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分析
时间:2022-09-02 11:38:54
导语: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了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该课程中还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该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
1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食品分析》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一门专业主干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担负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任务。该课程涉及到了分析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学科知识。食品分析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目前在大多数食品企业或相关单位都设有食品分析检验岗位。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较全面的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等知识,同时为将来从事食品研发、食品检验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一个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还有就是食品经营者缺少正确的价值观,以利益为核心。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育德树人、润物无声。
2与食品分析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在《食品分析》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各种思政资源和德育素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知识水平和价值观的统一[3]。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点的选择具体如表1所示。
3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就是教师灌输性地讲授,学生被动性的接受,课堂效果无法有效保证。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3.1充分利用预习环节,融入对应的思政教学内容
《食品分析》课程知识点较多,在授课前设置适当的预习内容,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完成度较难保证。而采用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现代化智慧教学工具,教师提前上传与知识点相关的音频、视频、预习材料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自主的进行学习,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反复地学习。通过这种新颖的预习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食品分析课程与当下时事热点的结合比较紧密,课程思政中可以充分利用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很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内容,还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融合。
3.2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食品分析课程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国家精品课《食品分析》《食品分析与检验》等作为线上课程,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提前收集整理材料、制作ppt课件、现场演讲、同学提问、教师点评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此外,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引入案例教学法,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作为素材,将学生代入特定的情景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增强,并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确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增加思政考核要素比例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思政教育考核占比较低。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增加了思政考核要素比例,主要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过程考核包括慕课平台、雨课堂、课程作业和调研报告四种方式。在过程考核中,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考评的形式完成[5]。期末考试试题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热点等案例分析试题的比例,提高学生的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价值取向、团队协作”等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4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食品产品的研发,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无论从事哪项工作,都需要用到食品分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工作岗位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待测物质的性质,检测原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相关食品进行待测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食品新产品的研发和食品的安全生产。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地对食品中的某一组分进行检测,并能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进行合理评价。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有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素养和遵纪守法的坚定信念。此外,学生还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不断创新思维,开发新的食品,保障产品的安全生产。
5《食品分析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评价
5.1学生对《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反馈
通过近年来《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甚至是本专业的看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原来的食品分析课程内容枯燥无味,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质量不高。从开展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后,转变教学方法,在预习阶段,提出一些当前存在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查阅资料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长大幅减少,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分小组按照任务自学、讨论、总结并讲授。最后,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辩论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2企业对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反馈
我院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大食品企业工作,或者到各大高校进行深造,通过我们对企业或者用人单位的回访发现,各大用人单位对我院食品类专业学生评价很高,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积极认真,动手能力强,认真负责,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评价与我们在校期间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紧密相连,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既有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有爱国敬业的高尚情怀。
6结语
《食品分析》课程本身内容多且复杂,学时少,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中,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6]。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在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思政教育和课程建设的良好环境下,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自然渗入专业课的教学中,使得学生在获得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有所提高,还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7]。
参考文献:
[1]冮洁,陈晨,姜爱丽,等.《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6):318-324.
[2]胡志胜.思政教育融入食品专业大学教学课程的实践探索——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问题研究》[J].食品工业,2020,41(8):386.
[3]冀晓龙,侯春彦,杨留枝,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食品化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轻工科技,2020,36(6):161-162,194.
[4]黄杰.基于“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研究——评《食品营养与卫生学》[J].中国酿造,2020,39(5):230.
[5]梁鹏,张华丹,林贤明.《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16):290-295.
[6]杨萌,刘雯,王建刚.课程思政在高职食品类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功能性食品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379:380.
[7]叶明红.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与食品文化的融入思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7):244.
作者:邵娟娟 姜宝杰 王鑫 王震 陈岚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理工系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生物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