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源错配对贸易摩擦缓解的影响
时间:2022-09-01 09:06:19
导语:信贷资源错配对贸易摩擦缓解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区别对待所导致的信贷资源错配问题长期存在。广州本地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由于信贷资源错配等问题存在,导致这一类企业在向金融机构寻求贷款资金的难度大、成本贵,进而对广州本地企业应对出口贸易摩擦造成不利影响。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信贷资源错配对广州贸易摩擦缓解的冲击。广州在加快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主动求变,更好地抵御出口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信贷资源错配;出口贸易摩擦;国内国外双循环;应对措施
一、广州信贷资源错配及贸易摩擦现状
(一)信贷资源错配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国银行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但是在信贷资金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修正和改进。其中,由于企业经营规模或所有制性质不同而区别对待所导致的信贷资源错配问题就是上述问题之一。信贷资源错配问题伴随信贷活动而产生。在理论最优的情形下,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调节机制对信贷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依据申请贷款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行业前景评估其还贷能力,并根据兼顾收益性和风险性等原则决定放贷规模和放贷条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出现部分企业具备还款能力却无法通过贷款审批以及部分企业不具备还款能力却受到市场追捧等和理论最优情形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说出现了信贷资源错配现象(孙希芳和王晨晨,2020)[1]。以广州市本地的金融机构为例,其信贷资源错配问题主要体现为行业歧视、所有制歧视等现象。广州某银行公布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其最大的10家客户的贷款集中度分别为45.42%、47.62%和45.80%,且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批发零售等行业领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特定的行业倾向度高,过多的信贷资金涌入某几个特定行业,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最终也将使回收款项变得较为困难。
(二)国际贸易摩擦对广州出口贸易造成的冲击
从整体趋势来看,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冲击,2018—2020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值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直到2021年才逐步回升并持续上涨。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0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0%、1.9%和-4.8%。虽然面临严峻考验,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深厚底蕴以及广州企业的努力奋发,为广州进出口贸易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广州进出口贸易保持较为强劲的发展动力,进出口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3.5%。从企业数量构成来看,依托广州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区位带动,在广州本地集聚了大量从事货物出口贸易以及为其提供报关、物流、包装等产业链附加值服务的贸易服务企业。广州本地繁荣的市场经济氛围为行业成长注入了活力,目前,广州本地从事出口贸易业务的企业仍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同时也存在业务单一化细分化特点,从而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将可能面临失去原有市场份额的风险。在当前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下,大量的小型贸易商停止经营就是一个佐证。从产品结构来看,虽然广州出口贸易总量大,但同时存在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主要为纺织服装、塑料制品、机械零部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恰好是美国限制中国出口商品的主要品类,从美国征税清单来看,主要包括电子通信、机械设备、汽车产品和家具家居等。美国对中国商品出口的限制对广州出口商品造成直接冲击,从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广州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1.7%,家具及其零件同比增长-8.5%。
(三)小结及问题的提出
在国际贸易摩擦冲击下,广州出口贸易企业主动作为,加快创新升级,努力调整业务结构,力求为自己谋求生路。企业寻求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从生产函数来看,最为基本的要素投入就是丰富的劳动力要素和充足的资本要求。作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的广州,本地集聚了大量的高水平高等教育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大量持续涌入广州的各种层次的高端人才,广州本身就可以满足企业的各类人才需求。另外,企业要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资金问题。此时,信贷资源错配问题的存在对广州出口贸易企业获得发展资金造成一定的阻力,从而减弱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效果,此时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现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理清信贷资源错配问题影响广州企业贸易摩擦缓解的内在作用机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调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信贷资源错配影响贸易摩擦缓解的内在机理
(一)信贷资源错配影响出口企业产出结构调整
面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限制政策,针对受限制的商品品类,适当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是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渠道(孙玉琴等,2019)[2]。调整商品结构,就意味着要更换已有的生产设备、技术工人以及重建原材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渠道等相关事项。这就意味着企业即使没有收到投资回报,也要面临较大的成本支出。首先是沉淀成本。企业开始经营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租赁厂房、购买原材料和构建销售网络等支出,这些支出在经营前期支付并难以回收。一旦企业对自身生产体系进行调整,往往意味着要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前期投入将是企业进行决策调整要解决的第一笔成本支出。其次是新建成本。如上所述,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体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配备足够的劳动力、技术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这也需要一笔前期支出,形成新的沉淀成本。这些将对企业提出大量的短期资金需求。对于自有资金充足的大企业而言,这笔资金可以通过内源融资来实现;同时,对于可以采取多种直接融资方式的上市企业而言,其也可以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大量的短期资金。但是,广州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非上市企业,这类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方式主要还是依靠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此时信贷资源错配问题的存在,将对企业获得信贷资金造成阻力,抑制广州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开展产出结构调整的能力和意愿,从而不利于广州企业实现国际贸易摩擦缓解。
(二)信贷资源错配影响出口企业技术竞争能力提升
国际贸易摩擦主要以反倾销为主,大多对商品价格进行限制,此时,通过基础研发和技术改进提高出口商品技术附加值是应对价格反倾斜摩擦的有效渠道(谢建国,2006)[3]。企业开展研发创新,主要可分为改进式创新和毁灭式创新两类。改进式创新在原有产品研发体系上逐步改良和优化,在原有产品体系里面嵌入新工艺、新功能等实现产品价值提升。由于改进式创新依然可以利用原有的研发体系,其对短期资金需求相对没有那么迫切,也适合企业依据自身能力逐步开展,即使企业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通过改进式创新来实现出口商品附加值的提升。与其相反,毁灭式创新则是一个推倒重来的研发过程,企业需要构建新的产品研发体系,需要开发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研发新的产品功能等。新建成本对企业短期资金投入提出迫切需求。因此,对于短期资金不充裕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应对市场竞争时,更愿意通过改进式创新这一低成本方式来推进技术竞争能力的提升。但是,对于广州本地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其所出口商品大多为市场需求饱和、研发体系完备的传统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阶段,改进式创新对商品附加值的提升效应也不明显,企业尝试通过改进式创新实现技术竞争能力大幅提升的效应并不显著。此时,广州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实现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渠道,往往就是毁灭式创新。但是受限于信贷资源错配,大多数企业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的困境。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申请信贷资金过程中存在阻力,抑制了其开展技术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从而不利于企业通过产品技术附加值提升实现国际贸易摩擦缓解的动机。
三、“双循环”减缓信贷资源错配冲击的有利条件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扩大广州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加快建设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黄群慧和倪红福,2021)[4]。广州市产业体系主要由三部分主体构成,即发展成熟的传统优势产业、增长迅猛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以及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的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据广州自身产业特点,重点在于,一是通过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业务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升,加快新兴技术嵌入,为传统优势产业注入更多发展动力;二是加快市场推广,为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硬件和软件配套,加快形成环节完备、分工有序的全产业链集群,为高科技新兴产业创造更多市场动力;三是加强政策倾向,注重基础研发配套,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容错动力。无论是上述的哪一个方面,其最终都将给该行业内的企业带来新的生产工艺、新的市场需求以及更多的扶持政策,这些要素集聚将助力企业实现产品增值,有利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优越的分工位置。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
加快建设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现阶段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的不确定程度将有所下降。面向更为不可知的国际市场环境,确定性和可控性更强的国内市场环境将有利于企业在提高市场品牌知名度和维护客户关系方面实现更好效果。同时,国内大循环的加快推进,政府一方面在进行商品采购时将更为关注本地企业,另一方面,近期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都表明对本地企业的关注和鼓励,加快推进企业的出口转内销。确定性更强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旺盛的国内消费市场,将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邓曲恒等,2021)[5]。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企业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
加快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需要本地居民加大对本地商品的消费量。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进行决策的依据主要在于实现了消费所带来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那么,为了达到鼓励本地居民消费的目的,仅仅依靠发送消费券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消费结构的矛盾之处依然主要在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收入水平与落后生产率水平导致的商品质量升级缓慢之间的矛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势必要求企业要顺应市场需求,加快商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加快实现商品质量的大幅提升和优化(郑泽月和朱丽霞,2021)[6]。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选取广州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面临的信贷资源错配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信贷资源错配的存在不利于上述企业实现国际贸易摩擦缓解。并从信贷资源错配影响出口企业产出结构调整、信贷资源错配影响出口企业技术竞争能力提升等方面探究其内在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这一内在作用机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州企业减缓信贷资源错配冲击的有利条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充分利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带来的优势条件,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加快金融科技改革进程
在上述研究中,本文指出信贷资源错配存在的重要原因,就是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人无法仅仅依靠借款人向其展示的信息来判别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因此,贷款人就需通过其他特征来对借款人进行甄别,这样就容易导致金融机构更为青睐向大企业以及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而依托金融科技发展所建立的大数据信用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甄别系统,将通过破除由于贷款人信息搜寻能力有限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尽可能降低信贷资源错配问题产生的概率。
(二)加强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
高科技企业具有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特征,这些特征都不利于其从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但是高科技企业同时也具备一旦获得市场认可就可以实现迅猛发展的特征,也同时也使得这类企业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因此,加强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助力企业成功度过孵化及成长初期阶段,将有利于广州本地企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进而规避国际贸易摩擦导致的限制和壁垒。
(三)扩大内需为广州出口企业提供成长空间
扩大内需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其中,提高本地居民收入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内需群体的消费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侧重点在于刺激内需群体的消费欲望。加快推进消费券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都是提高本地居民收入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还需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加强行业标准制度建设等,促进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希芳,王晨晨.地方财政压力、信贷错配与信贷过度扩张[J].经济科学,2020(06):34-47.
[2]孙玉琴,曲韵,王微微,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J].国际贸易,2019(09):4-14.
[3]谢建国.经济影响、政治分歧与制度摩擦——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8-17+171.
[4]黄群慧,倪红福.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J].管理世界,2021,37(12):40-58.
[5]邓曲恒,刘洪愧,王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原则、挑战与政策重点[J].学习与探索,2021(12):103-112.
[6]郑泽月,朱丽霞.双循环视角下“宅经济”助力我国外贸发展的路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21(08):34-37.
作者:朱紫洋 林梨奎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 上一篇: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影响
- 下一篇:英语在油脂与食品出口贸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