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措施
时间:2022-08-29 11:09:55
导语: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深受我国重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与时俱进,满足我国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我国人才培养,才能够有效确保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未来的深度发展,因此,大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不断参与实践,实现高质量就业。
不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双创”教育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满足我国发展需求。
一、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实践能力与经验水平。通常情况下,就业能力包含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个人发展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等各方面[1]。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更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而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手段进行改革[2]。当前,毕业生的最大压力就是即将要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创新创业就能够不断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相关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为了自身发展,顺应时代进步,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精神,利用广泛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而不断提高主观能动性与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一)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有助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往传统观念使大学生缺少创新、创业精神与相关意识,在对工作进行选择时,过于重视安稳,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普遍认为,只有国企、事业单位等才是大学生应该选择、争取的稳定工作,当就业时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实现这一目的,而更多的学生面临待业[3]。而创新、创业则是为了不断改变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传统观念,在实际就业时能够扩宽学生的就业选择面,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在未来能够多一种职业选择,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从被动的选择改变为主动创业,通过我国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投入,能够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二)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有助于大学生专业学科知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是需要大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大学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来丰富自己,实现创新、创业[4]。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创新创业,学生应当不断地学习,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并将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另外,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前提下,应当有效掌握相关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例如市场影响等。正因如此,高校大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学好专业学科知识,最终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三)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应当先具备一定的“双创”精神,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内动力,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应当积极进取,不断开阔视野,脚踏实地的创业。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信心,勇于挑战的精神,具备社会当前所需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佼佼者。(四)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的基础是实践。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生的自身能力、经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践[5]。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创业过程中,从而实现创新目的。为了更好地将专业学科知识运用到“双创”实践中,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更应当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配合能力以及创新与职业能力。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不同的创新、创业活动,利用高校所提供的各种条件与资源,不断探究自己能够胜任且合适的专业领域,从而找到自身所需并能够发展的方向,强化相关意识,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满足自我所需,有利于更好地树立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获取更多的肯定与尊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积累实践经验,在未来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提升优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作为基础进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相关意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各项能力与各项素质素养,使大学生能够勇于投身实践,敢于创造、不怕畏惧,尽可能地达到“双创”目标,从而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型人才,促进我国各方面发展。(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人才培养机制与教育创新作为重点工作。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机制与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双创”为目标,不断改革高校的育人手段、管理机制、人事制度等。(三)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导者,高校应当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强化实践,在二者相互融入、相互作用下,让大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机会,使大学生能够不再被就业问题而困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四)推进实践实训教育。实践实训教育始终是高校大学生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也需要不断开展各种课堂外的相关活动,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创新思维与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能力。(五)提高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目前,大学生所缺乏的就业能力是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缺少两者的有效融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究、了解、掌握,勤奋努力,除此之外也需要将其灵活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将丰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积极参与高校所提供的社会实践与各种活动,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无论在学习中、实践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融入团队,与团队相互配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将“双创”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了实现“双创”教育的目标,高校应当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同时将此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实际方案中,进而提高学生创新与创业的双重能力[6]。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学科教育相互结合,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整体素质。在高校大学生学科专业教育中,有效融入“双创”教育,使教育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另外,应当不断丰富、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核心,加强人格培养、人文知识与德育教育,以实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主导者,在建设“双创”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以往多年的教学经验,先入为主地将创新性教学更好地展现出来,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更应当具备更加广泛的创业知识,不断深入研究、分析。正因如此,高校创业课程的教师应当不断与专业课教师交流、沟通,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针对性的“双创”教育方案,使学生所学的专业更好地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加强教师主导者的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7]。通过指导教师不断指导学生“双创”实践过程,提高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另外,高校创业课程教师应当积极联系不同的企业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资源。高校也可以为学生们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到校指导或是作为创业导师,对学生们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制定创业目标。(三)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第一,丰富第一课堂,为了能够不断强化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需要设立高校基础课程,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第二,反哺第二课堂,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利用学生社团,将自身的创业经历进行分享,在校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可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在学校实践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竞赛知识[8]。不断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从而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新鲜血液”,推进“双创”活动的开展[9]。另外,可以在高校中创设以创新创业为基础的培训指导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教师与发展平台与空间,从而助力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们实现梦想。第三,利用学生会的积极氛围,不断鼓励、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社团活动。第四,高校应当不断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未来发展需求,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大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完成高质量的就业。
作者:陈丽芳 冯向一
- 上一篇:影视作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 下一篇:茶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