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9-07 08:34:12
导语: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品德一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广且就业率高,但是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企业岗位技术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工程地质勘察行业技术更替周期的缩短,设备技术提升速度出现区域差异的现象明显,企业的业务范畴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工程地质勘查人才的实践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高职院校部分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的符合自身产业发展的技术人员的需求;[1]随着社会需求增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断涌现,企业与高校联合开设的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实施,但是在针对企业要求的专业化培养仍需进一步规范考核,提升校企联合培养的实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应积极探索以“高平台、多方向、精服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为落脚点,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招生就业等工作。[2]
就业导向培养 提高职业精神
我国正处在新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高职学生就业形势出现新的特征和变化,各个高校都积极搭建了专业的就业指导平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根据持续走访调研,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学生,在初次就业时就业率能够达到98%左右,但是由于学生对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掌握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些毕业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陆续出现辞职换岗的现象。这对于企业来说损失了人才培养的时间和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失去了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科学的专业人才定位和积极的就业指导,搭建高平台、多方向、精服务的就业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岗位奉献精神。[3]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企业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员工为目标,努力培养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学生成为具有技能精、能力强、水平高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应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将职业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新时代企业对人才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需求也逐步提高,不仅在技能上要求能力强,在综合素质上也要求更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职业精神推动企业的长久稳步发展,培养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匠心工程。
推动课程改革 提升职业能力
近年来针对工程类艰苦专业生源人数减少、专业社会认可度低,再加上社会行业波动、就业环境艰苦等因素造成招生人数急剧下降、就业不稳定等现象,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需求,以高品质就业为导向,以对口就业率为突破口,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多方联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培养要求,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应基于岗位工作的实际任务,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搭建和开辟企业实践现场教学的新渠道,[2]使工程地质勘查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跟上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积极实施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引领,夯实理论知识教育,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具备灵活应用专业技术的能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能力等一专多能的目标。[3]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教学“多平台、模块化、互融通”课程体系改革。“多平台”教学是指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的专业知识学习平台,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资源共享;“模块化”教学是指按照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要求,根据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培养规律,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有序排列,包括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提升课程、模拟实训课程、现场实践课程等,实现多种课程的分层次模块化组合,实现工程地质勘查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技能提升、理论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和实践锻炼机会;“互融通”教学是指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通,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融通,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通,以实现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步性,同时渗透课程思政素质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通过企业岗位对专业需求的实际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不同企业对于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岗位的不同需求,从学生就业的岗位职能出发,以岗位要求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职业精神为导向,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目标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五个对接,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对接、专业课程的内容与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专业课程的实践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专业课程的延伸与企业新技术新材料对接。并且做到四个同步,专业课程的建设与企业转型发展同步、专业教学的目标与企业需求升级同步、专业的实训实习与企业岗位素质要求同步、专业教育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精神文化相同步。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以智慧教学服务专业课程改革为目标,推动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根据工程地质勘查专业课程的特点,开展现场模拟实训,运用互联网平台联合企业现场情景进行模拟实训教学,对于在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更加直观的体验,专业课程智慧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习实训提供保障。
提升专业水平 提高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培养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打造一批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开拓广泛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提升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队伍不断融新,新入职的专业教师,普遍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担任专业教学任务,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工程地质勘察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现实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原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企业进行实际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切身体会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所需的实践专业技术,并将实践锻炼总结成实践教学经验,带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实践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能够从理论学习到实习实训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企业发展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从而学校与企业招聘签约仪式现场提高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2、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对于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学生来说,实践能力就是学生将来顺利就业和立足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助于通过企业实践基地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具有适应企业要求的实战能力,同时有助于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场地,在对口专业的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围绕员工入职、岗位培训、技能锻炼、职业成长等方面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及工作的任务与目标。使学生知道专业实习是什么、专业实训做什么、专业实践为什么,学生能够从专业实践中深刻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查漏补缺,从而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目标。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对口的实践基地,能够缩短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稳定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3、加强专业教学质量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建设应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专业目标定位要明确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人才的培养层次,要坚持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方向。高职学院应建立学校、院(系)、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过程运行良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要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就业质量,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4]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社会口碑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就是对学校教学质量最好的评价,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体系,有助于学校通过调研分析,及时了解专业行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
产教融合育人 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应积极促进产教融合,将校企合作朝着内涵化、前沿化、全程化发展,坚持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办学方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式、委培式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难的问题,同时能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5]产教融合育人能够使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相互融合同时进行,形成育人责任共同承担、专业人才共同培育、学习过程共同管理、教育成果共同享有的多元化育人体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需求、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专业技术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科学把握“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把“工匠精神”融入产教融合提升技能的育人过程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应该通过产教融合育人予以深化和实现。[6]高职院校不仅要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更应该将“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融入到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规范操作、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同时要体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品质。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具备“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立足岗位把个人追求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加强技能学习,明确自我定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稳定和就业质量,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进步和企业未来的发展,为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学生就业以及在岗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7]
结语
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企业安全高效工作和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就业导向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推动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产教融合育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使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学生能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职业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技能精湛、敢于创新、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英.试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0).
[2]王慧敏,赵文芝,王燕,翟秋亚.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未来与发展,2020(07).
[3]赵芝俊,杨琼,方志涛.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
[4]宋立中.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体系[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08).
[5]王骞,周磊,马博华.高校校企合作订单式、委培式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经济,2019(07).
[6]朱赛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SWOT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8(06).
[7]肖波,肖霞.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14).
作者:刘阳 刘晓玲
- 上一篇: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发展趋势
- 下一篇:初步设计概算评审工作质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