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9 10:54:28
导语: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践行,思政教育受到各大高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相融合也逐步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而食品安全课程本身就蕴含着浓烈的思政教育色彩,为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将着重探讨课程思政形势下如何开展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实践,促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进行,以期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使其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继而为国家培养出有道德、有纪律、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食品安全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课程通常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生物性危害、食品法律政策等教学内容,在渗透、融合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天然的优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并高效利用课程思政资源,采取合适的方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资源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检测技术、检测方法、法律政策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懂得食品检测的方法与技能,积极肩负起检测并维护食品安全的重任,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思政下食品安全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思政政治工作有意识、有计划地贯穿于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稳步有序地推进育人工作,促进学生的专业基础、道德素养双重提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鼓励他们为保障食品安全、消除民众食品担忧付出个人努力,着力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促进国家在新时代下稳步发展,尽快实现民族复兴。
三、课程思政下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实践路径
1.引入现实案例,协同推进德育智育教学。食品安全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通过引入现实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认识到食品安全隐患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升华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之效。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食品安全专业课程的研读和分析,深入挖掘并全面梳理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要素,积极探寻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的融合点,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选取合适的方法促进思想教育元素全方位、深层次地渗透并融合于专业课程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快速理解和深刻把握,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比如在讲到食品安全危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入“三鹿奶粉”案例,向学生讲述此案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不达标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激发学生捍卫食品安全的斗志。同时,教师要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食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未来踏入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不忘初心,坚持底线,积极捍卫食品质量安全,严禁一切对人类身体有害的食品流入市场。切不可为了经济利益而罔顾民众的身体健康,更不可因经受不住诱惑而丧失道德与法律底线,一定要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争取做一名有责任感、有荣誉感的食品质量捍卫者。”由此使学生在分析案例、反思案例的过程中升华道德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顺利实现德育、智育的目标。2.丰富教学形式,提升立德树人成效。食品安全课程涉及大量繁琐且复杂的知识点,学生难以快速准确地理解及识记,并且很多知识特别是融合德育的课程知识相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反思中领悟其中的真谛,继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全面推进。所以,教师在将思政教育渗透于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时,要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中汲取知识、领悟真理、陶冶情操、升华境界,逐步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例如,在开展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地搜集信息,了解“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认证的标准要求和认证程序,分别从产品价格、质量、销售情况等多维度入手评估有认证标志的农产品的市场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份逻辑清晰、内容完整、详略合理的专题报告。通过此方式令学生认识到近年来国家为实现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从内心深处增强对国家、对政府的认同,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情况深度融合,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价值的高度统一。教师还可以热点话题为媒介,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比如在开展食品安全评价教学时,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讲述2018年发生的中国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形成“科学伦理”意识,认识到科学技术也需要遵循道德伦理,不可突破人类底线,否则就会引发人类的灾难;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课程之后,告知学生在一周后举行一场以“科技改变食品行业”为主题的辩论赛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划分的正反方搜集相关资料,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对食品行业产生了积极与消极兼有的影响,比如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也衍生出了“是好是坏还有待验证”的转基因食品,鼓励学生在自我思考中领悟知识、提升道德水准。3.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促进食品安全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在中国教育领域受到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应用。教师在开展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工作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选取合适的方式、时机融入多媒体技术,通过清晰的图像、有趣的视频、生动的动画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并展示食品安全课程知识。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继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政教育,深刻认识到保持诚信品质的可贵性,鼓励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准,保持诚信正直的优秀品质,自觉遵守法律政策及伦理规范,任何时刻都要将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例如,在对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等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时,考虑到此类知识点比较密集,有些学生缺乏对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的全面认识,不清楚中国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发布的一系列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家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为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付出的一系列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助力国家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消除一切食品质量的隐患,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2014-2020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播放一段“3·15晚会”视频,揭露不良商贩的违法之举,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大力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旧有很多商家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食品质量监管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充分地发挥监督权,让一切不良商贩、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无所遁形。4.坚持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是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且通过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主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聆听到不同的评价声音,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的认识,理智地认识到个人在课程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秉承不骄不馁的态度弥补不足、巩固优势,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提高专业素养水平,继而在教师的谆谆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塑造健全积极的人格,实现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在完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技能教学工作后,教师可向学生布置一项以“我是食品质量检测员,我为食品质量安全负责”为主题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讲述“我”作为一名食品质量检测员应如何对食品进行检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同时要讲述劣质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等对身体的危害。教师在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一要遵循“及时反馈、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特别之处,让学生在教师的赞美与激励中增强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打击,以防止他们对食品安全课程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二要分别从“知识掌握、思想意识、责任态度”等多维度入手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人在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为其针对性的自我提升指明方向,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并以此为导向合理地调整教学策略。三要打破以往教师评价作业的单一评价格局,引入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教师通过批改和评价作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情况;学生自主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纠正意识,加深对已犯错误的认识,避免后期再犯;学生互评能够使学生在检查其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警示自己不要犯错,从而起到警示、纠正的作用。
四、结语
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既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又能够引导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实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高校教师要加强个人能力及道德素养的提升,积极接受新理念、新方法,并将其灵活合理地应用于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成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为学生创造交流、探讨、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稳健持续发展。
作者:赵海姣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上一篇:旅游区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 下一篇: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