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视剧共情传播路径
时间:2022-09-07 08:24:10
导语:主旋律电视剧共情传播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讲述李延年、申纪兰、屠呦呦、袁隆平等8位英雄人物故事的重大现实题材剧《功勋》在豆瓣获得9.0的高分,观众直呼“观感极佳”。以《功勋》为代表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从聚焦小人物、使用长镜头、注重现场感和讲家国故事等路径实现与观众的共情,在弘扬、传递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为今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功勋》;集体记忆;共情传播;传播策略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了“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其中,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等担任人物单元导演,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经历取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功勋》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开播后,同步在优酷网、爱奇艺等平台播出。凭借精良的制作,《功勋》成为收视与口碑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现象级”主旋律电视剧。《功勋》在人物的形象建构、剧情的细节打磨、情感的巧妙表达中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力与共鸣,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多元传播渠道、方式抵达更多年轻观众,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表达方式,从国家故事的个人讲述中引起观众强烈的价值认同,形成心理上的接近性。《功勋》以恰当的方式解构后再次重构集体记忆,从角色塑造、镜头语言尽可能客观还原历史且正视历史,聚焦英雄人物“高光时刻”中的感人故事,从而打造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口中“想象的共同体”①,更好地实现共情传播。
一、集体记忆视角下的《功勋》
集体记忆是由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一个经典概念。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②。集体记忆是在社会中形成、由社会所建构的。在他看来,集体记忆作为一种中介而存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回忆过去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还能够将社会上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在《功勋》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和其他普通角色相得益彰。该剧利用耳熟能详的场景唤醒观众对民族、社会、国家的共同记忆,再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媒体议程设置及公众议程设置,为实现多数人的共情起到铺垫作用。
(一)人物、影像、音乐,唤起集体记忆
1分30秒的片头从演员的角色慢慢切入中老年的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让人物向观众走来,这一巧妙的创意令人动容。“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一主题奠定了整部剧的主旋律基调。《功勋》在展现李延年、黄旭华、于敏、孙家栋、申纪兰、袁隆平、张富清、屠呦呦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高光时刻”的同时,也注重刻画他们的平凡瞬间。该剧除了演员需要得到每位人物本身的肯定外,还增加了真实的纪录片影像,如冲锋号的声音,旁白的口音和不同地方的方言,于敏找到灵感从医院回研究所时的戏曲配乐,等等。每一个故事单元都能真实反映当时的时代,成为象征某个时期集体记忆的符号。导演的把关是第一层的,用户正向的反馈是后继剧集把关的开始。
(二)多平台议题设置,精准抵达用户
《功勋》除了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传统的电视频道,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网等综合性的网络视频平台播出之外,还在微博、抖音等注重社交属性的平台开设官方账号,采访相关人物,剪辑拍摄素材中易传播、互动性强的镜头,进行二次创作,增强传播力。2021年10月,抖音“电视剧功勋”官方账号曾发布关于袁隆平的采访内容:“我有什么可拍的呢?没有什么可拍的,我的生活平淡得很。”有用户评论:“看着片段,就在想袁爷爷……”好的内容不仅要质量过硬,渠道与形式也不容忽视。《功勋》在传统媒体播放后,借助良好口碑实现人际传播,受众以中老年收看人群为主;而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推荐可以将内容精准地推荐给更多感兴趣的用户,受众以新媒体的主力军年轻人为主。
(三)从共享到共情,树立民族自信
不管是屠呦呦的青蒿素出现在考试试题中,还是袁隆平的事迹入选语文课本,抑或是诸多影片中的抗美援朝共同背景,或者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最可爱的人”,《功勋》人物事件的选取强化了我们脑海中的共同记忆,凭借集体记忆的调取、共享实现了观众爱国情感的同频共振。抗疟新药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温饱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抗美援朝战争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打击及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些过去发生的令人引以为豪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社会弥合功能,通过在关键时间节点复现并传播经典事件,不仅事半功倍地凝聚了社会共识,还使民族自信心、国家认同感在故事呈现、记忆共享的过程中悄然得到提升。
二、《功勋》的共情传播路径
“共情是人类根源于基因的一种天赋:共情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③共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另一个人的经历。《功勋》从英雄人物的群像展现、充满“在场感”的镜头、正视历史等多个维度讲述饱含细腻情感的家国故事,有很好的共情基础,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打造中国人的情感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主流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共情不仅包括自己能够拥有与他人共情的能力,还包括能够激发和唤醒他人潜在共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能力。
(一)聚焦小人物,转变话语方式
《能文能武李延年》故事单元从陈衍宗“早娶媳妇,多生孩子”的朴素愿望,以及李源、罗厚财、张绍杰等战士的群像入手,将每个人的贡献记入战斗日志,是对集体协同作战的肯定。作为一名指导员,李延年在处理小安东打仗临阵脱逃事件时说,志愿军作战“不是为了一个二妞,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个二妞”。小安东是志愿军里的普通军人,二妞是志愿军家人的代表。这句话与观众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因此“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泪目”“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等弹幕不断刷屏。在剧中,李延年很好地实现了情感动员、思想建军,说明了志愿军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及为何能胜。在剧外,《能文能武李延年》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该剧实现了人心的团结和价值观的认同。
(二)使用长镜头,打造沉浸式体验
镜头语言现实性极强,能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其中,长镜头对于展现故事及拍摄画面真实性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功勋》的第一集中,“李延年作战建议获准”,从谈判桌前切换到拍摄我军部署作战任务的整体情况,李延年指导员同各位战士分享小安东的故事,这两处都使用了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剧中最长的单个长镜头有16分钟的时间。弹幕中“全是长镜头”“有电影视觉”“电影的效果,电影的音质”等评价是对这部作品的肯定。长镜头的沉浸式体验,对演员演技提出严格要求。这种拍摄技法以深度的内容吸引观众注意力,让观众更好理解剧情的前因后果。
(三)注重现场感,真实还原历史
演员王雷在参演前认真观看李延年曾经接受采访的视频,模仿其河北昌黎口音。该单元战争戏在拍摄过程中也运用了真实爆炸的做法,且作战前的沙盘推演,烟火、道具及服装的磨痕皆是根据历史记载力图真实还原过去的战争场景,做到细节真实。演员黄志忠拜访袁隆平院士以确定剧中从青年到老年的服装造型,得到袁隆平院士本人的认可。演员周迅模仿屠呦呦走路的方式和姿态,挎包奔跑的动作及科研人员日常的习惯等。于敏片段中拍摄画面用到的每一个字母、公式和术语,屠呦呦片段中的实验操作都经过专家把关。这些例子都表明,《功勋》不仅还原历史,也正视历史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承认客观条件的艰辛。
(四)讲家国故事,展现主流价值观
对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的传递和弘扬,对个人担当、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的赞颂和讴歌,是每一部主旋律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牢牢占据文化传承、思想引领、舆论引导、服务人民的宗旨和传播制高点,是新时代媒体融合的社会目标,也应成为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愿景。于敏隐姓埋名28载,只为实现国家间的核平衡;张富清“深藏功与名”60年,从战场到贫困山区,一直为党和人民赶路;黄旭华研究核潜艇近10年,最初缺少实物资料,只能看到玩具模型……《功勋》的每个故事单元都基于真实经历、采访、影像,以小见大,以“切片”式的创作手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和内涵融进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与画面中,润物无声,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
三、主旋律影视剧的传播策略
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主旋律”被作为一种创作号角而吹响。“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渐渐作为指导思想,在电影领域得到落实④。红色经典的内核永不过时,但是,主旋律作品应在坚持深耕优质内容的同时尝试适应新媒体特色和时代潮流的表达方式。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再到《功勋》,一部部主旋律电视剧崭露头角,给未来的主旋律影视剧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一)巧借名人效应,创新叙事主题
名人的新闻价值与生俱来。相比普通人,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更多观众。“共和国勋章”的8位获得者,郑晓龙、毛卫宁等8位导演,王雷、雷佳音、倪妮、周迅、蒋欣、黄晓明等知名演员,作为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拥有不同的受众和粉丝群体,他们在所属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话语权不容置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自带流量。电视剧的官方账号在发出相关微博后,导演、演员均在微博为《功勋》的拍摄、播放贡献热度,进一步扩大该剧的影响力。如何将宏大叙事变得日常化、生活化,是主旋律作品面临的最大挑战。《功勋》采取单元剧的叙述方式,始终牢牢以功勋人物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为主线,结合主人公自己的旁白解读,展现每位主角忠诚、执着、朴实的品质。他们除了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也是勤勤恳恳做事的普通人。客观上的宏大叙事通过小切口呈现,就能更加接地气、得人心。
(二)创新节目样态,深耕优质内容
《功勋》在重视片头和片尾的前提下,通过在每个故事单元采取人物传记的形式给观众讲故事。此举相对客观,契合碎片化时代快节奏、高质量阅读的需求。导演郑晓龙接受采访时表示,从2019年10月接受创作任务起,他就一直在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人物事迹。各单元在有总导演统筹的前提下,既能相对减少整体的时间成本,也能保证每部分的创作质量,不拘泥于“时间线”这种单一形式。剧中演员的精湛演技和感情充沛的演绎给受众提供了优质的内容。该剧在不同平台打造影视剧作品传播矩阵,为用户带来了选择权和良好的体验。除此之外,李延年片尾的红歌改编,于敏单元“氢弹理论工作完成”后研究人员背诵《出师表》的场景,以及屠呦呦遍寻古籍寻找治疗疟疾新药,最终找到青蒿“绞取汁”的方法,均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表现。这些都成为优质、原创内容传播的重要一环。
(三)拓宽传播渠道,打破平台壁垒
英国进化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专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迷因”的概念。他认为,迷因与基因相似,是文化发展中具有复制能力的复制因子,主要依靠内容和形式的自我复制和传播进行繁衍。《功勋》中“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科学不相信权威,只相信真理”“追逐科学和真理的人永远不会老”“科学研究没有灰色,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等经典语录,以及剧中英雄人物的视频片段、细节等,在社交媒体借助不同形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迷因,形成新的文化生态。融媒体时代,树立互联网思维很重要,建立融合传播的思维也很重要。融合传播思维即分析清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把不同传播渠道的优势资源、影响力整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利用、传播效果最大化。在社会充斥着多元、复杂信息的语境之下,主旋律影视剧除了通过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传播外,还需要在新媒体平台站稳脚跟,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用户的社交圈打破平台壁垒,抵达用户的头脑与心灵。
(四)立足当下国情,满足受众需求
讲好主旋律故事,不仅需要进行传统的说教式表达,而且需要有符合国情的真实、真诚内容的传递、共享。在这个快节奏的、青年玩梗渴望“躺平”的后疫情时代,前辈们的热血和理想可以激励年轻人接续奋斗。讲好新时代中国好故事,不仅需要有接地气、贴近生活的细节表达,还需要利用好全媒体时代的技术平台与终端,将优质内容分发给观众。主旋律影视剧不仅要满足受众需求,更要引领各平台用户的需求。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媒介为每一个普通人赋权,受众的主观能动性、用户的主体性得到提升,大家各执己见,坚信自己的认知与理想。人性中的美好品质是所有观众共通的意义空间,发现、感受美好并与剧中人物同悲同乐已成为参与式观众的共同期待。因此,主旋律影视作品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引领。
四、结语
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认为:“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故事的年代。”⑤与集体记忆相关的故事背景、叙事主题、表达方式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解构后再次重构,不变的是人性、情感、价值观。在趋势、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已初具规模,有大放异彩之势。但是,如何借助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共情去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摸索。《功勋》作为一部重大现实题材剧和建党百年的献礼片,承担着展现主流价值观、宣传政治意识、弘扬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在传播技术日益发达、信息过载的今天,主旋律影视作品是寄托、表达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情感不可忽视的载体,理应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形成主流价值认同的情感共同体出一份力。这不仅有利于主旋律影视剧“叫好又叫座”,成为更多年轻观众的选择,而且有利于达成社会共识、解决对空言说的传播困境。
作者:袁婷婷
-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技术双语信息化教学探讨
- 下一篇:应用型高校服装结构基础教学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