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梯度作文教学之微路径

时间:2022-09-05 09:13:21

导语:小学梯度作文教学之微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梯度作文教学之微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然后探寻了小学梯度作文教学的微路径,包括低年级:奠定写作兴趣基础;中年级:变化教学方式,强化写作训练;高年级:积累写作素材,鼓励个性化表达。

关键词:梯度作文教学;小学语文;写作训练

小学阶段根据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可以将学生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梯度。因为各梯度学生思维发育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教师要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开展作文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习得写作规律,培养写作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下面本文拟通过分析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对梯度作文教学的微路径加以探寻,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意义重大。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写作兴趣降低。若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将难以开展有效的写作教学,即使学生写作素材丰富、思维敏捷,也无法创作出高质量文章。为便于开展小学梯度作文教学,教师应将学生写作兴趣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感兴趣、感兴趣、一般。处于非常感兴趣等级的学生具有较高写作积极性,甚至将写作视为日常生活方式;处于感兴趣等级的学生有写作兴趣,并能在一定指导下进行写作;处于一般等级的学生仅存有写作倾向,但不主动落实或不乐于写作。对各写作兴趣等级学生进行观察和询问,可以发现学生的写作热情呈现出梯度形式,如一、二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具有较强的写作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写作兴趣不断降低。由此可见,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在低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未维持兴趣,失去了写作倾向。2.学生写作能力无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探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笔者对他们的作文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写作能力并未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升。以《我的妈妈》经典写作题目为例,四年级与六年级学生的写作立意和切入点并未发生变化,且学生在写作方面并未实现创新。在写作结构中,学生最常用的结构为“总分总”结构,且部分学生存在写作结构混乱的情况。另外,在实际写作期间,学生无法良好运用日常积累的素材,或者素材生硬应用、无效应用。结合上述情况来看,中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无明显提高,而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写作知识内化不足,且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并未进行深入分析消化,浅尝辄止,继而限制了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3.学生缺乏日常写作积累。能力提升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需在输入与输出中深化理解、切实掌握。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输入与输出,因为写作过程是显著的知识与思维输出过程,而输入过程则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阅读优秀文章与积累写作素材。在实际写作教学期间,笔者发现学生较少应用积累的写作素材,并存在素材应用“错位”问题,且素材积累存在内容相似、形式雷同的现象,无法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此外,随着认识水平的提升,学生对于以往积累的写作素材存在不屑或忽视心理,但若积累的写作素材较难,则又会使自己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笔者发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并未按照梯度进行写作素材积累,甚至部分学生存在缺乏积累的问题,从而扼制了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层面

1.写作教学目标模糊。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因素,笔者对各年级写作教学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期间并未明确设计写作教学目标,缺乏对小学六年写作训练教学的整体规划,如一、二年级写作训练方式单一,主要为看图写话,且主要在考试、练习册中才可得到训练,缺乏明确引导;进入三年级后,学生逐步开始系统化学习写作,写作练习内容与单元教学主题有关,这样虽可深化单元主题,但导致写作教学缺乏连贯性,且该现象一直持续到六年级[1]。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小学各年级写作教学目标模糊,并未形成梯度,使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写作引导,形成完整的写作知识体系。2.写作教学模式固定化。小学写作存在教学模式固定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固化与评价固化两个方面。第一,内容固化。小学低年级通常未形成系统化教学模式,进入三年级后,教师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通常会带领学生阅读范文,此时效果较好,但在后续教学中,该写作教学模式被保留下来,且范文阅读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固化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切实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第二,评价固化。小学写作评价单一是教学期间常见的问题,即教师给予学生“语言优美”“中心点突出”“错别字过多”“语句不通顺”等评语,学生长期接受相似的评语,将逐渐丧失写作兴趣,甚至形成厌倦心理。3.写作训练无序化。作文训练无序化主要指单元写作部分缺乏梯度。在实际教学中,写作部分通常作为单元阅读教学的“附加品”,依托于阅读内容存在。该教学方式虽可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协同,便于实现读写结合,但导致写作主题之间缺乏关联,无法进行有序化写作教学[2]。导致作文训练无序化的另一因素为教师缺乏序列化写作教学意识,主要表现如下:①写作教学目标缺乏梯度,无法起到教学引领的作用;②写作内容较为随意,写作方法与技巧的传递缺乏规范,给学生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③写作评价缺乏梯度,评价内容零散,且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化,并未引入互评、自评方式。

二、小学梯度作文教学的微路径

梯度作文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形成的[3],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且经过长期性写作训练和指导,能让学生逐渐建构写作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小学梯度作文教学的微路径可从以下三个阶段加以探寻。

(一)低年级:奠定写作兴趣基础

小学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能够真情实感地表达对于自己、社会及自然的观点和感受,能够根据表达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低年级学生主要为6~8岁,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且对于外部世界的关注不足,更关心具象化事物,无法深入观察生活,表达能力不足[4]。对应地,这一阶段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其想象力、写作思维的关键阶段[5]。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关注思维能力的形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形象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比如,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象,如小猪佩奇、大头儿子、樱桃小丸子、熊大和熊二等动画形象,提供给学生动画作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看动画说故事。为保证活动有序进行,教师要注意引导、适当补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能够完整地写出故事。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爸爸》为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组图片,展示爸爸的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用‘爸爸像……一样……’造句。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生1:“我爸爸的肚子像气球一样,圆圆软软的。”师:“很有画面感,听起来应该是个可爱有趣的爸爸。”生2:“我爸爸像猫一样打呼噜。”师:“可以想象得到。”师:“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爸爸画出来,介绍给大家吗?”生:“可以!”(学生自由创作,在3分钟内完成绘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投影,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爸爸进行介绍)生3:“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有一双大眼睛,长得瘦瘦高高的。我爸爸的力气很大,可以把我举过头顶。”师:“那你回想一下,和爸爸有过哪些趣事呢?”生3:“过年的时候,我爸爸会带我放烟花。放暑假的时候,我爸爸还带我去摘苹果,爸爸可以把我举起来摘到最高的苹果。”……这主要是从形象角度引导学生表达和思考,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实表达内容。以“爸爸”这一亲密角色为主题,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自己爸爸的形象、特征,以及与爸爸发生的故事,逐渐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不断充实对话情境,可充实学生的表达内容。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建立发散思维体系,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为后续训练和学习奠定基础[6]。

(二)中年级:变化教学方式,强化写作训练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平衡,判断和推理思维也得到一定发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事物的本质。中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两年的语文学习,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基础,故教师可以通过目标性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安排要遵循从句至段、从段到篇的循序渐进原则,并将阅读和写作训练充分结合,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提升[7]。同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闻,且表达清楚;能够将观察作为兴趣,从观察中获取信息,并经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形成习作。这一过程也是将形象信息转化为抽象信息、将知识内化为书面表达的过程。另外,学生通过写作训练,可以根据教师的批注对作文的错误进行修改,并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中,教师将写作训练与课文教学相结合。在课文讲解中,教师强调生字词、句子结构、行文逻辑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逻辑,学习使用描写人物的形容词。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最好的朋友是谁呢?如果以‘我的朋友’为主题进行写作,你们可以写什么内容呢?”生:“外貌、学习成绩、性格、兴趣爱好、和自己的故事……”师:“很好,那么你打算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述呢?”生1:“先写外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然后写和自己的故事。”师:“很好,看样子你们都已经有了思路了。那有没有同学尝试一下,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呢?”(5分钟写作练习)生2:“我的好朋友叫×××,他是我的同班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有双又大又黑的眼睛,浓密乌黑的头发,还有小麦色的皮肤,他长得很高,是我们班长得最高的同学,我们经常一起回家。有一次,我们过马路的时候,我想快速跑过去,他一下抓住我,提醒我人行道上绿灯闪烁,马上变为红灯,不要着急过马路,应该原地等下一次红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鼓掌)“写得很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作文有哪些问题好不好?”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一同进行批改,指出该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标点符号、错字等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全班学生一同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写作问题,且统一进行纠正。另外,以此为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利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对作文进行充实,并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获得感[8]。经过长期性训练逐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写作思维,为高年级写作练习奠定基础。

(三)高年级:积累写作素材,鼓励个性化表达

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几年的训练,积累了一定词汇和句式,养成了基本的写作习惯和思维。同时,随着生活经验和人际交往经验的积累,学生对于周围的人、事、物建立了个性化的认知,可以完成具有一定内涵和观点的写作。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高年级学生更加重视素材的积累,充实自身见闻,且注意捕捉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规范性写作,丰富习作的内涵[9]。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从形象思维过渡至逻辑思维,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力,逐步提高学生书面写作能力,让学生的写作得到质的提升。另外,教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注意对学生写作规范性的纠正,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便使学生能够辨别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用不同形式表达思想观点,提高写作技巧。在写作训练中,教师需要注意训练主题的多元化,通过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目,增长高年级学生的见识,使其掌握不同种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例如,①要求学生选择一部电影,写观后感,如观《长津湖》有感、观《我不是药神》有感、观《你好,李焕英》有感,鼓励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进行记录,标注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和画面,将自己的观后感写出来,务必要真情实感。②可以让学生观看著名景点的纪录片,或者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当地著名景区进行参观,要求学生仿照《苏州园林》作一篇说明文,能够清晰明确地介绍景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并对景点建立客观认知。说明文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但写作难度较高,对此,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对说明文有更深刻的认知[10]。③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天,自拟题目,以当天的事情为主要内容写一篇作文。同时,让学生灵活选择记叙顺序,能够表达清楚记叙文六要素,逻辑连贯且主题明确,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即可。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十分重要。尤其是通过一对一指导,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改正问题。在批改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行文逻辑和素材的问题,鼓励学生扩展思路,充实作文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写作技巧,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并在阅读中注意摘抄整理,不断积累素材,如可以尝试写日记,将当天的体验和感受记录下来,逐步习得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语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学生写作兴趣降低、学生写作能力无明显提升、学生缺乏日常积累的问题,同时作文教学主要受到各年级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模式固定化、作文训练无序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梯度教学的开展。即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着重奠定学生写作兴趣基础,借助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要以阅读促进写作,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

参考文献:

[1]林晓勇,王颖,蒋玲慧,等.基于对比提升小学作文与大学论文写作水平的路径探讨[J].教育观察,2022,11(2):51-53.

[2]郭育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梯度作文训练[J].新课程,2021(51):196.

[3]宋永平.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1(46):86-87.

[4]许石玲.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关于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21(44):22-23.

[5]包桃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21(39):79-80.

[6]卞凤祥.微课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开发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1(36):65-66.

[7]黄惠芬.巧设生活情境构建小学中年级语文梯度作文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22):23-24.

[8]李晓红.小学梯度作文教学的微路径探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9):36-37.

[9]吴霜.小学梯度作文教学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2020(8):18.

[10]钱品珍.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构建下的梯度作文教学[J].小学时代,2020(5):8-9.

作者:蔡金羡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溪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