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光机电一体化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13 08:48:37

导语:职业院校光机电一体化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院校光机电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传感器被大量应用到现代关键技术领域,如何在职业院校开展光电技术教学是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职业院校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真实情境模拟,对如何开展一体化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职业院校;光机电一体化教学;智能制造;核心职业素养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构筑人才培养科研创新高地。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更新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担负重要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任务。智能制造会在新时期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光电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下面就如何开展好光机电教学展开分析。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集光电技术和信息学技术以及其他综合机电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导了现代工业技术新的变革,激发了工业体系的飞速发展,它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工业4.0设计和智能加工制造中的应用尤为显著。现代工业技术在创新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更高,光机电技术的发展方向趋于绿色化,技术拓展面广,开发的潜力巨大。光机电一体化在特征上涵盖了机电技术的所有内涵,丰富和扩充了光学和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

1职业院校本体分析

职业院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教育、生产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推进创业创新,加强思想培养,建立家、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完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主体功能,构建职业培养新机制。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疫情的影响加速了国内行业整合和专业建设。为了实现经济破局,我国正在加速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这一新发展形势将对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产生新的影响,也对各职业院校建设成人才培养高地提出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对于光机电课程的开展较晚,研究开发的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组织的开展。职业院校要从自身本质出发,研究适合自己的教学内涵。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初中生为主,部分为高中学生,从学生的质量管理上看,教学内容起点要低,应用性要广,项目要针对学生进行设计,管理要符合企业质量认证。职业院校的教师虽然很多是“双师型”教师,但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还是不足,缺乏现代工业技术的淬炼,要上好光机电课程,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到企业去实践,才能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职业院校的本职工作是培养更多符合现代技术标准的技术人才,在学校的规划发展上,要加强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从顶端规划和设备更新上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投入足够的财力和人力进行设备采购和教具研发,从而更好地服务光机电课程教学。

2课程地位确立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立新发展理念。课程体系建设要符合经济发展要求,顺应教学改革的新动态,建立新业态。坚持创新理念,统筹发展,统筹学校、专业、企业三大结构,统筹改革、创新、科技三大动力,将行业理念和专业技术融入课程建设中去。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了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融合了智能控制和绿色发展技术,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地位突出,也是未来智能控制的发展导向,可见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课程开发,强化工学一体的教育理念,重视职业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注重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光机电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中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强调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的专业养成。要强化课程的核心地位和发展方向的导向作用,夯实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在专业能力、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创新发展上不断更新完善,建立科学的教育模式。

3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

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大部分是建立在工学一体化的基础上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导向是学生的职业发展,基础是学校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操纵者是教育管理者和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德国双元制得到启发,我国的一体化教学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制度不断完善,投入不断增加,人才体系越来越成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体系的成长。

3.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地位

教学的发展一切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学体系的完善也是通过对学生的教学来实现目标的。一体化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走上成功的道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学校教学中,教育涵盖了知识培养和技能训练以及行为导向的内容,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体现,是否以学生的人生规划为主线进行一系列教学体系改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工人,学校也就实现了教学的本体价值。

3.2树立人生价值导向

教育的目标是成才,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学校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教学体系要完整地包含学生的发展。教育改变认识,技能实现梦想,优质的一体化教育体系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机遇,针对性的专业建设会让学生内涵更加丰富,技能更加熟练。一体化教学要以人为本,倡导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正确的人生导向可以让学生的人生道路宽阔而平坦,成长更加迅速有效。

3.3校企融通,实践发展

职业院校的特色是入校即入企,学习即工作。一体化教学要建立就业导向机制,教学中融入企业6S管理,以行业标准来进行技能和素养考核,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中去。德国双元制的管理模式就是以职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前提,校企融通的教学管理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要承担学生的部分教育课时。从目前国内教育的发展来看,由于体制的问题存在,企业更多的是起到指导作用,很少投入学校教学中来,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先导作用,教育中总是靠学校的自我探索去实现,这样就限制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企业引领、行业先导,从实践中提取工作任务,进行企业鉴定,从而更好地促进一体化教学发展。

4探索教学新模式

教学要创新,要打破旧传统,建立新常态,要凸显内涵式发展模式。当前,一体化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破而后立,如何改,怎么改,改什么,成为教学探索的主体,新目标、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人生规划、更可靠的专业职称、更丰富的思政理念等。教学改革要乘势而上,推动教学发展从口号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既要注重专业技能、道德品质、意识形态等“硬核”的发展,也要注重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等“内核”的提升,让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力。职业院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学生成长的方向是明确的,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

4.1企业任务引领

职业院校学生偏向于实践,教学中可以弱化理论分析,强化专业实践,任务设立上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进行引领,教学效果更好,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和现实更加贴近,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教学任务的设立要符合新技术的要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认知替换教师思维,更加有效地实施一体化教学。

4.2工学一体化教学

光机电一体化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生活实践的提炼需要由丰富的专业知识做基础。让学生了解光电技术,应从接近开关的认识开始,了解现实生活光电开关等器件实践应用,可以更好地加强知识理解和拓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能动性,学生会越来越成熟,成长也会越来越快。

4.3大赛引领

竞赛已经成为时尚,世界竞赛、国家竞赛、地区竞赛和行业竞赛的开展极大地刺激了专业发展,智能制造领域,光电技术成为主导,也是目前竞赛团队研究的核心战略。专业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技能提升,在教学中适当引进比赛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通过大赛提升专业地位,提升理论修养,完善职业素养。大赛机制的引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重视技能学习,促生知识增长和专业提升,强化学习效率。

4.4优化体系建设

光机电课程涵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往往在三年级以上开始课程学习,前期的体系建设非常重要,要打好学习基础。譬如夯实继电器控制基础,强化电机线路设计和认识,丰富机床线路训练和排故演练,深化PLC基础学习和编程训练,延伸变频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的知识学习。课程体系建立上要循序渐进,要有侧重点,可适当弱化基础理论的学习,要强化专业理论提升和技能培养。强化工作任务的认识和分析,通过步进分析、层级递进,让学生的专业不断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5结语

光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路很长,需要在发展中探索求新。在企业生产中,随着光电技术的应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走入学校简单,更重要的是融入企业,踏上社会。教学一6S体化模式建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新学习,投入新工作,建立新目标。通过就业导向,引入反馈机制,及时修改和完善教学分歧,构建标准化教学环境、真实化教学情境,减少教学的成本,增加人才的产出,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价值。笔者坚信,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素养建设,发展高质量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一定能指引学生前进的航向,引领教学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更多荣誉感、成就感和获得感,一定会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萧泽新.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于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