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路径

时间:2022-09-06 11:47:57

导语: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路径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支付、互联网技术等进行充分使用,为解决社会保障基金审计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实施短板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一条重要途径。从大数据审计视角,在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时代要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的目标,提出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健全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大数据审计。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社会保障基金;实现路径

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保值和增值,直接关系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乃至国家与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是破解社会保障基金征收和管理现实困境的关键,对助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具有深远意义。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性有待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制度保证缺失、审计方式落后、人才力量不足、监督效率较低。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大数据审计以其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新时代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带来新思路。现有关于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研究,多数集中于单一的大数据审计或绩效审计视角,关注其制度困境、路径优化及指标体系构建,但在大数据技术和绩效审计方式的结合运用上,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大数据审计理念引入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

一、大数据与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

(一)基本内涵

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既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重要目标,也是针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一种审计方式,借助绩效方法和评价标准,重点评估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对社会保障项目执行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主要内容涉及社会保障基金征收、内部控制制度及使用管理的绩效审计。大数据审计,是将数据化理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用于国家审计的一种实践,通过数据还原现象、行为和规律,描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大数据审计具有速度更快、结果准确、覆盖范围广、及时反馈等特点。大数据审计以其规范化的数据统计方式和专业化的数据挖掘、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等优势,为社会保障基金绩效的审计工作,提供质量和效率支撑。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迅速发展也亟需大数据审计模式的助力,二者的有效结合,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社会保障审计全覆盖。

(二)时代要求

新发展阶段的治理需求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新机遇,随着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优化做强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确立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均为大数据审计的迅速发展提供机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新时代审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赋予大数据审计新使命。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不断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审计署关于提升社会保障审计监督效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系统构建社会保障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的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探索开展智慧监督,提升风险识别、监测、防控能力”。新时代审计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新要求,为社保保障绩效审计工作向大数据审计模式的转变指明方向。“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为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重要挑战。加之,全民参保计划的深入实施和人员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得社会保障审计的范围扩大、审计难度增加,改革社会保障审计方式尤为重要,推动社会保障基金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金审工程”的不断深化下,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社会保障基金审计领域的深度应用,使得社会保障审计的监督效能不断提升,因此,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亟需向绩效审计与大数据审计转变。

二、大数据视角下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存在问题

(一)顶层制度缺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口老龄化带来审计需求压力,城镇化进程增加社保审计需求,加之,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复杂混乱等,为基金审计带来极大挑战。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与行动指南。社会保障的社会服务本身难以通过成本效益的简单分析予以评判,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对绩效衡量给出不同的判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方法是基础。二是监督体系、审计程序等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处于摸索阶段,被审计单位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等增加审计取证过程中的风险,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最有力的保障。

(二)信息沟通不畅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尚待提高,统收统支的社保资金制度尚待完善,多数地方政府对资金收支过程完全把控,信息较为封闭,部分地区信息化建设滞后,未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且不同管理部门的数据口径不一,审计部门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也未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进而增加数据对比分析难度。

(三)审计方式滞后

良好的技术支持能有效破解逐渐增加的社会保障基金信息量带来的困境。尽管金审项目逐步完成,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操作中,人员数据归纳工作仍然占据主导,与信息化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作者:张轶妹 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