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成熟度模型与信息化判定

时间:2022-08-25 11:04:57

导语:管理成熟度模型与信息化判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成熟度模型与信息化判定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常用方法,参考CMMI模型提出针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成熟度模型,并通过分析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化水平快速判定企业管理成熟度等级的方法,可帮助企业快速了解自身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熟度模型;信息化;运行效率

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运行效率的高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鉴于企业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如何评价其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成为困扰管理者的难题。对于管理水平,业界通常采用效率研究方法进行评价,一般选择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比率)和资本收益率(净利润与平均资本比率)分别作为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量化评价指标。有学者研究中国制造企业后发现多个规律:所有制属性对管理效率影响颇大,管理费用率和资本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开发国外市场和开发新产品会导致管理费用率上升,市场竞争能有效促进管理效率提升等。事实上,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因素很多,涉及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职责分工、业务流程、人员素质、激励考核、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等方面,不仅涉及面广,而且相互关联或交叉。显然,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是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很难立竿见影,需要长期坚持,单纯使用管理费用率来评价管理效率缺乏全面性。当今,企业都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智慧企业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尚未形成统一定义。有学者认为,智慧企业是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强化物联网建设、深化大数据挖掘、推进管理变革创新,将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全要素数字化感知、网络化传输、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应用,从而使企业呈现出风险识别自动化、决策管理智能化、纠偏升级自主化的柔性组织形态和新型管理模式。有学者认为,智慧企业应该具备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企业内外部生产要素高度融合,在生产、管理或服务过程中实现自主决策、自主执行和自主演进的能力。也有学者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角度出发,提出了企业应具备的13项共性要素,包括公司治理、人才开发与企业文化、业务结构、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管理与商业模式、集团管控、风险管理、信息化、并购重组、国际化、社会责任、绩效衡量与管理等;世界一流企业可视同智慧企业的初级阶段。那么,如何了解数字技术对智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程度呢?

企业管理成熟度模型

从微观执行层面看,企业经营与管理有明显区别;企业管理主要面向内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运行效率,属于企业内功;企业经营能力主要面向外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确定性很大。智慧企业需要强有力的经营管理能力,本文引入管理成熟度模型概念,以有效评估和持续改进智慧企业管理水平。智慧企业管理成熟度模型用于评价智慧企业的“智慧”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并将最高三级命名为初级智慧阶段、中级智慧阶段、高级智慧阶段;但是,该模型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作为整体进行评价,没有对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进行区分。本文以智慧企业管理成熟度模型结合CMM/CMMI模型(划分为五个成熟度等级),紧密围绕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和改进,在充分考虑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要素和坚持成熟度等级可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管理成熟度模型,将企业管理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I级为最低,V级为最高),如表1所示。

企业管理成熟度等级判定方法

1.常规方法:过程域判定方法CMM/CMMI模型采用过程域机制来判定成熟度等级是否达标。过程域是指执行过程中影响效率和质量的同一类关键因素或主题的统称,如需求管理、质量保证、项目策划等,每个过程域均包含多个目标和实践。企业管理成熟度模型需要参照CMM/CMMI已有过程域和企业管理领域特点,设计相应的过程域及其目标和关键实践。根据企业管理水平不同等级的特征或目标,将过程域分解到不同的成熟度等级中;企业如果实现了某个成熟度等级及更低等级的所有过程域的所有目标和关键实践,就可视为该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了该成熟度等级。过程域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验证,不仅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高,而且扩展性和通用性也很强,但是存在复杂度较高、评判工作量较大、周期较长等不足。2.新思路:信息化判定方法由于企业管理存在以下特点,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水平之间建立了一种必然的关联关系:企业管理涉及内容的范围与数量繁杂多样,其复杂性特点可能导致执行层面细节的准确性很难保证,使得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运行流程被随意干涉或调整、业务数据相互矛盾影响决策等现象成为常态。因此,需要引入信息化工具,实现重复性工作的自动化处理、相互关联或勾稽数据的智能化验证、执行层面的细节管理等管理效果。企业管理涉及领域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其系统性特点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管理效率的提升缺乏有力抓手,管理措施经常半途而废。因此,需要引入信息化工具作为提升管理效率的有力抓手,通过先进管理思想和实施方法,可实现纲举目张的管理效果。此外,信息系统基于业务模型构建,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发现企业管理现状与其存在差距,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信息系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显然,信息化工作本质上是管理问题,通过信息化水平可以快速判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基于信息化水平快速判定企业管理水平的成熟度等级,依据各等级管理目标(同特征描述)可具体判定。(1)初始级。信息化判定依据:无。(2)已管理级。信息化判定依据:①已使用信息系统对规章制度的发文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历史版本统一归档,方便员工查阅,至少覆盖企业主要规章制度;②已使用信息系统对关键对象进行基本管理,包括台账、成本、规模数量、变更、统计等。(3)已定义级。信息化判定依据:①已制定与企业流程相关的技术及管理规范,并设置专门机构统一管理;②已使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流程的构成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流程与制度的对应关系,至少覆盖企业主要流程,能够发现无制度支撑的流程或存在冲突的制度问题并及时解决;③已使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流程的运行过程进行审批和跟踪,至少覆盖企业主要流程,能够发现运行效率低下的流程并及时解决。(4)定量管理级。信息化判定依据:①已制定与企业核心价值链相关的数据规范、业务规范、风险规范、财务规范等;②已使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核心价值链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准确唯一;③已使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核心价值链全过程进行一体化管理,至少包括业财一体化、进销存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等,应覆盖所有主营业务,能发现不增值的流程和岗位并及时解决,业务数据可按需获取;④已使用信息系统对每笔主营业务收入和支出(含各项费用)进行统一归集和分析核算;⑤已使用信息系统对主营业务的风险进行策略设置和监控预警。(5)优化级。信息化判定依据:①已制定企业管理效率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与奖惩机制,并设置专门机构统一管理;②已使用信息系统对低效或无效因素(如制度、流程、岗位、数据等)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及时预警、在线培训、多渠道查询等方式提升管理效率;③已使用信息系统对最佳实践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识别、试点、推广、评估、完善等关键过程。结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常用方法,然后参考CMMI模型提出了企业管理水平成熟度模型,并通过分析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之间关系,提出基于信息化水平快速判定企业管理水平成熟度等级的方法。该信息化判定方法可帮助企业快速确定自身的管理水平,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当然,企业也不能脱离实际一味追求过高等级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应该与经营水平相匹配。企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高峰期、转型期等,不同时期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同,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和资源浪费。

主要参考文献

[1]涂扬举,等.智慧企业——框架与实践[M].2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8.

[2]陈劲,黄海霞.智慧企业理论模式——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为例[J].技术经济,2017(8).

[3]况继秋,李锋.论企业管理的效力[J].华东经济管理,2005(12).

[4]蔡蔚,余宇新.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12).

作者:张明德 单位:中国国际技术智力