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

时间:2022-08-28 09:25:51

导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注重教学引导、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共识,也是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重要任务,怎样将其融入教育全过程,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认同感,真正成为大学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一项重要任务[1]。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群体,学校的精心培育是否能转化为学生的行动自觉,学生的认同与否是至关重要的。文化自信的有效落实可以让高校学生更好地增强爱国情及民族自豪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教育观认同。因此加强文化自信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高职院校目前的重要任务。

一、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拥有五千年悠久而深远历史的中华民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大自信”的理论中,文化自信作为其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是当前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坚定信念[2]。在当今多元化的大环境中,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引导中国人民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结合大学生的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征,在社会实践和工作中,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提出了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富裕幸福的最根本物质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3]。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是大学生求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事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离不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社会输入更多的优质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反哺社会,达到人生目标;另一方面有效地将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最大效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力,发挥自身的价值融入到社会中,进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能够促进自我健康成长,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期间,能够形成自身对于事务的认知和理解,但还不全面。同时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导致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将文化自信的元素引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不仅能够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精神支柱,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做一名合格可靠的接班人。(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能够有效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的思政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有效地融入文化自信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理解,提升理论的实践意义,发挥价值观引导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弘扬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也促使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起责任和使命。把中国精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认同度,从而通过个人生活的变化来达到顺应时代的要求。

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育人极有必要,合理切实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得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有效地被激发。(一)注重教育引导,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认同认知。除了外在的理论知识上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外,情感认同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来完成,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氛围增强情感体验,周边的榜样的力量也能够很好地提高情感认同[4]。一方面,要建设优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校园的特色文化教育优势,多元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文化,让学生在大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利用校园中多种多媒体平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运用新颖时尚网络话语加深学生对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主题教育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挖掘学生周边同龄人的典型榜样和先进事例,来提高感召力,运用到高职院校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在选取榜样的先进事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容易拉近学生的距离,从而更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宣传方式上可以多元化进行,传统的校园展板、公众号等宣传必不可少,同时加入榜样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或先进事迹分享会,让榜样走进普通学生群体中,更能切实地发挥带头作用。(二)教师自主提升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认同感。一方面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各项活动:对于文科类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品质,引入相应的具有文学底蕴的学习内容;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科技强国、探索创新为导向的典型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带引学生深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原因。促使学生意识到二十四字的指导意义。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社会实践中不仅要准确地领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略,还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志于从学校层面共同发展并提高,给学生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行动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微薄之力。(三)丰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一是结合重大的传统节假日来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以新颖的方式予以展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三观;二是可以发挥团支部作用,在各团支部中开展读书会,系统性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文献讲话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相应知识点吃透,多样化的学习理论知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枯燥性;三是结合社会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协同理论知识,打穿教学中单一方式的隔阂,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感”,使得文化自信的实效性、针对性凸显,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自身的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内涵吃透,再通过相应的行动给予展示。

作者:王倩玉 解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