产能,规避企业发展风险,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产能浪费和资金紧张。企业的管理层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借鉴成功案例,学习其中的关键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克服本地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创新,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情况开发特色肉牛养殖模式,发展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强实力的牛肉生产加工企业。

参考文献

[1]张贺.基于合作博弈视角的肉牛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2]石自忠,王明利,胡向东,等.我国肉牛养殖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2):1-8.

[3]杨振刚.从肉牛养殖到牛肉消费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C]//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中国牛业科学》编辑部,2016:26-30.

[4]曹婷,李汉丰,刘诚,等.我国肉牛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11):79-82.

[5]高奇.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2-5].

作者:布娲鹣·阿布拉 张立昌 李明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