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2-08-28 09:36:06
导语: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成因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出正确的价值行为意义深远。大学生的理性价值观不但支配着其自身的价值判断,制约其自身的价值选择,且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弘扬以及社会活动良性发展的促进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此,进一步洞悉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特征、呈现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深刻内涵、探析其价值观形成的内外因素、改进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举措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行为,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1]。大学生价值观充分结合了大学生的价值心理、价值标准、价值手段与价值目标,其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指导作用[2]。
二、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现状与成因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为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价值观,本研究选取了S省的四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该省高水平大学2所,位于省会城市的高校2所,非省会城市2所。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填写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427份。(二)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状况分析。1.爱国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表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主动了解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心系祖国、时刻关注祖国的未来和前途。调查发现,有85.24%的同学表示时刻都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并会因为某一事件而激起爱国主义情怀,11.48%的同学表示偶尔会想起,但对于爱国主义概念不清楚,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3.28%的同学则表示很少有能够激起其爱国主义情怀的事件。在“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一问题中,11.48%的同学表示应该在国家利益受损时勇敢地站出来,39.34%的同学认为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34.43%的同学表示要好好学习。2.敬业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表现。敬业在道德的范畴中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否负责。在大学生中开展敬业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工作,有利于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念与国家的主旋律契合,有助于其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调查发现,80.33%大学生认为敬业就应尽力读书工作,75.41%的大学生认为要关心社会,59.02%大学生认为要满足家庭需要,21.31%大学生则表示参军是尽社会责任的表现。3.诚信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表现。诚信是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标准之一。调查发现,59.02%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属于欺骗行为,21.31%的大学生表示不赞成但也不会出面制止,19.68%的大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到、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必修课程作弊应付可以理解。同时,16.4%的大学生经常作弊,18.03%的偶尔会作弊,34.43%的大学生表示心动过但没有行动,45.9%的大学生表示从未作弊。4.友善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指的是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友善相对。现实情况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道德情感相对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实际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上,更多地会选择个人利益。调查发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39.34%的同学选择保护集体利益,54.10%同学则会视情况而定,6.56%的同学选择保护个人利益。(三)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的成因分析。1.外部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多元,但就现实来说,社会上对价值观理论的整理与宣传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混乱和水土不服的局面,比如,在对外来文化积极开放的同时未能对其渗透的价值观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在强调个人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及尊重个人权利的同时而忽视了对个人义务、责任等的强调;在外来潮流的应对方面,没有及时地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置于正确的地位予以重视,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新旧、中外等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中难以找寻对其理性价值观的正确定位。此外,网络的发达,使得大学生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而人与人间面对面的沟通严重缺乏,这就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上部分负面事件的冲击,导致其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偏离。2.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长期以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调查显示,96.7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反映出价值观教育在部分高校的培育体系中脱离了实际的土壤,体现出严重的空泛化、形式化、单一化。价值观教育演变成了某种概念上的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老套单调,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将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与大学生的内化过程相分离,束缚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3.大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大学是人的自我意识及其价值观念形成并完善的黄金时期。新时代大学生在特殊的成长大背景下,对其扑面的价值观普遍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相关的社会实践,加上其人生经历尚且浅薄,对社会的理解极易停留在表面。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尚未成型,其价值观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社会中多元且多变的价值观念常常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可避免地使其价值观产生分化和异化。
三、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构建新时代价值观教育体系。[3]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深刻变革,全球命运与共是未来社会的必然指向,在这样的整体格局下,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首先必须秉持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价值观,深刻意识到不同个体间的高度依存状态,始终遵循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其次,中国大学生应立志践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价值理念,这体现出中国新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在弘扬时代精神的同时,也必须筑牢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的根基,这就要求在传承的同时积极对其积极进行时代性的改造与升华,而这种概念的升华,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在时代层面作出的科学扬弃,更包含着中华传统价值理念携手新的时代精神而进行的崭新的价值理念创新。(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教育。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历程激发斗志、指引方向,通过宣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熏陶大学生群体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红色精神。要设计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思想教育基地;引导大学生逐步理解新时代精神的价值内涵,使他们真正从自身去发扬红色理想,传承红色信念;从而在价值观教育上逐步实现弘扬时代精神与践行时代使命的有机契合与和谐统一。(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学校要改变硬性灌输模式,比如通过展现教学案例,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通过互联网手段在课堂上重现,使大学生从真实的事件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直面事实的价值冲突,甄别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实践中培养和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功效,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拓展高校育人途径。(四)形成家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家长要及时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勤与孩子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应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党史教育活动等,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与他人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内涵与修养,扩充对其人生价值的体悟,从而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价值信念。社会方面应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致力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使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察的价值观与在学校接受的价值观教育能够相衔接和匹配,使其坚守正确的价值理念,并做到笃行不倦。(五)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既需要外在因素的启发与引导,更需要内在因素的内化与自我觉醒。因此,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如何能在他们的行动中践行,除了必要的外界因素外,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为此,大学生应当树立严肃的自我教育意识,拓展自我教育的空间,坚持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完善,不断地在反省中提高自我。此外,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心理感知能力和行动驾驭能力,以此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趋向的协调统一,促进社会价值观在和谐、有序中发扬更新。
作者:单位:杨敏 周春豆 赵薇
- 上一篇:水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 下一篇: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