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方案

时间:2022-08-25 11:48:26

导语:茶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茶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方案

摘要:农村产业中的茶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对茶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展开了研究。本文分析了茶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新农村建设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表现,茶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茶叶产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创新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巩固脱贫攻坚的历史成果,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而新农村建设可以推动茶产业理念升级,茶产业人才培养,茶产业创新发展,茶产业品牌树立以及茶产业走向世界。并从改造传统茶产业、发展茶叶旅游经济、培养茶产业人才、创建茶叶产业品牌、加强地区合作等方式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茶产业;新农村建设

茶叶生产在中国历史悠久,唐代已有征收茶税的记载,证明最迟在唐宋时期茶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如今茶产业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拥有着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茶产业逐渐成为市场上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同时伴随茶产业的发展,我国茶文化同样悠久且丰厚,仅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制茶技艺就有44项,此外还有茶药、茶俗、茶宴、茶戏等多种文化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茶产业可以发挥与其他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必将推动茶产业的新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促进。

1茶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推动茶叶产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高原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交错盘结,其中山地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而平原只占百分之十二,这样的地形条件对于发展粮食种植业来说有较大的限制。同时山区相较于平原地区来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差,而且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山区分布有大量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开拓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适合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而且我国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在建设新农村中发展茶产业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茶产业不仅拥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保健价值,这些价值是发展茶产业的优势,在当今生活节奏日趋快速化的社会中,茶叶能带给人片刻的闲暇,对茶叶产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地推动作用,因此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茶产业。

1.2有利于缩小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这对于建设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利的,将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稳定。因此,各地区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才能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茶产业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价值是其长久不衰的优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继续借助这个优势不断调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缩小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有利于开发茶叶产业的发展潜力,可以借用其文化价值,打造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产业、茶叶观光旅游产业,加大对茶叶文化价值、保健功能的宣传,积极打造茶叶品牌,不断优化茶产业经济结构,提高茶产业的服务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还可以实现茶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1.3有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产业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由于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茶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茶产业的整个流程,包括加工、生产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销售渠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极大提高,可以说茶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另外可以应用现代化产业理念,走差异化发展路线,推动传统手工茶品牌升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茶产业,可以大大地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现代化农业的整体质量。

1.4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历史成果

历史上,我国的贫困地区大多集中在农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2021年我国历史性的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全面脱贫的伟大成就,农村地区告别了几千年的贫困问题,但是部分农村地区仍有返贫的风险,所以目前建设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还要巩固脱贫攻坚的历史成果。发展茶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产业,我国多山地区适合茶叶的生长,同时千年的茶产业发展史孕育出了多种形式的茶文化,经过现代社会的“加工”“创新”,茶产业蕴含的经济价值无疑是巨大的,发展茶产业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不再返贫,有力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5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些要求,单靠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需要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茶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同时茶产业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集合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可以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发展茶文化产业,以此来丰富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茶文化产业可以将我国茶文化中的“和”“真”“怡”“静”的核心思想和理念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环保意识、民主治理能力,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环保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2新农村建设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表现

2.1推动茶产业理念升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这就需要农村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茶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部分农村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茶产业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其技术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必将促进茶产业突破传统发展理念,推动茶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2推动茶产业人才培养

茶产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家看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看到了茶产业的广阔市场,因此茶产业必将取得快速的发展,实现产业价值。在现代社会,茶产业不能只靠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要实现改革,这就推动了专业茶产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实现了茶产业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化、运输的冷链化,售后服务的精准化,极大地提高了茶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

2.3推动茶产业创新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不足,基础设施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内容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新农村建设中,茶产业扩大了发展的方向,不再以茶叶为单一的产品,推出了多种茶产业相关产品,例如茶具、茶艺工艺品等,还深挖茶文化的价值,发展茶叶观光旅游产业,极大地增加了茶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创新发展,茶产业走上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4推动茶产业树立品牌

品牌是产品的附加值,是产品在质量基础上建立的产品标识,能大大地实现产品的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品牌,这一品牌建设必然带动包括茶产业在内的农村其他产业建立品牌。在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下,茶产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重视茶产业品牌的价值,通过加大投资、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等方式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产业品牌,实现了茶产业的新发展。

2.5推动茶产业走向世界

茶产业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在世界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饮品之一,因此我国的茶产业在发展中要对标世界茶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茶产业长期单一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影响了我国茶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茶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挖掘深厚的茶文化价值,走多元发展之路,提高我国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茶产业走向世界。

3从茶产业的发展来看新农村建设的方案

3.1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加快传统茶产业的改造

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农村建设要继续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加快对传统茶产业的改造。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规划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将茶产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当中,使茶产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重要产业。其次,政府要集合当地的茶企和分散的茶农,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当地传统茶产业的理念创新,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对茶产业给予政策的优惠和扶持,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产业文化。再次,政府要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茶产业的发展布局,转变发展思路,建设传统手工茶品牌,或者提高茶产业的机械化运作,实现规模经营,推动传统茶产业革新,从而带动新农村建设。最后,发展茶产业还要引进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缩短与市场的距离,通过冷链物流体系,大大降低茶叶运输的损耗,带给消费者良好的口感体验,从而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3.2创新农村发展思路,开发休闲茶叶旅游经济

农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影响,这些资源开发的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地区要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经济发展思路,转变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利用茶产业的深厚文化底蕴开发建设休闲茶叶旅游经济。首先,主要的茶叶产区,要综合当地的茶文化资源和其他文化资源,例如特色非遗资源,做好茶文化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划,并广泛征集意见,完善规划设计。其次,在规划设计完善之后,政府要加大对茶叶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投资力度,开发建设茶叶旅游服务中心或者茶文化小镇,设置观光茶园、茶艺展示园、休闲茶吧、茶文化体验馆等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感受,使其在旅游中放松心情、收获快乐。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实现了茶产业的升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再次,茶叶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传媒技术的支持,要通过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媒体平台,加大对茶叶旅游产业的宣传,这样才能推动茶产业旅游实现经济变现,进而实现茶叶旅游经济的持久发展。

3.3拓展农村教育渠道,培养茶产业的优秀人才

人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茶产业的发展创新也需要加大人才投入,因此要不断拓展农村教育渠道,培养新农村建设和茶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首先,茶叶主产区的有关部门要组织当地的茶农和茶企业的员工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开设茶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讲习班和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这类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知识,推动当地茶产业的技术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优秀的人才并进行重点培养,逐渐壮大当地的茶产业规模和实力。其次,农村地区要加快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和茶产业发展的人才建设做好准备。同时当地政府还要重视建立专业的茶叶技术院校或者和当地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茶产业发展培养大量的人才,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再次,茶叶主产区要不断优化农村的基础生活设施,利用政策优势引进先进的农业发展人才,积极推进茶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要鼓励当地优秀的大学生、企业家回乡就业、创业,为茶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力量。

3.4创建茶叶产业品牌,增强茶叶产业的影响力

品牌的价值是当下产业发展最为重视的内容,一个良好的品牌能延伸产品的价值,使得产品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通过发展茶产业推动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创建茶叶产业品牌,增强茶叶产业的影响力。首先,茶叶产业的品牌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重视挖掘当地的茶叶文化,在茶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品牌建设,使茶叶产业的品牌具有文化气息,能够极大地增加茶产业的附加值。其次,茶企业要重视树立企业形象,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在保障茶叶产品的基础之上,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产业品牌,进而打开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再次,茶叶产业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宣传的作用,茶叶企业可以和传媒公司合作,在短视频传媒平台进行广告推送,提高知名度,吸引消费者购买,进而增强茶叶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从而扩大经济收益,推动新农村建设。

3.5加强农村地区合作,提高茶产业市场竞争力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地区的经济合作,通过地区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发展合力,实现地区共同富裕。因此,利用茶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就可以走地区合作之路,壮大地区茶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首先,茶叶产区可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茶叶合作协会”,集中地区优势茶产品,集中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壮大地区茶产业的实力。其次,茶叶产区还可以和科研所进行合作,走“产研社”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和保健价值,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再次,茶叶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合理分配市场,避免出现恶意竞争,危害茶叶市场。最后,茶叶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应该建立“产、运、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将市场的主导权掌握在茶企手中,更好地促进茶企的发展,进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

4结语

茶产业作为传统的农业产业,因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经济价值历经岁月发展长久不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极大地推动了茶产业的创新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可以将茶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产业改造、发展旅游经济、培育人才、建设品牌、地区合作等方面给予茶产业发展以巨大的支持,增加茶产业的价值,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艾红梅.茶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J].福建茶叶,2017(03):64-65.

[2]周天云子,李湘玲,李慧,赵雅平.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24):150-153.

[3]王志岚,张治毅,伍群群.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淳安茶产业发展路径思考[J].中国茶叶,2021(12):52-55.

[4]马正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2021(36):36-37.

[5]刘文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12):51-52.

[6]王倪莎.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21(24):75-76+80.

作者:申绍云 单位: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