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电子书研究文献计量学探讨

时间:2022-08-29 09:01:39

导语:图书馆电子书研究文献计量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电子书研究文献计量学探讨

摘要:随着电子书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子书服务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的文献,对我国20余年来图书馆电子书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全面了解我国图书馆电子书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服务平台;电子书借阅;电子书阅读;电子书采购

电子书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知识内容数字化形成数字文件,并以书籍形式呈现,可通过电脑、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与传统纸质书相比,电子书具有易检索、易携带、内容丰富、支持个性化阅读等优势,近年来电子阅读服务越来越受到图书馆重视。2011年,美国《图书馆杂志》开展图书馆电子书普及程度和使用调查,调查显示学术图书馆的电子书普及率最高,有95%的学术图书馆提供电子书,主要提供学术性刊物,涵盖工学、人文学、医学、法学等学科,其次是公共图书馆,有82%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服务[1]。2001年4月,方正电子书发布阿帕比(Apabi)网络出版(电子书)整体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电子书行业正式开启。2006年1月,首都图书馆与方正电子正式签约,一次性购买了8万册电子书,面向首都市民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2]。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持续增长,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为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为6.3本。

1图书馆电子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采用TI=‘电子书’∗‘图书馆’、TI=‘电子书’andAB=‘图书馆’、TI=‘电子书’andKY=‘图书馆'等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文献类型限定为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81篇,总被引次数2,002次,篇均被引4.20,研究活跃期为2009—2021年。

1.1发文数量分析

1995年,木易在《美国大学开展电子书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美国大学开展的电子书研究,认为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电子书在大学作为辅助读物的可行性,以及在图书馆取代纸质图书的可能性[3],是我国最早对图书馆电子书进行研究的一篇公开文献。从历年发文数量看,2006年是我国图书馆电子书研究的一个小高峰(发文11篇),其后经过两年的盘整,2009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发文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一个高峰值(发文57篇),随之进入较漫长的盘整期,文献数量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图书馆电子书研究近年来未有新的突破,详见下页图1。

1.2发文文献类型分析

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图书馆电子书研究的发展脉络,笔者按照出版年和文献类型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1995—2021年共有398篇期刊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占比为82.7%;2001—2019年共有49篇报纸媒体报道,内容主要是电子书市场发展、电子书与纸质书如何共存、各大资源商的应对策略等,近年来报纸媒体对电子书的关注度明显下降,鲜有相关报道,一定程度上表明电子书在技术、服务和平台等层面出现了瓶颈期;2016年,有学者在会议论文中对电子书的产生和发展展开探讨;2011年,电子书研究的文献类型更加多元化,开始有了学位论文成果,截止2019年共有22篇学位论文发表,说明该时期图书馆电子书研究是研究生的热点选题。

1.3发文期刊分析

笔者对398篇期刊论文的来源出版物统计后发现共有155种期刊,平均载文量2.57篇。期刊类型分为图书情报类、出版类、科技信息类、大学学报类及其他类,其中图书情报类平均载文量最高(5.79篇),其次是出版类(2.46篇),其余三类均未达到1.5篇,详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载文7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5种,占期刊发文量的43.72%,是我国图书馆电子书研究的主要来源出版物,分别是《图书馆杂志》(20篇,占5.03%)、《图书情报工作》(16篇,占4.02%)、《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16篇,占4.02%)、《图书馆学研究》(14篇,占3.52%)、《出版参考》(13篇,占3.27%)、《图书馆》(12篇,占3.02%)、《新世纪图书馆》(11篇,占2.76%)、《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1篇,占2.76%)、《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0篇,占2.51%)、《图书馆论坛》(9篇,占2.26%)、《农业图书情报学刊》(9篇,占2.26%)、《情报探索》(9篇,占2.26%)、《大学图书馆学报》(8篇,占2.01%)、《图书馆建设》(8篇,占2.01%)、《河南图书馆学刊》(8篇,占2.01%)。

1.4发文核心期刊分析

为了更好地揭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文献来源,笔者基于CSSCI(2021—2022)和北大中文核心(2020版)来源期刊收录目录,按照来源出版物及其对应的学科,对398篇期刊论文进行了二次统计,结果显示398篇期刊论文中共有145篇核心论文,分布于2个学科、26种核心期刊,平均载文量为5.58篇,详见下页表2。其中,载文量4篇以上的核心期刊共有10种,分别是《图书馆杂志》(20篇,占13.79%)、《图书情报工作》(16篇,占2911.03%)、《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16篇,占11.03%)、《图书馆学研究》(14篇,占9.66%)、《图书馆》(12篇,占8.28%)、《图书馆论坛》(9篇,占6.21%)、《大学图书馆学报》(8篇,占5.52%)、《图书馆建设》(8篇,占5.52%)、《图书馆工作与研究》(7篇,占4.83%)、《中国图书馆学报》(5篇,占3.45%)。以上10种核心期刊均来自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79.32%,可见图书馆电子书研究的高影响力期刊群已经形成。此外,出版领域发文较多的核心刊物分别是《出版科学》《出版发行研究》《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相关学者可重点关注。

2我国图书馆电子书研究主题分析

2.1图书馆电子书研究高频词

笔者通过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发现481篇文献中共有683个关键词,但频次≥6的仅有34个,主要是围绕电子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电子书阅读器、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资源建设、借阅服务、出版商、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平台等高频关键词展开探讨,可见我国图书馆电子书研究主题相对较集中,详见表3。

2.2图书馆电子书研究主题

2.2.1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2000年,镇锡惠在电子书(e-Book)高级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促进电子书普及[4]。2011年,王艳玲提出电子书建设要制定科学的策略,加强电子书资源建设的合同管理,同时保持主动思维,要求资源商按本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电子书[5]。此后,多位学者对公共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展开调查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2.2.2电子书服务模式构建研究。2002年,赵继海提出基于DRM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理论模式,是国内学者对电子书服务模式进行探讨的首篇文献[6]。随后学界对移动—电子书服务模式、联盟服务模式、移动阅读服务模式、Overdrive和3M的云服务模式等电子书服务模式展开了探讨和研究。2.2.3电子书平台研究。目前,我国有两大类电子书平台:一类是资源厂商平台,另一类是馆配商平台。资源厂商平台以方正、超星等为代表[7],馆配商平台以畅想之星、云田智慧等为代表[8]。针对电子书平台开展的研究包括国内外主流电子书平台应用的探索与启示[9]、电子书平台技术及电子书平台运行模式等。2.2.4电子书采购模式研究。2013年,Gale推出一项创新采购解决方案———使用率驱动的采购模型[10],但针对此种采购模型鲜有文献研究。当前,图书馆电子书的采购模式主要有PDA(读者驱动采购)、DDA(需求驱动采购)、EBA(循证采购)及ATO(获取即拥有)等几种[11-14]。2.2.5电子书阅读推广研究。2012年,刘红、刘力文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一些推广活动等对电子书的阅读推广环境、条件、前景和内容展开研究[15],是最早研究电子书阅读推广的一篇文献。早期的电子书阅读推广研究都是基于实证调查,近年来学者较为关注电子书阅读推广的绩效评价研究[16]。2.2.6电子书借阅研究。出版商限制图书馆外借电子书数量的行为引起了学界对该主题的关注,早期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书借阅模式进行探讨,随后对电子书借阅机制、电子书借阅服务架构、电子书借阅政策、电子书借阅限制及优化分析、电子书借阅与作品合理使用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2.2.7电子书阅读器研究。与其他主题相比,针对电子书阅读器开展研究的高水平文献相对较多,核心期刊载文共有27篇,研究内容主要是电子书阅读器对图书馆的影响、电子书阅读器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电子书阅读器试用与评估等[17]。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书研究方兴未艾,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及平台管理等方面出现了瓶颈,亟须有影响力的作者、出版社、数据库商、图书馆等从版权保护、数据标准、资源结构、服务平台、资源采购、合同管理等层面共同建设电子书生态系统,确保各方权益,提升电子书服务质量,加快电子书资源建设进程,满足读者对电子书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者:储文静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