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路径

时间:2022-09-14 08:58:00

导语: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路径

摘要:基于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事业单位随之步入转型变革阶段,将“节约、廉洁”作为事业单位运行、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的品质原则。财务管理创新则成为事业单位亟须关注的一项内容,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实现单位“阳光财政”状态,从而不仅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的安全性,而且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在新时期发展局面下实现稳定、健康生存发展模式。因此,本文就新时期事业单位创新财务管理的需求及必要性切入,重点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根据现状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便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路径

信息时代下,财务信息也凸显全新特征,如果依旧采取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则无法全面满足我国事业单位发展需求。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财务管理趋向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事业单位为更好追求市场发展,需关注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加大竞争优势,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创新优化工作。事业单位想要创造更多价值,必须强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财务管理路径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需求

事业单位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是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背景、趋向新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运行,事业单位为了在复杂市场运行现状下获取稳定地位,且确保单位职能发挥充分,实现长期性生存发展目标,需要创新、变革单位财务管理从而实现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求。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等文件,同时大力实行绩效评价、数字财政等举措,旨在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虽然做出了很大努力,但面对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重要发展阶段,财务管理实施现状中仍旧存在问题。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持续运行发展,事业单位需加强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一般情况下,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整体实现长期性生存发展具有必然性联系。面对这一现象,事业单位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务管理规范化条例机制,如根据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制定职工管理制度、贯彻“勤俭办企业”方针等,事业单位需全面认识创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单位特有体制要求,结合业务运行特征,通过不断创新优化财务管理,有效处理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1]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关于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多反映在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应对所处的内部、外部环境变化情况,甚至存在隐蔽违规、违纪行为的情况。由于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盈利企业结构,财务管理目标和需求不同,加之深化改革进程推进,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对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向营利性企业运营模式为方向靠近;二是向行政单位靠近。面对上述两种方向,使得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质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更加明显。[2]

(二)预算管理不严谨

通过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便于单位业务活动运行初始阶段更好实现资金需求、分配及使用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现行资金的充足性,而且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行为制约力度。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依旧存在不严谨问题。首先,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内容及重要性了解不到位,在制订财务预算计划环节中,多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修订,制成全新预算计划。该种财务预算方式不仅缺乏合理性,而且会降低相应预算指标的针对性。其次,财务预算工作旨在向单位财务工作提供帮助引导,促进各项业务活动实现有序运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既定财务预算计划尚未充分结合实际现状,导致预算方法脱离实际需求,缺乏合理性。最后,部分事业单位中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即尚未实现“专款专用”,影响财务管理整体实施效果。

(三)费用支出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财务绩效考核评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依旧存在,其考核结果真实性、精确性依旧无法保障,不能准确反映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在资金使用中,仍旧存在“重使用、轻管理与绩效”的问题,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无法真实反映出单位管理水平与效率。另外,由于事业单位具有支持类别丰富、项目复杂化等特征,专业性要求高,但资金管理、审核工作落实不到位,考核标准未实现统一化,且极易流于形式。[3]

(四)现行预算制度决定资金管理缺位

为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绩效,办公费用使用效率的提升最为重要,因此在申请采购费用时,部分单位因受到招投标体制的制约,使得申请费用无法达到相应工作开展的标准。部分地区办公费用拨付通常是以部门人数作为计算依据的,这加剧了费用使用的制约性。[4]除此以外,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忽略了对部门资金的制约,致使资金使用过于随意,监管工作缺陷暴露。然而,传统财务会计人员仅注重财务管理核算、运营收支等情况,尚未对事业单位负责人提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5]

(五)财务未深入业务,财务服务业务的效果不显

基于当前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重心需要向管理会计转型,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方向,即业财一体化。借助信息手段来增加财务部门对业务情况的掌握程度,将财务工作嵌入业务活动。但实践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仍然存在部门隔阂,财务部门不了解实际业务情况,业务部门也未认识到财务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彼此信息沟通不通畅。财务工作基本还处于业务后端,无法有效参与业务活动,且反馈给业务部门的信息由于时效性、难理解性等原因而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财务服务业务的作用未得到有效体现,财务管理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6]

四、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路径

(一)优化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

我国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机制主要需做好以下两点:其一,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明确内部控制标准,有机结合绩效考核工作与财务预算工作,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数据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提升事业单位核心竞争能力;其二,将现有绩效评价结果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并且根据财务指标的完成度作为核算工作的基础内容。[7]财务制度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关键依据与行为规范,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结合自身现状完善其内容,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确保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方针得到贯彻落实;二是财务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8]另外,全新财务管理制度侧重点的重新组建也极为重要,一般多集中于制度、法律法规层面。其中制度方面重点是基于管理人员职位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日常行为。例如:出纳工作环节,管理人员严谨采取日结账,同时防止与现金产生直接触碰。事实证明,落实到位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规范职工行为,而且有助于形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开展的一项制约性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单位资金分配、使用效率与管理质量,而且对单位整体服务质量优化做出巨大贡献。关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重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计划编制工作。在具体编制环节,除了需要结合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运行现状、加强财务管理目标引导性作用以外,还需要全面落实相关法规,如预算法,强化单位预算协调性,有效防止财务预算背离实际发展需求,以此来达到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制约性的目的;其次,为了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谨性,预算指标编制工作也是一项重点关注的内容,且在新时期发展中,事业单位预算指标确定需以内部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资料数据作为基本依据,从而制定出合理、规范、合法的预算指标,保障预算项目建设的真实性、有效性;最后,为了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需提升预算工作的精确性。[9]在贯彻落实预算中,安排财务管理人员负责监管,实现“专款专用”,最大限度规避防范预算问题发生,从而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实施效果。

(三)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经费大多依赖于国家与地方财政拨付,造成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缺乏正确深入认知,资金管理工作忽视使用效率与投入产出比例,不重视资金使用监管工作及价值,导致在现行财务管理中,不断出现财务与会计重叠的情况。[10]事业单位需改变优化现有财务管理理念,充分明确部门职责,最大化发挥管理职能,合理调整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指标,提升其工作针对性,将资金使用效率视为考核主要内容,从而不断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加强管理会计发展

现阶段,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在管理会计发展中需紧随我国相关政策与科学技术的脚步,在全面性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自身的特殊性。管理人员编制会计报表时需多方面、多重点地完成编制工作,不能完全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这样会降低管理会计实施的意义与价值。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管理方法应当保持与自身发展方向的符合统一化,进而完善单位内部规范,推动事业单位长期性发展,保障会计转型与社会环境的契合度,从而有效提升会计工作实施成效。[11]

(五)构建业财一体化新格局,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还需要重视业财联动,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使得财务部门可以深入到业务一线,更有效地参与到管理决策、业务管理优化等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价值作用,促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市场经济主体。[12]在业财一体化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改变财务工作思维。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心应从基础的核算向管理转型,财务人员需从事后核算走向业务前端,更准确地了解业务情况,及时调整财务工作,将财务审核从事后移到事中、事前,从而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控也从业务末端推向业务前端,促进业务和财务的双向融合,让财务价值在业务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为此,财务人员要重视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从业务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去配合,发现当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协同解决。同时,基于信息沟通的考虑,财务人员需将财务语言通俗化,使得业务人员也能轻易理解财务反馈的信息,便于业务可以更好地配合财务工作,提升业财协同效应。第二,流程再造。业财一体化的推进,需要财务部门同步根据信息化发展重构业务及财务管理流程,利用系统集成采集业务、财务信息,并有效传递给信息需求者,便于财务部门更好地将财务工作嵌入业务管理环节,从前端强化数据管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的有机融合,使得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多维数据中心,设置数据分析模型,从而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满足领导和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第三,优化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业财一体化模式下,事业单位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划分责任,确定各岗位任务和工作内容。实践中,针对财务管理创新、业财一体化落实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还应设立业务财务岗位、管理会计岗等,由更专业的人才负责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进一步优化岗位职责的划分,确保各岗位间可以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同时将财务管理创新工作合理地分配到各岗位、各人员,更好地推进业财一体化开展,加快财务管理创新,实现财务管理转型。第四,革新信息系统,搭建共享平台。步入智能化时代以来,各单位、部门都需紧跟时代发展进步。事业单位需搭建财务共享平台,推进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便充分落实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13]实践中,事业单位需加大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引入功能更全的ERP系统,结合业务、财务流程等,优化ERP系统、OA系统的功能,使得其能满足管理会计应用、业财一体化发展需求。同时,统一各系统数据编码原则、口径等,搭建共享平台,统一管理财务及业务活动,实现单位运营各环节数据的实时共享,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五、结束语

在最新财政体制运行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相继出现较大变化,特别是面对“放管服”“三定”相关规定的出台,事业单位发展逐渐趋向规范化、合规化。想要优化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形成“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体系,还需结合财政体制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积极落实单位财务预算工作,加强资金管理的实时监管力度,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质量,便于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特有职能。

参考文献:

[1]李延伟.创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索[J].财会学习,2020(9):50-51.

[2]陈喆.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J].财会学习,2020(8):84,86.

[3]齐玉红.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探讨[J].财经界,2020(12):208-209.

[4]谢小丽.新会计制度下的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创新探讨[J].财会学习,2020(8):72,74.

[5]刘小燕.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措施研究[J].中国商论,2019(16):115-116.

[6]李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2020(25):186-187.

[7]朱晓燕.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16(3):56.

[8]刘新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35):121-122.

[9]韩盼.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5):4-6.

[10]孙琦.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建议[J].时代金融,2011(36):57.

[11]王忠峰.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J].财经界,2020(22):170-171.

[12]李艳莉.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87-188.

[13]王孟玉.新时期下如何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时代金融,2013(24):85.

作者:刘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