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分析
时间:2022-09-08 08:35:42
导语: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甘肃省会宁县水土保持发展现状和成就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及人居环境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本文从提高水土保持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监管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会宁县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水土保持;会宁县;思考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形南北长114公里,北部东西宽90公里,南部宽40公里,呈倒葫芦状,地表支离破碎,东高西低,主要由梁、峁、沟谷三部分组成。全县总人口50多万,总土地面积6439平方公里,属半干旱气候区,年蒸发量1728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完成综合治理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梯田1665平方公里、水保林1133平方公里、荒坡种草1052平方公里,封山育林170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33.93%。
1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1.1水土保持工作是推动
新时代新农业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会宁县水土保持发展现状得以发现会宁县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首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会宁县荒山和坡耕地依旧是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其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年5600吨/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县还有242.15万亩坡耕地急需治理。其次,是需要提升会宁县现有的部分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新时期农村的迅速发展,地平、路通是耕作的基础条件,从20世纪开始,会宁县部分梯田由于诸多问题,成为了农业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例如,部分梯田建设标准不达标、地面宽度和平整度情况差、田间道路和设置不配套不便耕作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导致撂荒弃耕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乡村振兴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在这一背景下,为了突破乡村发展瓶颈,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乡村振兴铺好前进的基石。
1.2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
农村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问题的办法近些年来,会宁县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收获一些成效。尤其是在改善小流域气候,发展农村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效果良好。但是随着会宁县经济、社会的进步,居民对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水土保持方面,需要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范围,重点针对农村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问题,进行水土治理和改善。因此,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则显得更加重要。
1.3水土保持工作是应对
当代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自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来,会宁县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批复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写及备案很到位,但是会宁县还有部分房地产项目、农村的道路改善项目、砂场及石料厂的相关建设项目暂时没有受到很好的监管,没有被纳入水土保持工作的范畴中,导致这些工程在项目的取土、挖沙等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治理,不断造成新的问题,加重了水土流失的危害。不仅如此,在相关纳入监管的项目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执政执法体系,导致项目建设前、中、后,难以估计全面,仍然存在“先破坏后治理”的问题。因此,在生产建设项目中,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一大体现。
1.4水土保持工作是推动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人才发展的载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关系到项目方,也关系到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整体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了解,依据这些了解,才能提出更好的管理对策,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近年来,会宁县在相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检测技术,和有力的人才支撑,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的需求。一方面,基础部门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认识不到位,监测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在监测技术手段、监测设备等方面,存在落后缺乏的问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和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工作的推进,必然要求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人才发展能够协同跟进,满足其工作的需求。
2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
生态环境改善,是振兴乡村的前提。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作,因此需创设新的思路,采用新的办法,提高乡村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
2.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强度,提高防治工程质量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由于青年劳动力的流失,超过97%的农民期望改革现有坡耕地,实施坡改梯,甚至退耕还林(占总人数的2.3%),期望通过这一方案,进而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而仅有0.2%的群众无所谓,由此可见土地对农民群众的重要性。根据最近几年国家投资计划安排会宁县的情况,下达任务量小,难以满足会宁县水土流失治理的需要。因此建议,一方面,继续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提升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量,做到因地制宜,防范为主,尤其是作为重点治理对象的坡耕地,更要能够提升百分之百的重视程度,进行综合治理和改善,减少水土流失,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生态的向好发展;另一方面,对全县已实施的老旧梯田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即通过打破地、户、村界,整山系、整流域统一规划,使得田面水平、宽度至少在10米以上、便于机械化耕作,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效益的有机统一。
2.2因地制宜发展小流域
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要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还需因地制宜,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的生态效益。打造经济、舒适、安全、和谐、美丽、健康的农村人居环境。首先,就需要改善小流域生态经济,通过水润林、林固土、土保田、田养人等一系列操作,构建循环生态治理体系,防止生态治理的片面化,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主循环。其次,要能够推动生态小流域建设。在生态小流域内,建淤地坝,种防护林、经济林等,实现农业生产与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相统一。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将耕地质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周围居民,实现乡村环境的整体改善。
2.3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
理的监管,实现精细化监管坚持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为平台,利用遥感影像,初步实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信息化监管。通过制图软件,利用遥感影像,结合设计图,来实现对水土监测工程前、中、后的评价,促进工程项目的体系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管理水平。今后管理系统的界面底图加载半年或季度更新的遥感影像,国家和省级随时可以监管水土保持工作,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都可以软件系统中获取各项治理工程的情况,了解其项目实施进度,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监测管理。
2.4推动水土保持监测信
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组织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监测管理,还需要落实相关责任。要能够建立推进水土保持的信息化组织,明确各自的成员分工,加强领导和组织纪律,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升监督检查效率,制定评价考核指标,为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作者:韩弘志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 上一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高职校园封闭管理工作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