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及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方法
时间:2022-09-09 10:13:00
导语:视唱练耳教学及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我国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就是一项基础性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听、唱、析、辨等多方面基础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本文从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出发,对高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视唱练耳;高职学生;音乐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视唱练耳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整体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能力很强的学生必然在视唱练耳的训练表现十分突出。因此,对于那些立志从事音乐事业的人来说,他们一定要从视唱练耳方面认真学起。
一、视唱练耳学科与高职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简介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十分基础的一门课程,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发展来看,视唱练耳包括乐理、听音、识谱、辨音等多方面内容。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视唱练耳课程在越来越多的音乐学院里得到了普及。同时,通过不断实践教学,老师们总结出了更好的视唱练耳教学思路、模式以及方法。视唱练耳教学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通常都是通过听和唱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力度感、和声感,不仅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让学生领悟到音乐作品深刻的内涵。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和目的
视唱练耳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理论性的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乐理、视唱、练耳。我们通过音乐实践会发现初级和声、曲式结构、基础乐理等基础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该门课程要把音乐分析、和声、基本乐理等课程充分结合到一起,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视唱练耳教学按照我国音乐学院的基本界定,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的识谱视唱、听辨、音乐感知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掌握乐理,清楚在音乐表现中各个音乐要素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并且要让音乐和其他学科实现有效联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所以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应该与音乐教学实践的总体目标相契合,即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为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高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能力是指理解、感知、创编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要想在未来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高职学生就必须努力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通过对音乐能力的研究,我们会发现音乐能力强的人在调性感、节奏感、听觉表象能力、旋律感以及力度感方面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能力[1]。由于在高职学生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视唱练耳的基本作用就是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而进行视唱练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加强学生对音乐各声部关系的准确辨明与理解能力;第二,加强学生对音乐记忆能力与和声听觉方面的练习;第三,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节拍感练习;第四,加强学生对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力。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高职学院的音乐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性,采取科学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和音乐艺术感知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对音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动力[2]。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培养节奏感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节拍感、速度感以及强弱感得到加强,这三个方面在音乐作品里是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节拍、音长、音强从而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的节奏,适应各类节奏风格的音乐,掌握体会音乐与准确演唱的能力[3]。老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听记训练时,让他们尝试听写节奏与识谱读节奏的交叉练习,从而使学生的节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内在的律动感。在老师逐步引导和培养之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辨别节拍与节奏模式的各种技巧,通过内心律动更好地把握各种音乐作品的节奏。在音乐理论方面,老师要让学生对各种音符组成的基本节奏类型特征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十分熟练地掌握各种音符和时值的关系,并且熟悉各种节奏型的组合与变化规律,能够听出、拍出、念出各种节奏型准确时值的能力,熟知律动特征、节拍节奏与音乐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老师还要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辨、听节奏节拍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节拍准确地组织节奏,进而掌握各种节拍的规律和特点。老师可以在学生掌握节拍的基础上,播放各类音乐作品中的一段旋律,让学生进行听辨节奏练习,也可以弹奏某个音乐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读出或者拍击出节奏,从而加深学生的节奏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教会学生正确打拍子的方式,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不同拍的强弱和拍点,同时保证稳定速率。老师可以通过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打拍子方式并掌握基本的节奏型,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进行应用,提取作品里的节奏型进行听辨练习,然后再将旋律声部的节奏型写出来。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感的培养
在音乐风格的表现以及主题的表达方面,和声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声就是两个及多个不同的音程依据一定的乐曲规则组成的声音组合。老师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和声方面的训练,提高声音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使得学生们拥有多声部的协调、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感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4]:
(一)传统方式下的和声感练习
传统的和声训练方式都是由老师采取钢琴教学培养学生的四部和声与和弦的连接听辨能力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和声感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和声听觉,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各类和声的效果。例如,老师在C大调的练习中可以采取边听边唱的形式来训练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听完后对不同和弦的色彩、性质、效果进行区分,并且要求他们对各自出现的错误进行再次听辨练习直至完全掌握。老师在结束前面的训练后,可以再让学生开始C大调四部和声与和弦的连接听辨能力的练习,在对各种音调开展的和弦连接过程中,运用差异化的手法进行训练。例如,听辨小三和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很多个非小三和弦里放入一个小三和弦,从而让学生掌握各类和弦的规律。此外,老师还可以采取构唱的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和声感,根据每节音乐课所教的调试调性以及特色和弦,合理设计和弦构唱练习,使得学生在应用和弦时的灵活性能够得到提升。
(二)与音乐作品结合开展声感的练习
老师除了要对学生开展传统声感训练之外,还要通过结合音乐作品来加强对学生和声的训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与传统声感训练互为补充。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在唱好自身声部旋律的同时对不同声部之间应具有的转位和弦的效果保持关注,通过采取这种思路的训练,学生就能逐步结合现实音乐作品去精准地理解和声旋律,从而提升他们的和声感知能力与运用能力。
四、视唱练耳中旋律感的培养
旋律通常都带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表达音乐主题和音乐形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旋律感,要指导学生对练习的曲式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与理解,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辨别出来各类旋律的走向及规律。同时老师还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各类旋律节奏的复杂程度与音程大小进行分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旋律感[5]。
(一)旋律模唱训练法
旋律模唱指的是练习者用最短的时间去准确记忆一段旋律,然后尽可能准确地哼唱出来,旋律模唱水平是重要的音乐能力评判标准之一。旋律模唱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控制力与意识。老师先要指导学生对给出的音乐旋律进行仔细聆听,然后在没有任何提示下打拍并记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最后老师要让学生对刚才听到的旋律进行还原,凭借记忆再现音乐旋律。老师通过采用旋律模唱训练法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找出自身在旋律、力度、节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纠正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能力。
(二)旋律填充训练法
旋律填充就是根据旋律原有的调式与节奏对其进行发展和补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所增加的旋律和原有旋律的调性风格一定要保持一致,不可以随意添加。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调式等进行准确判断和分析,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完整地认识并掌握新的乐谱,随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旋律的发展走向实施填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力度感的培养及训练方法
力度指的是音乐表演和音乐曲谱的强弱程度,同时也是音乐风格的一种表达方式。创作者进行音乐创作时,不能将所有力度的强弱变化全部标记出来,因此演奏者在表演时就需要凭借自身的音乐感觉,并且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行发挥,这样才能够将力度的细微差别呈现出来,从而展现出音乐作品的精髓。反过来讲,如果表演者对音乐作品中的力度变化判断是错误的,那么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思想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力度感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音乐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转换的处理技巧,其中最关键的是要采取非标记性力度练习方式。在音乐作品中,那些没有被明确标注出来的力度符号就是非标记性力度,然而这些非标记性力度恰恰是整部音乐作品的精髓,它们体现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因此演奏者在一开始一定要对乐谱开展细致认真的分析研究,对音乐作品中的那些力度符号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做好相应处理。与其他能力相比,在音乐表演中的力度处理能力是最难以掌握的,却也是最为重要的。表演者在演奏音乐作品时处理力度的方式主要有4种:第一,在下行旋律时要减弱唱出,上行旋律时要渐强唱出。通常情况下表演者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同时这也是十分常规的处理方式。但当有特殊情况出现时,演奏者就要凭借自身对音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来进行处理。第二,多次重复的音符需要渐强处理。一个音符如果在音乐作品多次出现,或者是节奏与旋律多次重复,那么就说明在此处作曲家有强烈的情绪需要表达,这种时候表演者就要有意识地逐渐加强旋律的力度,从而使相同的内容表达出不同的韵味。在视唱练耳教学时,老师可以使用音响作品或者使用一些较短的视唱曲,组织学生开展听辨结合的分析练习,引导他们精准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与深刻内涵。第三,如果一种节奏型在旋律中第二次重复出现或者在乐曲里多次重复出现,表演者就要采取不同的强弱力度来表现。第四,在一首乐曲里,如果音乐末尾的旋律是由连续的相等时值的相同音级组成,那么最后几个音级则需要减弱处理或者顿音处理。以上这4种处理方式同样也要作为对学生进行力度感培养的重点。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声感的培养、旋律感的培养以及力度感的培养,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姝.基于音乐能力培养的视唱练耳教学策略论述[J].黄河之声,2020,(13):1.
[2]罗丽娜.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课现状及思考[J].祖国,2018,(01):162.
[3]龙腾.浅谈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以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大众文艺,2017,(06):263.
[4]张艳.高职视唱练耳课程职业性与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探索[J].黄河之声,2020,(05):72-73.
[5]李华.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效率的研究[J].艺术评鉴,2021,(13):147-149.
作者:刘颖慧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 上一篇:低碳经济型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 下一篇: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