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策略
时间:2022-09-13 11:32:27
导语: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奋斗一百年,领航新征程”,当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理念,从全方位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去构建一套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不断与创新创业理念相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双创”达到“双赢”。从大学生职业规划出发考虑,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上需要深入研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实行在当下教育模式中紧跟国家政策指挥棒的有效融合教育方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融合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上升,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对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虽然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许多学生还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证书,但这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经验,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仍然侧重于学科体系和系统知识,忽视公司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高等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资格培训内容都是为了使学生成功通过各种高级技能评估和技能测试问题,在工作方面的帮助并不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融合项目进行深入探究,并得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思政教育不断融入到各大高校当中。2012年国家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开始正式建设,2018年工信部也发布了首批育人示范基地建设指南,这些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协同育人项目指南明确指出协同育人项目的真实方向,包括创新创业等相关的项目建设。2020年的指南明确了该项目的要求,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确高校该如何去进行创新创业的落地与实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民生问题的发展,为了对抗全球经济下行的相关压力,国家也在不断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从学习书本知识到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之前对自身的前景有一定具象化认识,学生思想层面能够感受到更加立体的东西。不仅是加强学生的认知,许多院校纷纷加入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行列,开设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些学院取得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时间不长,也没有积累很多经验,人才培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这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解决,势必阻碍其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效果。具体而言,不同的院校面临着不同的人才培养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融合模式欠缺、学生的主动性和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等,另外,思政教育的深度、广度、融合度不足,从实践中培养人才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面临的困境
1.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只注重个人专业知识的培养,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欠缺。较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没有合理的定位,认为只要精通自身的专业知识,就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样的思想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生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经历,工作方向认知不足。或是在流媒体的冲击下,一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很好找,钱很好赚,通过一些快节奏的方式就能实现创业,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受到流媒体的影响,去利用法律的“擦边球”获取利益,或是做出一些越过法律法规的事情。高校思政教学需要带领学生认识正确的经济形势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多方面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加强与社会方面的接触,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2.教师对学生关注度不够
大多数老师因为日常工作的关系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较少,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断层影响。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指出学生的缺点,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交流,更有可能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破裂,后续工作没有办法展开。教师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度、了解国家相关就业创业的政策,在和学生的谈话中要多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观点进行肯定,发现学生的长处,结合学生自身优势和国家形势政策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方案。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策略
1.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创业方向
教师在日常思想教育普及工作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规划,更要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学生来咨询老师相关创新创业问题时,老师不能觉得该项目距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较远而草草应对。教师应该理性帮助学生分析当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一些具体事例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制定出个人多才多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谓多元化,是指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适应社会环境,它是学生培养的方向,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最终追求。为此,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切实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国家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分阶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主要负责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专业性。第三阶段可以看作是创造个性化人才的重要阶段,更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在学生有以上基础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2.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转变
思政教育需要深入到学生中研究建设方案,对于过程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注意时间的管理和规划,教育要实事求是、遵从教育客观发展,不可以好高骛远,要在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积极与教育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思想。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要进行合理的宣传工作,鼓励各地方教育部门效仿,实现全社会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基于思政融合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在实施的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成效,需要教师有耐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一味地相信权威机构,认为在书本上的内容就是正确的,要走自身的创新发展之路,面对问题要勇敢地提出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与外界保持沟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相应的平台。带领学生多接触外面的社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体会到创新创业思想教育的核心。
3.加强教师工匠精神培养
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工作。一是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传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二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把师德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高校要重视师德教育,加快形成尊重师德的教育环境。
4.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结合
依托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相关平台,能够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好地支撑,其中包括各类竞赛、生产实习、大学生毕业设计、学位论文等,也可以依托这样的平台达成相关教师与企业在科研项目上的合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去构建创新研究、创新创业课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含义,去践行真正的创新创业理念。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产教融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产教融合的出现,无疑缓解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解决延伸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使人才有了新的修养,实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它的现实意义是突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上升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二是实现了企业行为与教育行为的无缝衔接。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有着更深刻、更积极的形象,可以创造双赢的格局,使得紧密结合的产业链和人才培养的主题更加鲜明,它可以根据需求,结合学校人才与社会岗位人才来培养行业人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此外,依托学校科研项目和企业的实际项目,在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方向中发挥的效益也显而易见,可以形成产教融合的品牌效应,逐步提高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有助于提高校企资源共享水平。
5.制定渐进式的课程体系
充实课程体系、增强吸引力与影响力、实现多能力的培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思政教育结合,而课程体系的逐步发展又使得高等学校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进,保证了课程的丰富性能满足思政融合的教学条件,也能为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提供帮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易到难的程序强调课程安排,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基础学习、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此外,该原则还可以与创新创业培养人才相结合,按照初级难度、中级难度、高级难度的层次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成长动力,这样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关键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规划课程的开展,利用多维度的方式将创新创业的观念渗透到学生思想中,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8):20-22.
[2]刘磊.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就业与保障,2020(23):70-72.
[3]徐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22):85-86.
作者:周波 单位: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 上一篇:沉积岩石学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 下一篇:儿童钢琴教学情感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