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时间:2022-09-08 11:38:31

导语: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摘要:在湖南大力推进“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航空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素质职业人才的紧缺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当前湖南航空产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剖析当前航空类职业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课程结构优化、重点企业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培养与“三高四新”战略相适应的航空职业人才。

关键词:航空;“三高四新”战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2020年12月,湖南省将“三高四新”作为未来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一概念,首要使命便是以先进高端制造业为引领,助推湖南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1]。航空工业是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是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航空发动机更是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工业是湖南省“十四五”期间打造的三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正面临产业升级与调整,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生产单位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要素[2]。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助力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立足航空产业发展方向,对接航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提供高素质职业人才保障。

1“三高四新”战略下湖南航空产业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三高四新”战略的推进实施,湖南航空产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备,全省已集聚了以航空新材料、机载设备及零部件为主的上游产业,以中小航空发动机、飞机起落架、辅助动力装置、轻型通用飞机、无人机等为核心的中游产业,以北斗卫星应用、航空维修保障、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为主的下游产业[3],涉航重点企业近500家,产业迎来了时代发展机遇与挑战。为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区域航空产业发展,更好地为涉航企业提供高素质职业人才保障。走访产业主管领导和专业对口的5712厂、608所、331厂、山河科技等部分重点涉航企业,通过对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相关企业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岗位能力及资格认证要求,已就业人员的岗位、职业发展和工作适应反馈等方面开展调研,解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等3大问题,优化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

1.1航空产品制造、装调岗位需求占比大

根据企业访谈交流和毕业生网调结果显示,涉航企业对具有航空制造技术相关专业背景的高职人才需求量大,主要为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岗位(约72.4%,其中航空器/动力装置零部件机械加工约70%、整机装配调试及维修约30%),其次为相关产品营销、售后(含驻外服务)等(约14%),质量检验、监督岗位较少(约8%),其余岗位如喷涂、行政仅占5.6%。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职业人才核心是要掌握必需的机械、电子、航空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掌握车工、铣工、钳工和使用专用设备及工量具的能力,具备识读零部件工艺图纸和简易数控编程的能力;同时由于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基本具备操作计算机办公及绘图软件的能力,和一定生产组织管理、质量管理、控制能力。这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重点考虑。

1.2“即招即用”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由于航空产品零部件具有结构复杂、公差要求严的特点,涉航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尽量做到“即招即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人才招聘方面,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部分龙头企业还有获得省级甚至是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的“隐性条件”,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被合适的企业录用。(2)在薪资待遇方面,毕业生在进入企业经历短时间的入厂培训后,企业往往会给新进员工分配师父。新进员工将经历跟着师父“学习”、辅助师父完成加工任务,直到“出师”后独立承担加工制造任务的过程,“出师”后在绩效工资方面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出师”的速度,影响着薪资待遇。(3)在职业发展方面,一般来说技能人才就业后会经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路径,可以通过参加国家、省市、公司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迅速提升技能水平和职称等级,为企业提供更强的技能保障,打造技能方面的“金字招牌”。

1.3个人素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

质量制胜长期以来一直是涉航企业坚持的战略之一。一方面,生产过程的高质量意味着质量成本的可控,不同于汽车工业,航空领域产品数量少、加工过程长、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等贵重材料广泛使用,使得单件零部件的成本居高不下,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对于降低生产过程的损耗浪费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无论是通航还是军用航空产品,安全可靠要求较其他产品更高,以适航举例,历史统计数据表明,由于运行和飞机本体造成灾难性事故的概率大概是百万分之一[4],这对零组件、单元体、成附件的质量提出了较为严苛要求。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反馈到技能人员上就是对个人素质的严要求。如员工的“诚信”对于涉航企业来说是红线,操作者在对部分质量问题、人为缺陷的刻意隐瞒就可能对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对企业造成声誉和经济的严重损失;“细致”是航空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由于单件成本高昂和严谨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保障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浪费的重要执行准则。因此,对于航空企业而言,除了高水平的实践能力之外,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质量”意识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是关乎企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当前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背景下,湖南省航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但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紧缺。目前,在航空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明显短板,不能完全匹配涉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造成了学校不断批量、快速地输出航空专业学生,企业却难以招收到满足实际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最终导致航空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非专业工作、企业快速发展面临人才局限的供给和需求不完全匹配的局面。根据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的偏离

虽然目前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开设了航空相关专业,大量培养航空专业人才,但是实质上在人才培养上并未认清航空制造相关岗位内涵,未能明确区分航空专业与一般机械专业的实质区别。具体表现在,专业定位与课程支撑不能完全呼应,例如航空零部件车工、铣工、钳工等核心能力,仅仅依靠少数数字化制造技术、机械加工等专业课程是无法完全达到专业要求,所教授的一般零件加工知识的深度不能适应航空制造专业的需要。另外,教学中的实践授课方式所占的比例也存在问题,理论教育时间过长,真正用于航空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实践时间太少,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人才培养实践的时长还有较大差距。

2.2实训环境、操作设备与企业实际的偏离

开设航空零部件制造课程所必须具备的实训环境、设备条件(如:五轴车铣复合机床、三坐标计量设备等)、资金条件以及职业技能师资能力的缺乏,从而出现压缩实践时间和实践强度的情况,学生无法获得贴近于企业生产制造实际的实训计划,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在在校期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出现与实际企业要求的偏离。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不能激发师生在实践互动教学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国内现行的教育模式下,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除开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学生的各项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航空制造专业又有别于一般机械类专业,在“诚信”、“细致”等品质上有较高的要求。但事实上,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强化对职校学生心理状态的引导,品德和素质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缺失,难以激发学生对航空制造专业的兴趣和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

3与“三高四新”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三高四新”战略实施背景下重点涉航企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分析,通过对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立足本校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探索建立与“三高四新”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3.1优化课程结构,建设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育人体系

精准匹配湖南航空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小微配套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创新航空装备制造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对接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技能竞赛内容、“X”证书标准融入专业课程,开发航空零部件加工制造、航空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等综合实训环节,对接职业竞赛项目覆盖“X”证书“初、中”系列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政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对涉航企业实地调研,从企业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从企业劳模、先进事迹中提炼思政案例,结合航空类专业课程及思政类课程教学特点融入航空特色思政内容,将“航空报国”、“质量制胜”、“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要求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2对接重点企业,产教融合培育高水平技能人才

对接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与周边重点涉航企业深度合作,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合作组织实施教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成立校企联合育人基地、校企航空制造中心,共同建立了集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训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形成了专业群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同企业合作组建学徒班,实施“双导师制”分配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教学活动在学校和企业间交替进行,在校学习和在企学习时间1:1。从企业选派一线工程师、企业高管等来校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实施“校内基础学习—企业认知实习—校内专业学习—企业跟岗实训—校内提升—企业定岗”的工学分段交替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专业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同时合作设置精英班,按照指向不同、侧重不同,单独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择优进行精英培养。普通班注重横向拓展,以培养工艺设计、操作为主;精英班注重纵向拓展,以培养应用研发和研发辅助人才为主,深入学习行业新技术,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工艺工装设计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

3.3引进行业专家,组建“双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

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技师人才,通过校企共建等方式,以企业首席技术专家、特级技师为核心,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为引领,行业名师、职教名师、企业技术专家、技术技能大师为中坚骨干,建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组建省内一流、师德高尚、技能拔尖、教学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每年举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也为进一步助推和深化学院“三教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水平,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制定实施“互聘互兼”工程方案,每年选派不少于10%的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校企共建企业教学工厂、校外培训基地,满足教师的企业历练、挂职锻炼。通过企业任职、培训,攻克技术难关,提升技术技能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黄.融入“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推动湖南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J].教育观察,2021,10(41):91-93.

[2]齐向阳,司颐,晏华丹.多元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182-183.

[3]湖南日报.振翅高“飞”——2021湖南航空制造业合作对接会举行[EB/OL].[2022-02-01](2021-07-17).

[4]大飞机报.《大飞机报》重点推荐:十的负九次方:航空安全与人为因素[EB/OL].[2022-02-01](2019-11-19).

作者:黄蔚 李墨琪 黄安迪 何苏博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