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及业财融合相关问题
时间:2022-09-14 08:50:50
导语: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及业财融合相关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科技创新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科学研究的自立自强成为了新时代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整个行业呈现出集中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向,随着国家对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调整,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更迫切,科研机构优化改进财务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能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引作用。在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中,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实施以业财结合为背景的财务管理转型,树立起财务管理的基本意识,让财务管理能够真正为国企的重大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本文将以业财融合的理念为视角,分析国企在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并对目前国企在业财融合理念下进行财务管理转型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效的整改策略作为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有利于国企在复杂的环境下对资源进行统筹配置,提升管理质量。在新经济形势下,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国企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与风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国企的发展不相匹配。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财务管理中探索业财融合的新模式,谋求发展的新机遇。业财融合模式能够通过内部控制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益,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对国企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企业各部门间应打破传统界限,加强沟通合作,创建业财融合新模式,并推动业财融合在企业内的实践与发展。
1国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
从国有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关注度最高。因此,如今粗放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不能够适应国企的发展需求。国企在新的发展需求之下,需要积极推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运营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对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会在会计准则的规定下,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要求对各项业务进行核算,其所具有的灵活性相对较小。但是由于企业的业务内容繁多且复杂,这就容易导致业务与财务之间出现明显的矛盾,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实现良好地协调与沟通。业财融合能够有效降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沟通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让企业各项业务与财务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地对接,进一步提高企业战略的执行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问题
2.1业财在战略层面尚未达到高度统一
从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财务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存在不同的关注点,因此工作诉求也有所差异。对于业务部门而言,他们更加关注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例如,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时更注重支出、轻视收入,对于是否完成目标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缺乏精细管理,以至于除了政府资助预算之外,其余的项目资金难以完全得到保障。这种问题会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关键节点处存在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国企对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业财融合工作认知不到位,业财融合的关键在于将业务与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对接,防止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时尽可能统一业、财两部门工作目标,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然而从实际看来,业务和财务两个部门信息不对称时有发生,业财工作目标不同也是大多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为制定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对经营成本、资金流动等加以控制,始终坚持“节约开支”,力争在严控成本支出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业务部门工作关注如何完成业务指标,强调开源增量,缺少成本控制意识。由此可见,财务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目标很少实现协调与平衡。另外,因工作侧重点不同,对风险认知程度不同,业财两部门之间的矛盾问题频发,阻碍业财融合的推进与实施[2]。
2.2财务管理缺乏统一标准,阻碍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就企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先看系统独立应用方面,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市场中。企业积极引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其智能化含量,于是资金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开始在企业中应用,但是数据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过程存在困难,历史数据的碎片化和复杂化,再加上人员操作不当,很难让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在线上一键更新,甚至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其次,国有企业的系统信息化整合混乱,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其使用的系统软件也有所不同,在长期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下,系统间也形成了独立运行的模式。信息系统间的接口未打开,数据标准、口径等未统一,数据无差别传递尚不能实现。
2.3业财融合制度不全,财务管理效果不佳
国有企业现行的财务工作程序中缺少事前和事中的深度参与,难以对企业业务活动经济性进行预测分析,实际上这也是财务管理缺乏战略性、全局性的表现。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的投资方面来看,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往往以开辟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等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注重市场机会,而忽略了风险影响。财务审核也只是审核其战略选择和经营的合理性,从而配备科学的经济支持。从业务立项上来看,企业业务对市场的经济测算不严谨,投资决策不科学,财务未全程参与到业务规划并审核投资决策,导致业务实际开展效果与目标存在较大差异;[3]。
2.4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建设仍需加强
实践中,业务部门在与财务部门沟通的时候仍然采用纸质的内容进行传递,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需要进行多次面谈和交流。而且各部门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也未统一,如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的时候使用的是业务办公系统,财务部门则应用ERP系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系统应用板块未打通,造成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同时部分企业的领导未认识到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为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增加了难度。
2.5缺少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不能深入到业务活动中了解业务内容,在传统财务处理观念的影响下,对业财融合下的财务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等不到位,知识体系未扩充,系统化思维缺失,同时对管理会计等知识也了解颇少,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不能满足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从整体层面为职员提供系统性的培训、激励机会仍需加强,工作内容增多,很难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
3国有企业加快业财融合进程的具体措施
3.1正确认识业财融合,找准业财融合战略定位
清晰明确的目标、合理可行的计划是确保业财融合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制定目标与计划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对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或者项目活动范围加以明确,然后就企业的项目特点、项目运行现状、项目管理模式等内容予以充分调查,并加以分析,基于调查分析结果制定合理可行的业财融合计划。在开展业财融合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将其工作重点放在数据分析、预算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上,并基于这三部分内容,提升工作质量,促使业财融合效率的提升。数据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都与企业项目运行息息相关,且其分析管理的科学有效性直接作用于企业项目开展的有序稳定度,因此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切勿采取单一固化的处理方式,而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业财融合计划,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慎重处理,从而确保业财融合模式的落实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秩序。
3.2促进部门沟通交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就必须要和业务人员共同合作,让生产运营的方式得到改进,提高企业的绩效。因此,需要强化和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保证财务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从业财融合视角出发,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其与奖惩制度相对接,确定考核标准,设立监督机制,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进和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例如,某企业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增加或调整部分考核指标,如业务部调增应收回款天数考核比重,质量部调增产品质量信息收集完成度等专业指标考核。或者应用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设置KPI指标,促使财务人员主动分析业绩数据,对比财务预算与业务计划,体现价值动因,修正业财融合下的价值创造模式,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3注重业财融合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
预算管理即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业财融合的一大途径。在预算编制阶段,企业必须对外部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内容进行全面调查与系统分析,并与业务部门密切沟通,充分掌握项目运行现状及发展态势,从而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同时,采用多样化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针对不常发生的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可采取零基预算法;针对一些比较固定的费用开支,可采取增量预算法;针对变动成本、利润等与业务量密切相关的内容,可采取弹性预算法等等,以此来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预算执行阶段,企业首先需要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当预算目标确定后,对总目标进行层层细化分解,并将其落实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确保“工作到人、责任到人”,然后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动态跟踪预警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予以实时监控。当预算执行超出预算编制范围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企业还需定期开展评估会议,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解决措施,针对后续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提前预测。
3.4注重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硬件条件及系统能力
第一,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购买先进的硬件设施,同时还应当重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并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对系统应用进行改进和完善,促使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企业应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改造,打通业务和财务工作的对接口,同时还要完善信息搜索和导出的端口,以供企业人员及时了解某一方面的具体信息和数据。企业应加强业财融合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其他办公系统的结合,如企业应打通该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端口,将企业其他系统和软件中的数据及时上传和分享到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平台系统中,实现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第四,企业还应当加大对信息化平台系统的安全费用投资支出,聘请专业的数据安全人员定期清理信息化平台的风险因素,及时规避一些风险,维护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安全。
3.5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组建业财融合专业队伍
第一,企业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研讨等形式,学习新的财务内容以及新的财务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二,通过实地勘察、模拟演练等形式,组织财务工作者深入项目内部,学习项目知识,了解项目运行过程,并将经营意识贯彻至财务工作当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强化财务的管理职能;第三,由于业财融合下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服务性质,所以财务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财务专业知识与财务数据分析技能,服务企业的业务发展;第四,除了更新的财务专业知识、正在进行的项目知识以及相应的沟通交流能力外,企业还需要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水平加以提升,从而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4结语
在现代国有企业的管理中,面对竞争严峻的外部市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选择业财融合模式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业务活动的全面管理。国企要想获得长足发展,业财融合是必须进行的工作。但是,在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总会出现很多难题,制约着国企的未来发展。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将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与经营趋势相结合,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组织关系进行优化,增强财务分析能力,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业财融合重塑企业内部流程,打破业务隔阂,建立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促使业财融合不断深化,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光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2022(11):15-17.
[2]史慧.试析如何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J].中国产经,2021(16):60-61.
[3]张婷.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实施的问题与路径[J].商业文化,2021(13):78-79.
[4]何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问题及优化建议[J].全国流通经济,2021(07):41-43.
作者:杨 静 单位: 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上一篇:乡镇财政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 下一篇: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